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布类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8053发布日期:2018-09-04 21:50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毒液可循环利用式医用布类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染病医院用的织物或布类(如医用被套、枕套等)经长期连续使用后需放置在密封的柜体消毒器中加入消毒液进行清洗消毒,但该种清洗消毒方式存在如下问题:1、一般消毒液为一次性使用,用过后被直接排除或倒掉,成本较高,浪费严重;2、加水清洗的织物布类质量非常重,清洗人员需费力取出后再进行下一道清洗工序,使用十分不便;3、在取出清洗物时,清洗水易溅落地面,清洗人员易摔倒,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布类消毒装置,该装置集消毒和脱水于一体,可对消毒液进行回收再利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浪费,节省成本。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布类消毒装置,包括:消毒脱水机和消毒液过滤回收装置;

所述消毒脱水机包括由内至外套设的消毒脱水内桶和消毒液回收外桶,所述消毒液回收外桶侧壁下部设有排液口,所述消毒脱水内桶顶部设有回液口;

所述消毒液过滤回收装置包括消毒液回收槽、双导轨式升降机以及升降平台;所述消毒液回收槽放置于所述升降平台上;所述消毒液回收槽内设有电动搅拌器;所述消毒液回收槽顶部设有加液管和自动采样管,其侧壁下部设有进出液口和排污管;所述加液管和所述排污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消毒液回收槽侧壁设有过滤通路,该通路上设有循环泵、单向阀和过滤膜堆;

所述排液口和所述进出液口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排液管,所述回液口和所述进出液口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回液管。

优选地,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胶垫,其上均匀布设有防滑凸起。

优选地,所述过滤膜堆由若干过滤网和微滤膜组成。

优选地,所述消毒脱水机放置在可伸缩支架平台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高度。

优选地,所述消毒液回收槽上还设有溢流管。

优选地,所述双导轨式升降机底部设有移动万向轮和制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采样管连接消毒液浓度检测装置。

优选地,所述加液管延伸至所述消毒液回收槽内,其位于所述消毒液回收槽内的部分为单螺旋状或柱状,且下部均匀布设有若干出酶孔。

优选地,所述医用布类消毒装置还包括回收控制模块、过滤控制模块、消毒液浓度检测模块,加液模块和自混模块,上述模块均由DCS系统在线控制运行;所述回收控制模块与所述双导轨式升降机和升降平台连锁,所述过滤控制模块与所述过滤通路上的循环泵和单向阀连锁,所述消毒液浓度检测模块与所述自动采样管连锁,所述加液模块与所述加液管上的单向阀连锁,所述自混模块与所述电动搅拌器连锁。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液回收槽内沿侧壁周向设置有环形喷淋管,所述环形喷淋管上均匀布设有喷淋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集消毒和脱水为一体,减少了清洗工作量,避免了取出时清洗水溅落,杜绝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消毒液回收槽的升降调整高度,利用液体自身流动特性,实现消毒液的回收和再利用目,消毒液回收槽内同时设有加液装置、采样装置(浓度检测)、搅拌装置和过滤装置,保证回收的消毒液符合消毒标准(浓度和纯度)以便再次利用,大幅减少了消毒液的浪费,设置可拆卸式瓶排液管和回液管,使用方便,且便于拆卸清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成本,十分适合在医院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医用布类消毒装置工作状态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医用布类消毒装置工作状态二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消毒脱水内桶;2、消毒液回收外桶;201、排液口;202、回液口;3、消毒液回收槽;301、进出液口;4、双导轨式升降机;5、升降平台;501、防滑胶垫;502、防滑凸起;6、电动搅拌器;7、加液管;701、加酶孔;8、自动采样管;9、过滤通路;901、循环泵;902、单向阀;903、过滤膜堆;10、排液管;11、回液管;12、单向阀;13、移动万向轮;14、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医用布类消毒装置包括消毒脱水机、消毒液过滤装置、消毒液回收装置;消毒脱水机包括由内至外套设的消毒脱水内桶1和消毒液回收外桶2,消毒液回收外桶2放置在高于地面的支架平台上;消毒液回收外桶2侧壁下部设有排液口201,消毒脱水内桶顶部的顶盖上设有回液口202;消毒液过滤回收装置包括消毒液回收槽3、双导轨式升降机4以及升降平台5;消毒液回收槽3放置于升降平台5的防滑胶垫上501,该胶垫上均匀有防滑凸起502,升降平台5周边还可设置围栏;消毒液回收槽3内设有电动搅拌器6;消毒液回收槽3顶部设有加液管7和自动采样管8,其侧壁下部设有进出液口301和排污管14,排污管14上设有单向阀;加液管7上设有单向阀12,其延伸至消毒液回收槽3内形成柱状,且下部均匀布设有若干出酶孔701;消毒液回收槽3侧壁设有过滤通路9,该通路上设有循环泵901、单向阀902和过滤膜堆903,过滤膜堆903由若干过滤网和微滤膜组成;自动采样管8与消毒液浓度检测装置连接;排液口201和进出液口301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排液管10,回液口202和进出液口301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回液管11;双导轨式升降机底部设有移动万向轮13并配有车轮制动装置。

可选择地,本实施例还可包括回收控制模块、过滤控制模块、消毒液浓度检测模块,加液模块和自混模块,上述模块均由DCS系统在线控制运行;其中:回收控制模块与双导轨式升降机4和升降平台5连锁,过滤控制模块与过滤通路9上的循环泵901和单向阀902连锁,消毒液浓度检测模块与自动采样管8连锁,加液模块与加液管7上的单向阀连锁,自混模块与电动搅拌器6连锁。

本实施例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状态一:如图1所示,双导轨式升降机4的升降平台5降至最低位置,医用布类或织物先在消毒脱水内桶1内用清水和消毒液进行清洗消毒,消毒脱水内桶1旋转脱水,脱水后含消毒液的清洗水进入消毒液回收外桶2,在排液口201和进出液口301之间连接排液管10,消毒液迅速流入消毒液回收槽3内;自动采样管8采集槽内消毒液样本,并通过连接的消毒液浓度检测装置检测消毒液浓度,若消毒液浓度不达标,则通过加液管7补充新鲜消毒液直至浓度达标,电动搅拌器6搅拌混匀,在此过程中,槽内消毒液间断或不间断被泵入过滤通路9中,经过滤膜堆903过滤后再回流入槽内。

工作状态二:如图2所示,当需进行二次消毒或进行下一轮消毒时,双导轨式升降机4的升降平台5升高至高于消毒脱水机的合适高度,在回液口202和进出液口301之间连接回液管11,消毒液回收槽3内的消毒液流入消毒脱水内桶1,以便进行二次利用,再次消毒。

如此循环,根据实际情况,消毒液可得以多次回收再利用,整个工序完成后,废弃消毒液可经排污管14排出。

综上所述,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集消毒和脱水为一体,减少了清洗工作量,避免了取出时清洗水溅落,杜绝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通过消毒液回收槽的升降调整高度,利用液体自身流动特性,实现消毒液的回收和再利用目,消毒液回收槽内同时设有加液装置、采样装置(浓度检测)、搅拌装置和过滤装置,保证回收的消毒液符合消毒标准,以便再次利用,减少了消毒液的浪费,设置可拆卸式瓶排液管和回液管,使用方便,且便于拆卸清洗。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