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湿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1281发布日期:2018-08-14 17:5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吸机辅助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在患者使用呼吸机的同时可切换加入湿化器的呼吸湿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呼吸疾病的病人需要使用呼吸机,使用呼吸机患者的人数在猛增。但是现有的呼吸机只能是解决患者最基本的呼吸入需要的含氧量的空气的主体作用,其功能比较单一。如冬天在北方等地区,空气比较干燥,通过呼吸机吸入的空气整体比较干燥,不能让患者在正常呼吸入预定含氧量的空气的同时不能呼吸入一定湿度的湿气,功能比较单一,不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在保证呼吸机正常提供患者呼入预定含氧量的空气的同时,提供湿气供患者同空气一同呼入,成本低、安装和维修方便,而且可以有效节水和节能的呼吸湿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呼吸湿化装置,包括壳体和电控装置和可旋转的气体启闭切换装置,所述壳体一侧形成可封闭区域,所述可旋转的气体启闭切换装置位于所述可封闭区域内,所述电控装置与所述气体启闭切换装置连接,所述电控装置与呼吸机连接,所述壳体的可封闭区域上部与呼吸面罩连通,所述壳体的可封闭区域下部分别与所述呼吸机和湿化器连通,所述气体启闭切换装置开启或封闭所述壳体的可封闭区域与所述呼吸机的连通,所述气体启闭切换装置对应地封闭或开启所述壳体的可封闭区域与所述湿化器的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呼吸湿化装置还可以是:

所述气体启闭切换装置为可180°旋转的启闭柱,所述启闭柱横向延伸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启闭柱为封闭式空心柱体,所述启闭柱上表面与所述可封闭区域上部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启闭柱下部左侧部与所述呼吸机可启闭式连通,所述启闭柱下部右侧部与所述湿化器可启闭式连通,所述启闭柱的右端与所述电控装置连接。

所述启闭柱左侧部设置有呼吸进气口,所述启闭柱通过所述呼吸进气口与所述呼吸机可启闭式连通,所述启闭柱右侧部设置有湿化进气口,所述启闭柱通过所述湿化进气口与所述湿化器可启闭式连通,所述呼吸进气口与所述湿化进气口分别开设置于所述启闭柱相对壁上,所述呼吸进气口沿启闭柱横向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湿化进气口沿启闭柱横向方向中心线之间绕启闭柱中央轴线间隔为180°。

所述呼吸进气口与所述湿化进气口从开口边缘至开口底端为弧形过渡,所述呼吸进气口和所述湿化进气口从开口最外侧边至开口底端尺寸逐渐减小。

所述呼吸进气口与所述湿化进气口横截面均为椭圆形。

所述呼吸进气口与湿化进气口开口深度小于所述启闭柱纵向高度的三份之一。

所述壳体的可封闭区域下部左侧部设置有呼吸通气口,所述呼吸通气口与所述呼吸进气口位置尺寸对应,所述启闭柱和所述壳体的可封闭区域通过所述呼吸进气口和所述呼吸通气口与所述呼吸机可启闭式连通,所述壳体的可封闭区域下部右侧部设置有湿化通气口,所述湿化通气口与湿化进气口位置尺寸对应,所述启闭柱和所述壳体的可封闭区域通过所述湿化进气口和所述湿化通气口与所述湿化器可启闭式连通。

所述壳体包括扣合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有密封腔体,所述可封闭区域位于所述腔体一侧,所述启闭柱和电控装置均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启闭柱的外壁与所述壳体下表面内壁相抵,所述启闭柱头端可旋转架设于所述封闭腔体内,所述启闭柱的末端可旋转架设于所述可封闭区域外部。

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有面罩通气管口,所述壳体的可封闭区域与所述呼吸面罩通过所述面罩通气管口连通。

所述电控装置包括主控电路板和电磁感应装置,所述电磁感应装置与主控电路板均与所述气体启闭切换装置连接,所述电磁感应装置与呼吸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呼吸湿化装置,包括壳体和电控装置和可旋转的气体启闭切换装置,所述壳体一侧形成可封闭区域,所述可旋转的气体启闭切换装置位于所述可封闭区域内,所述电控装置与所述气体启闭切换装置连接,所述电控装置与呼吸机连接,所述壳体的可封闭区域上部与呼吸面罩连通,所述壳体的可封闭区域下部分别与所述呼吸机和湿化器连通,所述气体启闭切换装置开启或封闭所述壳体的可封闭区域与所述呼吸机的连通,所述气体启闭切换装置对应地封闭或开启所述壳体的可封闭区域与所述湿化器的连通。这样,电控装置与呼吸机连接,其根据检测到的呼吸机的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比以及呼吸面罩的漏气率,进行定向判定,判定患者是呼气或者是吸气,当患者呼气时,电控装置控制在壳体的可封闭区域内的可旋转的气体启闭切换装置旋转,使得壳体的可封闭区域与呼吸机的连通开启,患者呼出的气体通过呼吸机并排出,同时相对应地关闭壳体的可封闭区域与湿化器之间的连通,此时没有湿气进入壳体内,湿气也不会被患者吸入。当电控装置检测到患者正要吸气时,电控装置控制在封闭的壳体内的可旋转的气体启闭切换装置旋转180度,使得壳体的可封闭区域与呼吸机的连通关闭,同时相对应地开启壳体的可封闭区域与湿化器之间的连通,湿化后的预定含氧量气体通过呼吸湿化器进入壳体内并通过壳体的可封闭区域与呼吸面罩之间的连通最终进入患者口鼻处,患者吸入湿化后预定含氧量的气体,保持患者能够呼吸到湿润的含氧空气,另外由于在患者呼气时,壳体的可封闭区域与湿化器的连通被关闭,湿化后的含氧空气不能进入壳体内,只有在患者吸气的时候,湿化后的含氧空气才能进入壳体内并最终进入患者呼吸面罩内,这样可以有效节省一半湿化器的工作,在保湿的同时有效节水和节能,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呼吸指数,对呼吸入的湿化空气量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呼吸湿化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能够在保证呼吸机正常提供患者呼入预定含氧量的空气的同时,提供湿气供患者同空气一同呼入,成本低、安装和维修方便,而且可以有效节水和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呼吸湿化装置实施例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呼吸湿化装置图1的A-A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呼吸湿化装置实施例患者吸气时气体流向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呼吸湿化装置实施例患者呼气时气体流向图。

图号说明

1…壳体 2…启闭柱 3…呼吸进气口

4…湿化进气口 5…呼吸通气口 6…湿化通气口

7…上盖 8…下盖 9…面罩通气管口

10…主控电路板 11…电磁感应装置 12…可封闭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呼吸湿化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呼吸湿化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相关各图,包括壳体1、电控装置和可旋转的气体启闭切换装置,所述壳体1一侧形成可封闭区域12,所述可旋转的气体启闭切换装置位于可封闭区域12内,所述电控装置与所述气体启闭切换装置连接,所述电控装置与呼吸机连接,所述壳体1的可封闭区域12上部与呼吸面罩连通,所述壳体1的可封闭区域12下部分别与所述呼吸机和湿化器连通,所述气体启闭切换装置开启或封闭所述壳体1的可封闭区域12与所述呼吸机的连通,所述气体启闭切换装置对应地封闭或开启所述壳体1的可封闭区域12与所述湿化器的连通。这样,电控装置与呼吸机连接,其根据检测到的呼吸机的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比以及呼吸面罩的漏气率,进行定向判定,判定患者是呼气或者是吸气,当患者呼气时,电控装置控制在壳体1的可封闭区域12内的可旋转的气体启闭切换装置旋转,使得壳体1与呼吸机的连通开启,患者呼出的气体通过呼吸机排出,同时相对应地关闭壳体1可封闭区域12与湿化器之间的连通,此时没有湿气进入壳体1内,湿气也不会被患者吸入。当电控装置检测到患者正要吸气时,电控装置控制在壳体1的可封闭区域12内的可旋转的气体启闭切换装置旋转180度,使得壳体1可封闭区域12与呼吸机的连通关闭,同时相对应地开启壳体1与湿化器之间的连通,湿化后的预定含氧量气体通过呼吸湿化器进入壳体1的可封闭区域12内并通过壳体1的可封闭区域12与呼吸面罩之间的连通最终进入患者口鼻处,患者吸入湿化后预定含氧量的气体,保持患者能够呼吸到湿润的含氧空气,另外由于在患者呼气时,壳体1的可封闭区域12与湿化器的连通被关闭,湿化后的含氧空气不能进入壳体1内,只有在患者吸气的时候,湿化后的含氧空气才能进入壳体1内并最终进入患者呼吸面罩内,这样可以有效节省一半湿化器的工作,在保湿的同时有效节水和节能,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呼吸指数,对呼吸入的湿化空气量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呼吸湿化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能够在保证呼吸机正常提供患者呼入预定含氧量的空气的同时,提供湿气供患者同空气一同呼入,成本低、安装和维修方便,而且可以有效节水和节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呼吸湿化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气体启闭切换装置为可180°旋转的启闭柱2,所述启闭柱2横向延伸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启闭柱2为封闭式空心柱体,所述启闭柱2上表面与所述可封闭区域12上部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启闭柱2下部左侧部与所述呼吸机可启闭式连通,所述启闭柱2下部右侧部与所述湿化器可启闭式连通,所述启闭柱2的右端与所述电控装置连接。这样,由于启闭柱上表面与可封闭区域12之间留有间隙,所以间隙内的空气可以保证可封闭区域12与呼吸面罩的连通,当与所述呼吸机连接的所述电控装置检测到患者要吸气时,所述电控装置控制所述启闭柱2旋转,开启所述启闭柱2与湿化器之间的连通通路,患者在吸入气体时,预定含氧量的空气压力的作用下首先进入所述湿化器内湿化,之后再进入所述启闭柱2的内部空心腔内,然后再通过启闭柱2与所述可封闭区域12的连通进入呼吸面罩内,并最终使得患者吸入湿化后的含有预定含氧量的空气,保证患者吸入的空气的湿度适宜,避免干燥。当与所述呼吸机连接的所述电控装置检测到患者要呼气时,所述电控装置控制所述启闭柱2旋转,关闭所述启闭柱2与湿化器之间的连通通路,开启所述启闭柱2与所述呼吸机之间的通路,患者在呼出气体时,呼出的气体先进入所述启闭柱2的空心腔体内,之后呼出的空气不会进入所述湿化器内湿化,而是直接通过所述启闭柱2与所述呼吸机之间开启的连通通道进入呼吸机内并排出,保证患者呼出的空气时,湿化器不启动湿化器,有效节省能源节省水。当然所述启闭柱2与所述所述呼吸机和所述湿化器的连通位置可以更改,不一定要限定在上面实施例所述的位置,只要是能够实现开启所述启闭柱2与所述呼吸机的连通的时候,所述启闭柱2与所述湿化器的连通为关闭状态,反之亦然的状态即可。另外,可以根据患者呼吸指标来调节所述启闭柱2与所述湿化器以及所述启闭柱2与所述呼吸机之间开启和关闭的程度,进而调节湿化气体的量,进一步精确根据患者的呼吸指数调节吸入空气的湿度和速递。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启闭柱2左侧部设置有呼吸进气口3,所述启闭柱2通过所述呼吸进气口3与所述呼吸机可启闭式连通,所述启闭柱2右侧部设置有湿化进气口4,所述启闭柱2通过所述湿化进气口4与所述湿化器可启闭式连通,所述呼吸进气口3与所述湿化进气口4分别开设置于所述启闭柱2相对壁上,所述呼吸进气口3沿启闭柱2横向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湿化进气口4沿启闭柱2横向方向中心线之间绕启闭柱2中央轴线间隔为180°。这样,由于所述湿化进气口4和所述呼吸进气口3位置是设置在所述启闭柱2的相对壁上,即两者中心线间隔180°,因此当所述启闭柱2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时,完成封闭或者开启所述湿化进气口4,开启或封闭所述呼吸进气口3的切换,当所述电控装置检测到患者要吸气时,所述电控装置控制所述启闭柱2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180°,关闭所述呼吸进气口3与所述呼吸机的连通,同时开启所述湿化进气口4与所述所述湿化器的连通,使得含有预定含氧量的空气经过湿化器湿化后进入所述启闭柱2空心腔体内,再通过与所述启闭柱2连通的所述呼吸面罩进入患者体内。当所述电控装置检测到患者要呼气时,所述电控装置控制所述启闭柱2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关闭所述湿化进气口4与所述所述湿化器的连通,同时开启所述呼吸机与所述所述呼吸进气口3的连通,使得患者呼出的空气经过所述呼吸面罩进入所述启闭柱2空心腔体内,再通过所述呼吸进气口3进入所述呼吸机内。这样可以实现吸气时吸入湿化后气体,呼气时封闭所述湿化进气口4,节省水节省能源。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呼吸进气口3与所述湿化进气口4从开口边缘至开口底端为弧形过渡,所述呼吸进气口3和所述湿化进气口4从开口最外侧边至开口底端尺寸逐渐减小。这样,所述湿化进气口4与所述湿化器连通的开启和关闭是逐步的开启和关闭,气体切换有过渡,不会急停急开,符合患者呼吸的需要。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呼吸进气口3与所述湿化进气口4横截面均为椭圆形。椭圆形的所述湿化进气口4和所述呼吸进气口3的优点是成型容易,制造成本低,而且弧形过渡比较平缓,患者呼吸空气比较顺畅。还可以是所述呼吸进气口3与湿化进气口4开口深度小于所述启闭柱2纵向高度的三份之一。这样,开启和关闭所述启闭柱2与所述呼吸机的通道,关闭或开启所述启闭柱2与所述湿化器的通道更加容易,患者气体切换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呼吸湿化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壳体1可封闭区域12下部左侧部设置有呼吸通气口5,所述呼吸通气口5与所述呼吸进气口3位置尺寸对应,所述启闭柱2和所述壳体1可封闭区域12通过所述呼吸进气口3和所述呼吸通气口5与所述呼吸机可启闭式连通,所述壳体1可封闭区域12下部右侧部设置有湿化通气口6,所述湿化通气口6与湿化进气口4位置尺寸对应,所述启闭柱2和所述壳体1可封闭区域12通过所述湿化进气口4和所述湿化通气口6与所述湿化器可启闭式连通。这样,患者呼出气体从所述呼吸面罩进入所述启闭柱2空心腔体内,然后再通过所述启闭柱2的所述呼吸进气口3穿过所述呼吸通气口5进入呼吸机内。而患者吸气时,预定含氧量的空气从湿化器湿化后通过所述湿化通气口6穿过所述湿化进气口4后进入所述启闭柱2的空心腔体内,然后再在患者吸气压力的作用下进入所述呼吸面罩,最终进入患者体内。完成空气湿化后再吸入患者体内的目的,同时实现检测呼吸并开启或封闭所述湿化通气口6,节省水和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呼吸湿化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壳体1包括扣合的上盖7和下盖8,所述上盖7与所述下盖8之间有腔体,可封闭区域12位于所述腔体一侧,所述启闭柱2和电控装置均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启闭柱2的外壁与所述壳体1下表面内壁相抵,所述启闭柱2头端可旋转架设于所述可封闭区域12内,所述启闭柱2的末端架设于所述可封闭区域12外部。这样湿化后空气和患者呼出的气体均可以在壳体1的可封闭区域12内流转,空气分别从旋转后朝向壳体1的可封闭区域12上部的所述湿化通气口6进入壳体1可封闭区域12内,或者患者呼出的气体从壳体1腔体内通过所述呼吸通气口5进入可封闭区域12的所述启闭柱2内,然后再进入呼吸机。完成患者呼吸的气体流转。另外还可以是:所述壳体1上部设置有面罩通气管口9,所述壳体1的可封闭区域与所述呼吸面罩通过所述面罩通气管口9连通。这样可以实现患者吸入或者呼出的气体从壳体1的可封闭区域穿过所述面罩通气管口9进入所述呼吸面罩,或者从所述呼吸面罩进入所述面罩通气管口9再进入壳体1的可封闭区域内。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可封闭区域12由设置于所述壳体1一侧的两个端板构成,所述端板之间的区域为可封闭区域12。还可以是:所述电控装置包括主控电路板10和电磁感应装置11,所述电磁感应装置11与主控电路板10均与所述气体启闭切换装置连接,所述电磁感应装置11与呼吸机连接。这样,电磁感应装置11与呼吸机连接,根据呼吸机检测到的患者的呼吸指数,判定患者是要呼气还是吸气,进而将信号传输至主控电路板10,主控电路板10再根据电磁感应装置11的信号发出指令使得所述气体启闭切换装置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进而开启或关闭湿化器与壳体1的通道,同时关闭或开启所述壳体1与所述呼吸机的通道。实现湿化气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时湿化装置关闭,保湿效果好,而且节省水和电能。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