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ICC的医用敷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9760发布日期:2018-07-17 22:17阅读:17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PICC的医用敷贴。



背景技术: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达,中心静脉置管越来越普遍,PICC血管外手臂处部分的固定采用敷贴固定,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敷贴相对不够透气,夏天病人易出汗,一般一星期换膜一次,时间一久敷贴的边容易卷起来,部分病人对普通PICC敷贴过敏,现在临床上解决办法是更换不同材质敷贴,但是价格贵并且更换频率更高,让病人经济负担更重,也有部分病人对多种型号的敷贴过敏,无法使用敷贴,因此PICC血管外露出部分的固定成了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避免皮肤过敏、敷贴长度可调且可避免敷贴周边卷起现象发生的用于PICC的医用敷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敷贴本体,其结构特点是:所述敷贴本体相对内侧面的中部粘贴有无菌纱布,所述敷贴本体的两端部设有可使敷贴本体长度可调的固定装置,所述敷贴本体上设有密封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敷贴本体相对内侧面一端部的排扣,所述敷贴本体相对外侧面一端部设有与排扣配合的挂钩。

所述敷贴本体的两端部均设有弹性带,弹性带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承接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其中一承接部相对内侧面上的排扣,另一承接部的相对外侧面上设有与排扣配合的挂钩。

所述排扣包括至少两排挂环,两排挂环沿敷贴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排挂环均沿敷贴本体的宽度方向至少间隔设置有四个。

所述挂钩沿敷贴本体宽度方向至少间隔设置有四个。

所述排扣由多组挂环组成,每组挂环均至少间隔设置有四个,四个挂环沿敷贴本体宽度方向呈弯弧状设置。

所述挂钩沿敷贴本体宽度方向至少间隔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挂钩呈弯弧状设置。

两弹性带的相对内表面均固接有垫片。

所述密封装置为设置在敷贴本体长度方向两侧部的弹力带。

所述敷贴本体相对内侧面的中部设有位于无菌纱布上方的固定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挂钩可以根据病人手臂的尺寸选择其中一排或一组挂环固定,从而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敷贴本体的长度,实现敷贴本体的固定,这种固定方式既可以调整敷贴本体的长度又克服了传统敷贴易卷边的问题。另外,由于敷贴本体与人体接触部分均由纯棉材料制成,因此避免过敏现象的发生。敷贴本体相对内侧面的中部粘贴有无菌纱布,无菌纱布与敷贴本体之间采用粘贴胶布的方式连接,这样便于无菌纱布的拆卸和更换。敷贴本体上设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为设置在敷贴本体长度方向两侧部的弹力带, 弹力带使敷贴本体的两侧边拉紧,避免敷贴本体与皮肤之间产生缝隙,进而避免细菌进入伤口部。敷贴本体相对内侧面的中部设有位于无菌纱布上方的固定带, 当固定带为思乐扣时,思乐扣的两端部分别固接在敷贴本体的相对内侧面,使用时将PICC管的固定翼固定在思乐扣上,PICC管的上部通过无菌纱布覆盖,这样就可以实现PICC管的牢固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避免皮肤过敏、敷贴长度可调且可避免敷贴周边卷起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向剖视图;

图5是排扣的第二种排布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后视图;

图7是图1的使用状态图;

图8是图1中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该用于PICC的医用敷贴包括敷贴本体1,本实施例中敷贴本体1由弹性纯棉布料制成,敷贴本体1相对内侧面的中部粘贴有无菌纱布2,无菌纱布2与敷贴本体1之间采用粘贴胶布的方式连接,这样便于无菌纱布2的拆卸和更换。

如图1-图6所示,敷贴本体1的两端部设有可使敷贴本体1长度可调的固定装置。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设置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敷贴本体1相对内侧面一端部的排扣19,敷贴本体1相对外侧面一端部设有与排扣配合的挂钩12,本实施例中敷贴本体1相对外侧面一端部设有连接片18,挂钩12设置在连接片18上。排扣19包括至少两排挂环11,本实施例中挂环11设置有三排,三排挂环11沿敷贴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排挂环11均沿敷贴本体1的宽度方向至少间隔设置有四个。挂钩12沿敷贴本体1宽度方向至少间隔设置有四个,挂钩12可根据病人胳膊的尺寸选择与其中一排挂环11配合,实现敷贴本体1的固定,从而实现敷贴本体1的长度可调。另外,如图5和图6所示,排扣19还可以选用另外一种设置方式:排扣19由多组挂环11组成,本实施例中挂环11设置有三组,每组挂环11均至少间隔设置有四个,四个挂环11沿敷贴本体1宽度方向呈弯弧状设置。挂钩12沿敷贴本体1宽度方向至少间隔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挂钩12呈弯弧状设置,本实施例中挂钩12的弯弧角度与挂环11的弯弧角度相同,挂钩12可根据病人胳膊的尺寸选择与其中一组挂环11配合,实现敷贴本体1的固定,从而实现敷贴本体1的长度可调。另外,由于挂环11和挂钩12呈弯弧状设置,因此可以使各固定部位远近不一,从而使敷贴本体1在固定时具有一定的松紧度。本实施例中挂环11的排布形式可以为多种,在此不一一列举。

第二种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敷贴本体1的两端部均设有弹性带3,两弹性带3的相对内表面均固接有垫片6,垫片6沿敷贴本体1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本实施例中垫片6由纯棉材料制成且与人体皮肤接触,避免弹性带3与人体皮肤接触造成过敏现象的发生。弹性带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承接部4,垫片6也可以一端缝制在承接部4上,另一端缝制在敷贴本体1上,从而将弹性带3覆盖起来。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其中一承接部4相对内侧面上的排扣19,另一承接部4的相对外侧面上设有与排扣19配合的挂钩12,本实施例中承接部4的相对外侧面上设有连接片18,挂钩12设置在连接片18上。这种结构弹性带3使敷贴本体1弹性更好,从而使敷贴本体1与皮肤贴紧,而且便于长度的调节。本实施例中排扣19包括至少两排挂环11,挂环11设置有三排,三排挂环11沿敷贴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排挂环11均沿敷贴本体1的宽度方向至少间隔设置有四个。挂钩12沿敷贴本体1宽度方向至少间隔设置有四个,挂钩12可根据病人胳膊的尺寸选择与其中一排挂环11配合,实现敷贴本体1的固定,从而实现敷贴本体1的长度可调。另外,如图5和图6所示,排扣19还可以选用另外一种设置方式:排扣19由多组挂环11组成,本实施例中挂环11设置有三组,每组挂环11均至少间隔设置有四个,四个挂环11沿敷贴本体1宽度方向呈弯弧状设置。挂钩12沿敷贴本体1宽度方向至少间隔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挂钩12呈弯弧状设置,本实施例中挂钩12的弯弧角度与挂环11的弯弧角度相同,挂钩12可根据病人胳膊的尺寸选择与其中一组挂环11配合,实现敷贴本体1的固定,从而实现敷贴本体1的长度可调。另外,由于挂环11和挂钩12呈弯弧状设置,因此可以使各固定部位远近不一,从而使敷贴本体1在固定时具有一定的松紧度。本实施例中挂环11的排布形式可以为多种,在此不一一列举。

如图1-3和图5-6所示,以上两种实施例中敷贴本体1上均设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为设置在敷贴本体1长度方向两侧部的弹力带10,弹力带10缝制在敷贴本体1的相对外侧面,避免弹力带10与人体皮肤接触,造成过敏,另外弹力带10可以设置一根,也可以沿敷贴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根,弹力带10使敷贴本体1的两侧边拉紧,避免敷贴本体1与皮肤之间产生缝隙,进而避免细菌进入伤口部。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敷贴本体1相对内侧面的中部设有位于无菌纱布2上方的固定带8,无菌纱布2和固定带8之间留有可供PICC管101穿过的空间,本实施例中固定带8可以为思乐扣也可以为魔术贴,当固定带8为思乐扣时,思乐扣的两端部分别固接在敷贴本体1的相对内侧面,使用时将思乐扣放置到PICC管101下方,并将PICC管101的固定翼固定在思乐扣上,PICC管的上部通过无菌纱布2覆盖,这样就可以实现PICC管的牢固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