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吸痰腔的气管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0055阅读:10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吸痰腔的气管套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气体吸入器械,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吸痰腔的气管套管。



背景技术:

建立人工气道,是临床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手段,气管切开可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增加有效通气量,护理得当可以挽救患者生命,若护理不得当则容易在套管内形成痰痂堵塞气管,导致患者窒息。在临床使用中,可能因套管内湿化不足、吸痰方法不得当、患者咳痰无力、体液不足造成痰液粘稠等多种原因,以致痰液长时间附着在气切气道管壁,堆积过多从而形成痰痂。如何降低套管内痰痂形成概率一直是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一大护理难题和重点。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带有吸痰腔的气管套管”(专利号:ZL201420043361.X,授权公开号CN203694321U)公开了一种带有吸痰腔的气管套管,其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套管主体1,呼吸机接口2和气囊3,所述的气管套管1还包括气道内管4和负压吸引管接口5,所述气道内管4的两端与套管主体1密封连接,在套管主体1内部形成夹层结构的吸痰腔6,所述的气道内管4通过分布在气道管壁7上的排痰孔8,与所述的吸痰腔6连通,所述的吸痰腔6通过负压吸引管接口5,连通到外部的负压吸引设备。该实用新型利用套管主体1内部夹层结构的吸痰腔6和排痰孔8排出痰液,避免痰液长时间集聚在气道内形成痰痂,从而可以减少气管套管内痰痂形成概率,降低痰痂堵塞气管,导致患者窒息的风险。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当呼吸机通过气道内管4给患者提供氧气时,由于气道内管4通过其气道管壁7上的排痰孔8、及吸痰腔6与负压吸引管接口5相连通,因此在通气时压力通过负压吸引管接口5产生了外泄的现象,不能给予患者充分的氧气量。另外,气囊3设置在套管主体1插入在患者的气道内的一端的外侧面上,因此,气囊3上也易产生痰液,而气囊3上的痰液又无法通过气道内管4上的排痰孔8排出,长时间就形成痰痂附着在气囊3的表面上,对患者气道内产生影响,甚至引起患者窒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吸痰腔的气管套管,可以随时就那些进行间歇性负压吸引排痰,不但能够全方位解决了气管套管容易形成痰痂的问题,同时还防止了通气时产生的压力外泄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吸痰腔的气管套管,包括套管主体、呼吸机接口和气囊,呼吸机接口连于套管主体的上端,气囊连于套管主体下端的外侧面上,套管主体内设有气道内管,气道内管的两端与套管主体内部密封连接,并与套管主体内部形成夹持结构的吸痰腔,气道内管通过分布在其管壁上的数个排痰孔,与吸痰腔连通,套管主体上还设有负压吸引管接口,吸痰腔与负压吸引管接口相连通,负压吸引管接口用以与外部的负压吸引设备相连接,还包括止通开关、痰液冲洗管和吸痰管,止通开关设于负压吸引管接口上,用以开启和关闭负压吸引管接口,痰液冲洗管和吸痰管均连于套管主体的外表面上,痰液冲洗管和吸痰管的前端均设于气囊的方向,吸痰管的后端与负压吸引管接口连通,痰液冲洗管用以冲洗气囊上的痰液,吸痰管用以吸取气囊上的痰液。

所述的痰液冲洗管后端为注射器接口,其口径与注射器相匹配。

所述的注射器接口上还设有接口塞。

所述的负压吸引管接口设于套管主体的上端,靠近呼吸机接口的位置。

所述的痰液冲洗管设有一根或多根。

所述的吸痰管设有一根或多根。

所述的负压吸引管接口上设有向外开启的单向阀门。

所述的止通开关为手动阀或电磁阀。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有吸痰腔的气管套管,还具有以下几点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套管主体内部夹层结构的吸痰腔和排痰孔排出痰液,避免痰液长时间集聚在气道内形成痰痂,从而可以减少气管套管内痰痂形成概率,降低痰痂堵塞气道,导致患者窒息的风险;

2.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管主体内部夹层结构排出痰液,可以避免经套管吸痰时所造成的对气管壁的刺激以及气道黏膜损伤;

3.本实用新型通过定时开启负压吸引设备,可以随时进行间歇性负压吸引排痰,降低护理人员操作技术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4.本实用新型通过止通开关闭合负压吸引管接口,可以阻止机械通气时压力外泄;

5.本实用新型通过痰液冲洗管和吸痰管可以清除气囊上方、声门下方积留的痰液,防止该位置产生痰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结合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有吸痰腔的气管套管,包括套管主体10、呼吸机接口11和气囊12,呼吸机接口11连于套管主体10的上端,呼吸机接口11用以与外部的呼吸机相连,气囊12连于套管主体10下端的外侧面上,套管主体10内设有气道内管13,气道内管13的两端与套管主体10内部密封连接,并与套管主体10内部形成夹持结构的吸痰腔14,而气道内管13再通过分布在其管壁上的数个排痰孔15,与吸痰腔14连通,套管主体10上还设有负压吸引管接口16,吸痰腔14与负压吸引管接口16相连通,负压吸引管接口16用以与外部的负压吸引设备相连接,上述为现有技术部分,在此就不再赘述。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还包括止通开关17、痰液冲洗管18和吸痰管19,止通开关17设于负压吸引管接口16上,用以开启和关闭负压吸引管接口16,可以防止负压吸引管接口16的压力外泄,痰液冲洗管18和吸痰管19均连于套管主体10的外表面上,且痰液冲洗管18和吸痰管19的前端均设于气囊12的方向,而吸痰管19的后端还与负压吸引管接口16连通,痰液冲洗管18用以冲洗气囊12上方、声门下方积留的痰液,再通过吸痰管19吸出。

较佳的,所述的痰液冲洗管18后端为注射器接口,其口径与注射器相匹配,用以清洗痰液的清洗液装入注射器中,注射器连接至注射器接口,通过痰液冲洗管18的前端来清洗气囊12上方、声门下方积留的痰液。

较佳的,所述的注射器接口上还设有接口塞20,在非吸痰时间,使用接口塞20盖住注射器接口。

较佳的,所述的负压吸引管接口16设于套管主体10的上端,靠近呼吸机接口的位置,该位置能够有效的吸引痰液。

较佳的,所述的痰液冲洗管18、吸痰管19设有一根或多根,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来设定。

较佳的,所述的负压吸引管接口16上设有一个只能向外开启的单向阀门,在负压吸引的间隔期间,附着在气道内管13壁上的痰液,在气道内气压作用下经排痰孔15排入吸痰腔14,而单向阀门可以阻止外部气体通过负压吸引管接口16进入吸痰腔14内,使吸痰腔14内形成负压,防止进入吸痰腔14内的痰液回流,也避免痰液长时间集聚在气道内管13的管壁上,被呼吸气体风干形成痰痂。

较佳的,所述的止通开关17为手动阀或电磁阀,手动阀可以为螺纹拧紧式,或直接插拔式,而电磁阀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吸痰腔的气管套管的使用,具体如下:

1.对病人实施气管插管手术后,插入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吸痰腔的气管套管,给气囊12充气后,将套管主体10保持在气管内的中间位置,呼吸机接口11与外部的呼吸机相连,开启机械通气,而此时,关闭止通开关17,使负压吸引管接口16处于闭合状态,就可以阻止在机械通气时的压力外泄;

2.定时开启负压吸引开关及设备,脱开呼吸机,同时再打开止通开关17,使负压吸引管接口16处于开启状态,进行间歇性的短时间负压吸引,将附着在气道内管13壁上的痰液,经由排痰孔15进入吸痰腔14,再由负压吸引管接口16吸入外部负压吸引设备中,从而减少痰液在气道内管13壁上的附着时间,降低气管套管内痰痂形成的概率;

3.当需要吸出气囊12上方、声门下方的痰液,而由于此处的痰液浓稠不易吸出时,可先使用注射器连接至痰液冲洗管18后端的注射器接口(该接口尺寸与注射器通用接口匹配,在非吸痰时间,可使用接口塞20盖住接口),用适量灭菌注射用水冲洗气囊12上方积留的痰液,定时开启负压吸引开关及设备,气囊12上方冲洗下的痰液经吸痰管19直接由负压吸引管接口16吸出,达到理想的清楚痰液效果,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概率。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