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用复苏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6904发布日期:2018-07-07 07:26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生儿用复苏囊。



背景技术:

复苏囊是一种紧急抢救过程中,借助外力帮助患者增加肺氧量的常用工具。

目前的新生儿用复苏囊通常需要医务人员按压硅球体,以不同频率的挤压次数调节氧气流量,会使氧气袋或硅球体内的压力增高,患儿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当对新生患儿进行治疗时,氧气的流量及流速需要控制在较低的数值,过大的氧气流量可能造成患儿氧中毒,还可能因潮气量过大,造成胃胀气;同时,现目前的新生儿用复苏囊的结构较为固定,且运用范围较窄,对于呼吸面罩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不同医疗环境的使用要求。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新生儿用复苏囊进行改进,使得新生儿用复苏囊的结构更为完善,最大化提高新生儿用复苏囊的实用性,使其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生儿用复苏囊,能够实现对氧气流速及流量的精准控制,并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能够增大复苏囊的使用范围,增加其实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所述的新生儿用复苏囊包括氧气管接口、保护壳体、气体控制装置、安全阀、导气管Ⅰ、软管、导气管Ⅱ、气体溢流阀、单向阀、出气口、呼吸面罩,所述的壳体外侧设有控制器,壳体内部设有气体控制装置,气体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截止阀Ⅰ、减压阀、电磁比例阀、压力伺服阀、截止阀Ⅱ、节流孔板、压力传感器Ⅰ、压力传感器Ⅱ,所述的氧气管接口与壳体内部的截止阀Ⅰ连接,截止阀Ⅰ与减压阀连接,减压阀与电磁比例阀连接,电磁比例阀与压力伺服阀连接,压力伺服阀通过三通管分别与截止阀Ⅱ和节流孔板连接,节流孔板两侧管道内设有压力传感器Ⅰ和压力传感器Ⅱ,截止阀Ⅱ和节流孔板通过三通管与导气管Ⅰ连接,导气管Ⅰ上设有安全阀,导气管Ⅰ与导气管Ⅱ通过软管连接,所述的导气管Ⅱ一体弯折成L型,导气管Ⅱ上设有气体溢流阀,导气管Ⅱ下侧设有单向阀,单向阀下侧设有出气口,导气管Ⅱ左侧端部与呼吸面罩连接,所述的控制器一端与压力传感器Ⅰ、压力传感器Ⅱ连接,另一端与电磁比例阀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单向阀为鸭嘴式单向阀。

进一步,所述的出气口上设有出气阀盖。

进一步,所述的呼吸面罩边缘设有软质海绵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生儿用复苏囊,为了避免过高的氧气流量及过低的挤压次数而造成球体及储气袋内的压力过高,通过增设安全阀释放过量气体,以便保持低压的氧气供应,保障患者的安全;通过安装流量及流速调节装置,能够实现对氧气压力的自动化控制,又能实现对氧气流量的自动化控制,且控制精度较高,满足复苏囊对气压及流量的要求,减轻医务人员的操作难度,增加工作效率,同时还能使患者的安全得到保障;通过对硬质橡胶管的改进,增设长软管,使医务人员运用复苏囊进行大跨度的抢救工作,运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向阀部分结构局部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控制装置原理图;

图中,1-氧气管接口、2-保护壳体、3-控制器、4-截止阀Ⅰ、5-减压阀、6-电磁比例阀、7-压力伺服阀、8-截止阀Ⅱ、9-节流孔板、10-压力传感器Ⅰ、11-压力传感器Ⅱ、12-安全阀、13-导气管Ⅰ、14-软管、15-导气管Ⅱ、16-气体溢流阀、17-单向阀、18-出气口、19-呼吸面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3所示,所述的新生儿用复苏囊包括氧气管接口1、保护壳体2、气体控制装置、安全阀12、导气管Ⅰ13、软管14、导气管Ⅱ15、气体溢流阀16、单向阀17、出气口18、呼吸面罩19,所述的壳体外侧设有控制器3,壳体内部设有气体控制装置,气体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3、截止阀Ⅰ4、减压阀5、电磁比例阀6、压力伺服阀7、截止阀Ⅱ8、节流孔板9、压力传感器Ⅰ10、压力传感器Ⅱ11,所述的氧气管接口1与壳体内部的截止阀Ⅰ4连接,截止阀Ⅰ4与减压阀5连接,减压阀5与电磁比例阀6连接,电磁比例阀6与压力伺服阀7连接,压力伺服阀7通过三通管分别与截止阀Ⅱ8和节流孔板9连接,节流孔板9两侧管道内设有压力传感器Ⅰ10和压力传感器Ⅱ11,输出信号经A/D转换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将控制量转换为标准电压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卡的D/A口输出给电磁比例阀6,电磁比例阀6是通过电信号控制气体压力的装置,它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来输出相应的气压。由于电磁比例阀6的最大工作压力很低,不能直接接入高压气体,所以在电磁比例阀6之前设一减压阀5,以提供稳定的低压气体。系统中,电磁比例阀6根据工控机发送过来的电信号,输出指定压力的气体到压力伺服阀7,压力伺服阀7为气体先导式伺服阀,根据电磁比例阀6输送过来的低压气体来控制阀芯的开合,进而控制输出气体的压力高低。通过安装流量及流速调节装置,能够实现对氧气压力的自动化控制,又能实现对氧气流量的自动化控制,且控制精度较高,满足复苏囊对气压及流量的要求,减轻医务人员的操作难度,增加工作效率,同时还能使患者的安全得到保障;

截止阀Ⅱ8和节流孔板9通过三通管与导气管Ⅰ13连接,导气管Ⅰ13上设有安全阀12,为了避免过高的氧气流量及过低的挤压次数而造成球体及储气袋内的压力过高,通过增设安全阀12释放过量气体,以便保持低压的氧气供应,保障患者的安全;导气管Ⅰ13与导气管Ⅱ15通过软管14连接,通过对硬质橡胶管的改进,增设长度较长的软管14,使医务人员运用复苏囊进行大跨度的抢救工作,运用范围更广;所述的导气管Ⅱ15一体弯折成L型,导气管Ⅱ15上设有气体溢流阀16,导气管Ⅱ15下侧设有单向阀17,单向阀17为鸭嘴式单向阀17,单向阀17下侧设有出气口18,出气口18上设有出气阀盖,导气管Ⅱ15左侧端部与呼吸面罩19连接,呼吸面罩19边缘设有软质海绵垫,所述的控制器3一端与压力传感器Ⅰ10、压力传感器Ⅱ11连接,另一端与电磁比例阀6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在使用新生儿用复苏囊对新生儿进行抢救时,通过氧气管接口1通入高压氧气,高压氧气通过截止阀Ⅰ4,经减压阀5减压后,输入电磁比例阀6,经调压后输入压力伺服阀7,作为压力伺服阀7的先导气源来控制压力伺服阀7阀芯的开合,对系统进行压力控制时,将与节流孔板9并联的截止阀Ⅱ8打开,则气体经截止阀Ⅱ8以稳定的压力输出,而进行流量控制时,将截止阀Ⅱ8关闭,压力伺服阀7输出的气体经节流孔板9后,即可以稳定的流量输出,关闭安全阀12,输出后的恒压氧气经导气管Ⅰ13后,经软管14进入导气管Ⅱ15,同时气体溢流阀16关闭,导气管Ⅰ13内的气体推动鸭嘴阀打开,恒压氧气由鸭嘴阀中心切口随病人吸气进入病人口中,当病人呼气时,出气口18上的出气阀盖打开,呼出的气体由出气口18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生儿用复苏囊,为了避免过高的氧气流量及过低的挤压次数而造成球体及储气袋内的压力过高,通过增设安全阀释放过量气体,以便保持低压的氧气供应,保障患者的安全;通过安装流量及流速调节装置,能够实现对氧气压力的自动化控制,又能实现对氧气流量的自动化控制,且控制精度较高,满足复苏囊对气压及流量的要求,减轻医务人员的操作难度,增加工作效率,同时还能使患者的安全得到保障;通过对硬质橡胶管的改进,增设长软管,使医务人员运用复苏囊进行大跨度的抢救工作,运用范围更广。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