一种截骨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4958阅读:2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截骨导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截骨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的股骨截骨导板。



背景技术:

股骨转子下旋转(短缩)截骨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通过行楔形截骨可矫正髋内翻或外翻畸形,这类手术看似操作简单,但对手术者的要求十分严格,目前在临床上实施这类手术,往往依靠医生的经验进行,难以确定截骨的角度以及截骨的深度,手术时间长,手术损伤大,易出现出血量大等手术并发症,特别是对于经验尚浅的医生,难以达到手术预期效果。若截骨角度过小,增加人工关节负荷,不能达到手术预期效果;截骨角度过大,就会出现矫正过度,可能引起合并神经损伤并发症,严重的将造成病人终身瘫痪。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医疗应用中发展前景良好,通过计算机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手术的各项指标精准度高,通过3D打印辅助器械辅助手术,精准、方便可行,简单易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截骨导板,以辅助手术者精准截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截骨导板,基于3D打印而制作,包括根据股骨特征设计能贴合于股骨面上弧形导板,第一截骨刀槽和第二截骨刀槽,以及两个固定孔;

所述弧形导板依据所截股骨从股骨近端到股骨远端宽度逐渐缩短,弧形凹面为第一导板面,弧形凸面为第二导板面,第一导板面能完全贴合于所截股骨上,导板长度及宽度略长于所截股骨1-2cm,并略短于手术切面;

第一截骨刀槽与第二截骨刀槽从第二导板面向第一导板面延伸形成的楔形夹角为截骨角度,第一截骨刀槽与第二截骨刀槽在第一导板面间形成的距离为最大截骨长度;第一截骨刀槽和第二截骨刀槽分别从第一导板面向第二导板面延伸并向外延伸2-3cm;截骨刀槽的长度为最大截骨径宽,截骨刀槽宽度与截骨刀厚度相匹配。

作为优选的方案,截骨导板整体厚度为3-4mm。

作为优选的方案,截骨导板第一导板面依据所截股骨表面的形状设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截骨导板还包括2个固定孔,用于放置固定导板的克氏针。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第二导板面上设置有病人标识。

作为优选的方案,此截骨导板采用3D打印制作而成。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截骨导板,采用3D打印制作而成,作为一种行截骨术的手术导板,协助手术者通过截骨刀槽进行准确角度的截骨,避免截骨角度过大或过小,同时防止导板滑动或扭转,简单易操作,对手术者经验要求低,极大降低手术的误差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截骨导板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截骨导板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截骨导板侧视图;

图中的数字表示为:1-股骨;2-导板;21-第一导板面;22-第二导板面;31-第一截骨刀槽;32-第二截骨刀槽;41-第一固定孔;42-第二固定孔;5-病人信息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截骨导板,其包括弧形导板2,第一截骨刀槽31,第二截骨刀槽32,固定孔41、42以及病人信息标识5,截骨导板主体2固定于所截股骨面上,第一导板面21贴合于所截股骨外侧面。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截骨导板正视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截骨导板包括导板2,导板2呈弧形状,第一导板面21依据所截股骨1外侧表面数据设计呈凹凸不平的曲面,能完全贴合于所截股骨1外侧面上,有利于导板的定位及固定,精准确定截骨位置,同时保证导板不至于发生偏移;导板2长度及宽度略长于所截股骨1 2-3cm并短于所截股骨1的手术切面,既留足固定孔的位置,又不损伤其他正常组织;截骨导板2的厚度为3-4mm,既保证了导板的塑形(不易变形),又能确保导板的强度(不易损坏)。

应当指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材料及制作机器的不同相应调整导板的厚度,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应保证导板的精度,误差在0.2mm以内。

一种截骨导板还包括第一截骨刀槽31和第二截骨刀槽32,如图2和图3,第一截骨刀槽31与第二截骨刀槽32从第二导板面22向第一导板面21延伸形成的夹角为截骨角度,第一截骨刀槽31与第二截骨刀槽32在第一导板面间形成的距离为最大截骨长度,截骨刀通过第二导板面向股骨延伸,截骨长度逐渐变短,直至截断骨头;第一截骨刀槽31和第二截骨刀槽32分别从第一导板面21向第二导板面22延伸2-3cm,既有利于截骨刀在截骨过程中位置不发生偏移,又方便手术操作;截骨刀槽31和32的长度为最大截骨径宽,截骨刀槽宽度与截骨刀宽度相匹配,略宽于0.5mm,利于截骨摆锯顺利进入(刀槽的宽度根据手术医生使用的摆锯厚度而定)。

应当指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际需要调整引导槽向外延伸的长度,不限制延伸长度,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2所示,截骨导板2上还设有两个固定孔41、42,用于打入克氏针(克氏针为骨科常用的固定针,固定针的选择有多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固定,防止导板滑动;克氏针深度以不进入股骨头骨骺板为限,固定孔41、42孔径与克氏针相匹配。

应当指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应调整固定孔的数量,如1个、3个等,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2,截骨导板22上设置有病人信息标识,有利于快速识别患者信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截骨导板使通过3D打印制作而成,主要方法如下:

第一,通过CT扫描获取股骨数据,以DICOM格式输出,将DICOM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前处理,通过CT灰度值的差异,用阈值命令提取股骨组织,生成1:1三维股骨模型。

第二,在MIMICS中进行术前手术方案设计,按照临床要求进行解剖测量,根据测量的数据确定病况,然后利用专业的医学知识确定手术方案,例如截骨平面、角度、克氏针摆放的位置等。

第三,从MIMICS软件导出模型为STL格式,然后导入MAGICS软件中,根据术中股骨病处将暴露的部分合理选择导板贴合面(原则上贴合面尽量选择有异型、凸起等容易标记和固定的地方),通过软件自带的面偏移命令制作具备一定强度的贴合板,并设计导板的形状、大小、宽度等。

第四,根据在MIMICS中设计的截骨平面和角度,在贴合板上设计出符合截骨方案的摆锯导槽,并添加固定克氏针针孔。

第五,设计的模型以高精度输出为STL格式,并利用SLS打印机,采用无毒材料进行快速高精度打印,最大可能保证导板的精度、韧性及强度,可快速消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截骨导航导板是一种用于截骨矫正手术的导板,通过三维软件设计、并通过3D打印机制作,其结构简单,在手术过程中简单易操作,能有效的帮助手术者进行精确的截骨,避免手术的误差,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患者痛苦。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他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属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者实现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是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