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外科用胃肠减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6774发布日期:2018-07-07 07:2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普外科用胃肠减压管。



背景技术:

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将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其适用范围很广,常用于急性胃扩张,肠梗阻,胃肠穿孔修补或部分切除术以及胆道或胰腺手术后。但是现有的胃肠减压器中所采用的减压管通常是一个管子,在其周围上设置侧孔,通过侧孔将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但是当胃内有大量食物的患者在临床应用过程通常会出现侧孔堵塞,导致无法很好的完成胃肠减压的情况。另外,现有的胃肠减压管容易吸附在胃肠壁上对胃肠壁造成损伤,且引流效果不好,经常无法彻底引出胃内溶物,治疗效果不好,会引起胃内溶物反流造成误吸,严重时危机患者生命。现有技术中也公开了一些改进的胃肠减压管,在减压管上设置气囊,这种产品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侧减压口接触到胃肠侧壁,但是这种装置结构太过精细,部件多,生产成本高,并且在胃肠内的气囊不可控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吸壁、减压效果好的普外科用胃肠减压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普外科用胃肠减压管,包括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减压管主体,减压管主体上临近封闭端的管身上布置有侧孔,临近封闭端的减压管主体内布置有硬质的导液支撑管,所述的导液支撑管为中空管状,导液支撑管的管身周向上设有若干沿径向延伸的凸柱,相邻的凸柱之间布置有贯穿管壁的通孔构成液体的通路,通孔与布置在减压管主体管身上的侧孔位置对应,所述的同一径向上的凸柱悬伸端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减压管主体的管径。

优选的,所述的凸柱沿导液支撑管的管长方向均匀间隔的布置有若干组。

优选的,所述的凸柱的悬伸端为圆头状。

优选的,所述的减压管主体临近开口端的管身内布置有弯折管,弯折管的管径小于减压管主体的管径。

优选的,所述的导液支撑管的管身上的通孔为圆台状且小口径朝外布置。

优选的,所述的减压管主体封闭端端口处布置有铅垂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胃肠减压管,硬质的导液支撑管将减压管主体的管身支撑后形成凸起,避免了胃肠减压管在胃壁上的吸附;同时,减压管主体上的侧孔与导液支撑管的管身上的通孔位置对应,避免在胃肠中压力过大导致减压管被挤压后排液不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胃肠减压管的示意图;

图2为导液支撑管的示意图;

图3为导液支撑管的剖视图;

图4为弯折管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0-减压管主体,11-侧孔,12-弯折管,13-铅垂部,20-导液支撑管,21-凸柱,2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普外科用胃肠减压管,包括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减压管主体10,减压管主体10上临近封闭端的管身上布置有侧孔11,临近封闭端的减压管主体10内布置有硬质的导液支撑管20,所述的导液支撑管20为中空管状,导液支撑管20的管身周向上设有若干沿径向延伸的凸柱21,相邻的凸柱21之间布置有贯穿管壁的通孔22构成液体的通路,通孔22与布置在减压管主体10管身上的侧孔11位置对应,所述的同一径向上的凸柱21悬伸端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减压管主体10的管径。硬质的导液支撑管20放置于减压管主体10内后将减压管主体10的管身支撑起来并形成凸起,避免了胃肠减压管在胃肠内的吸附;同时,所述的减压管主体10管身上的侧孔11与布置在导液支撑管20的管身上的通孔22位置对应,确保对胃肠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硬质的导液支撑管20也防止了在胃肠内压力过大导致减压管主体10被挤压后的排液不畅。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减压管主体10在胃肠壁上的吸附,所述的凸柱21沿导液支撑管20的管长方向均匀间隔的布置有若干组。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对胃肠壁造成伤害,所述的凸柱21的悬伸端为圆头状。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的减压管主体10临近开口端的管身内布置有弯折管12,弯折管12的管径小于减压管主体10的管径,如此允许减压管主体10在人体的食道内有一定的缓冲。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的导液支撑管20的管身上的通孔22为圆台状且小口径朝外布置,如此,避免涌入过多的液体导致减压管管道堵塞,同时,也可以在开口端吸气时产生较大的压力。

进一步的,为了使减压管主体10在胃肠内尽量以竖向的状态,所述的减压管主体10封闭端端口处布置有铅垂部1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