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康复拐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840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康复拐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骨科康复拐杖。



背景技术:

拐杖不仅是一种辅助走路工具,也是一种下肢骨折后的康复工具,拐杖通常分为手杖、肘杖和腋杖三种类型,手杖用于轻度需要,例如老人或者登山者,肘杖用于中度残疾需要,腋杖用于重度下肢伤残,或者骨折后康复运动需要。从古至今拐杖的演变非常之快,市面常见的拐杖千奇百怪,无论怎么变化,都是考虑拐杖在使用过程中的防滑问题,由于我们每个人的身高不同,往往需要制作符合所有人身高范围的不同高度的拐杖,增大生产成本;我们通常见到的拐杖多为一个支撑架,稳定性不是很好,容易使用不当摔倒,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骨科康复拐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康复拐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一种骨科康复拐杖,包括腋托,所述腋托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腋托焊接在固定轴上,所述固定轴端部对称焊接有两个竖板,且两竖板之间焊接有横板,所述固定轴外壁中部对称卡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上焊接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底部套接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底部螺接有地脚,所述第二支撑架侧壁设置有齿条槽,所述齿条槽上卡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上设置有与齿条配合的齿轮,所述齿轮内壁设置有第一键槽,所述第一键槽内壁设置有平键一端,所述齿轮中部贯穿有连接轴,且连接轴一端伸出第一支撑架,所述连接轴伸出端螺接有旋钮,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第二键槽,所述平键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键槽内,所述齿条、齿轮、第一键槽、第二键槽、连接轴、平键和旋钮组成高度调节装置。

所述地脚底部设置有橡胶垫。

所述横板上设置有凸起块。

所述腋托外壁套接有海绵层。

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均为中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拐杖架于两腋窝上,然后根据个人的身高调节旋钮,旋钮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齿条上下移动,齿条运动即带动第二支撑架上下移动,进而完成高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种骨科康复拐杖,通过齿轮、齿条、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旋钮配合使用,通过调节旋钮即可调节拐杖的高低,适应不同高度的人们,解决了以往拐杖的不能调节高度的问题,从而降低了成本;通过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单根支撑架容易摔倒且使病人的康复适得其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度调节装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骨科康复拐杖,包括腋托2,所述腋托2底部设置有凹槽10,所述腋托2焊接在固定轴3上,所述固定轴3端部对称焊接有两个竖板9,且两竖板9之间焊接有横板8,两竖板9和横板8组成把手,方便在锻炼过程中对拐杖的把握,所述固定轴3外壁中部对称卡接有套筒1,所述套筒1上焊接有第一支撑架4,第一支撑架4具有一定的角度,使拐杖在使用过程更加稳定且不倾斜,所述第一支撑架4底部套接有第二支撑架6,所述第二支撑架6底部螺接有地脚7,地脚7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产生更大的摩擦,所述第二支撑架6侧壁设置有齿条槽11,所述齿条槽11上卡接有齿条12,所述齿条12上设置有与齿条12配合的齿轮16,所述齿轮16内壁设置有第一键槽14,所述第一键槽14内壁设置有平键13一端,平键13用于限制齿轮16在连接轴13上转动,所述齿轮16中部贯穿有连接轴17,通过连接轴17将齿轮16固定在第一支撑架4上,且连接轴17一端伸出第一支撑架4,所述连接轴17伸出端螺接有旋钮5,通过调节旋钮5即可实现齿轮16的转动,所述连接轴17上设置有第二键槽15,所述平键13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键槽15内,所述齿条12、齿轮16、第一键槽14、第二键槽15、连接轴17、平键13和旋钮5组成高度调节装置。

所述地脚7底部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增大摩擦力,防止打滑。

所述横板8上设置有凸起块,凸起块起到方便手握的作用。

所述腋托2外壁套接有海绵层,防止腋托2与腋窝直接接触,硌伤腋窝。

所述第一支撑架4和第二支撑架6均为中空结构,减轻拐杖的重量,方便使用者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拐杖架于两腋窝上,然后根据个人的身高调节旋钮5,旋钮5带动齿轮16转动,进而带动齿条12上下移动,齿条12运动即带动第二支撑架6上下移动,进而完成高度调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