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喂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2694发布日期:2018-06-19 19:49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幼儿喂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儿科护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幼儿喂药器。



背景技术:

给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喂药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有些汤剂、颗粒剂或粉状剂的药物,一般都通过将药物溶解在水中,溶解后用勺子喂食,这种喂食的方式比较容易使药剂从嘴边溢出或流出,稍有不慎,会呛着儿童,另外一些常用的喂药器采用注射式,护理人员或儿童家长通过推送活塞直接将药液射入儿童喉咙,因而一次性吸入过多,容易呛着或呕吐,造成使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小儿喂药装置,其能方便将药液推送至儿童口中,同时解决了温水和药物混合不均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幼儿喂药器,包括注药管和出药管,出药管连接在注药管的前端,所述出药管的下侧壁上留有若干出药口,注药管内部开设空腔,空腔内滑动设置活塞,注药管的上端靠近出药管处设置进药口,进药口上设有扣盖,所述活塞包括活塞头和活塞杆,活塞杆的内部设有通孔,活塞头的前端设有凹陷部,所述通孔与活塞头的凹陷部相连通,通孔内导向滑动设置一推拉杆,推拉杆伸出活塞头的一端插接一推拉板,推拉板的外径大于通孔的内径并与所述凹陷部相适配,推拉杆的后端设有环形槽及与所述环形槽垂向连通的滑槽,另设置一滑动环,滑动环的内环面上设置一凸块,该凸块可以沿所述滑槽导向移动,并可以沿环形槽的内环面周向旋转,推拉板与环形槽之间的距离与活塞的长度相适配,推拉杆的尾端设有手柄。

所述注药管的前端设置一连接管,连接管上螺接所述出药管,出药管的内腔中设置有单向阀,出药管的前端套接一喇叭状的防护罩,出药管上位于防护罩的前端还套接一支撑套,该支撑套采用人体硅胶材质;支撑套采用人体硅胶材料,耐咬合,防止儿童或幼儿咬住出药管。

使用时,将颗粒剂的药物和温水分别从进药口倒入注药管的空腔,手动推拉活塞中的推拉杆以将药液混合均匀,然后向前推动滑动环至环形槽中,并旋转,使滑动环的凸块远离所述滑槽,活塞便被夹持在推拉板与滑动环之间,然后推动手柄,即可完成小儿的喂药工作,本实用新型能方便将药液推送至儿童口中,同时解决了温水和药物混合不均的技术问题,并解决了活塞在抽拉过程中儿童唾液易流至注药管污染药液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滑动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药管,2.防护罩,3.进药口,4.注药管,5.活塞杆,6.环形槽,7.滑槽,8.滑动环,9.出药口,10.支撑套,11.单向阀,12.连接管,13.活塞头,14.推拉杆,15.手柄,16.凸块,17.推拉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一种幼儿喂药器,包括注药管4和出药管1,出药管1连接在注药管的前端,所述出药管1的下侧壁上留有若干出药口9,出药管的下侧设有出药口,可以避免药液直接冲击儿童咽喉甚至呛着儿童;注药管4内部开设空腔,空腔内滑动设置活塞,注药管4的上端靠近出药管1处设置进药口3,进药口上设有扣盖,所述活塞包括活塞头13和活塞杆5,活塞杆5的内部设有通孔,活塞头13的前端设有凹陷部,所述通孔与活塞头13的凹陷部相连通,通孔内导向滑动设置一推拉杆14,推拉杆14伸出活塞头13的一端插接一推拉板17,推拉板17的外径大于通孔的内径并与所述凹陷部相适配,推拉杆14的后端设有环形槽6及与所述环形槽垂向连通的滑槽7,另设置一滑动环8,滑动环8的内环面上设置一凸块16,该凸块可以沿所述滑槽7导向移动,并可以沿环形槽6的内环面周向旋转,推拉板17与环形槽6之间的距离与活塞的长度相适配,推拉杆14的尾端设有手柄15。

所述注药管的前端设置一连接管12,连接管12上螺接所述出药管1,出药管的内腔中设置有单向阀11,出药管1的前端套接一喇叭状的防护罩3,出药管1上位于防护罩2的前端还套接一支撑套10,该支撑套10采用人体硅胶材质,同时解决了活塞在抽拉过程中儿童唾液易流至储药瓶污染药液的技术问题。

使用时,将颗粒剂的药物和温水分别从进药口3倒入注药管1的空腔,手动推拉活塞中的推拉杆14以将药液混合均匀;然后向前推动滑动环8至环形槽6中,并旋转,使滑动环8的凸块16远离所述滑槽7,活塞被夹持在推拉板17与滑动环8之间,然后推动手柄15,即可完成小儿的喂药工作,本实用新型能方便将药液推送至儿童口中,并解决了温水和药物混合不均的技术问题,同时解决了活塞在抽拉过程中儿童唾液易流至储药瓶污染药液的技术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