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9627发布日期:2018-07-20 17:5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移乘车。



背景技术:

现今越来越多的高龄者或残障人士卧倒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常常需要有专人将他们转移到轮椅或其他移动设备上。这些高龄者或残障人士的护理费用高,对家庭来说具有较高的经济负担,且将他们转移到轮椅或其他移动设备上需要较大力气;同时,许多需要被护理的人大脑是清醒的,只是腿脚不方便,请专人进行护理,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对他们的自尊也有影响。伴随疾病的同时,他们往往在性格上也有较大改变,例如变得沉默、孤僻或易怒等等。

因此,实有必要设计移乘车,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移乘者能自助的转移到轮椅或从轮椅转移到其他地方;不需要另外安排人帮助转移,大大降低了生活和经济负担,同时保护了移乘者的自尊;极大地为移乘者提供便利的移乘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乘车,包括:机座、支撑机构、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驱动齿轮、从动齿轮、蜗杆和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在所述机座上;所述蜗杆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轴承座上;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在所述蜗杆一端;所述电机驱动连接所述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配合设置;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轴、支撑座、支撑部和扇形齿轮;所述支撑座固定在所述机座上;所述支撑部安装在所述支撑轴顶端;所述支撑轴下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扇形齿轮固定在所述支撑轴底端,且所述扇形齿轮与所述蜗杆配合设置;

其中,所述机座底部设有行走轮。

优选地,所述机座上罩设有外壳;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支撑座和所述扇形齿轮均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支撑轴上端伸出所述外壳,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外壳上方。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支撑轴顶端。

优选地,所述支撑轴中部设置有辅助支撑装置;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轴中部的固定杆、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杆上的支撑件。

优选地,所述固定杆一端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支撑轴中部,所述固定杆另一端固定有套设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可调节角度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杆一端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杆另一端可插入所述套设件内。

优选地,所述行走轮通过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机座底部,所述连接件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机座上。

优选地,所述行走轮由轮毂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连接件与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连接件转动。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包括座体和限位块;所述座体固定在所述机座上,所述支撑轴下端铰接在所述座体上;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所述座体上,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支撑轴和所述座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机座为矩形,所述机座四个角上均设有用于防撞的轮子。

优选地,所述电机上设有刹车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移乘者能自助的转移到轮椅或从轮椅转移到其他地方;不需要另外安排人帮助转移,大大降低了生活和经济负担,同时保护了移乘者的自尊;极大地为移乘者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移乘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移乘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移乘车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1、机座,2、支撑机构,21、支撑轴,22、支撑座,23、支撑部,24、扇形齿轮,25、座体,26、限位块,27、铰接轴,3、驱动机构,31、电机,32、驱动齿轮,33、从动齿轮,34、蜗杆,35、轴承座,4、外壳,5、行走轮,51、连接件,52、伺服电机,6、辅助支撑装置,61、固定杆,62、套设件,63、支撑件,64、支撑杆,65、支撑板,7、轮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移乘车,包括:机座1,支撑机构2,驱动机构3,外壳4,行走轮5,辅助支撑装置6和轮子7。

如图1至图3所示,支撑机构2和驱动机构3均设置在机座1上,外壳4罩设在机座1上。机座1为矩形,机座1底部四角上均设有行走轮5,行走轮5是通过连接件51设置在机座1底部的;连接件51是可转动的安装在机座1上,即行走轮5也能在机座1底部转动。同时,行走轮5由轮毂电机驱动连接,大大节省空间,且操作更准确;连接件51还与伺服电机52连接,即能控制行走轮5的前进后退的方向,可以360度行走;伺服电机52可驱动连接件51转动,带动行走轮5转动,这样行走轮5即达到了转向前进后退多项作用,简单方便,安全性好。同时,在机座1四个角上均设有用于防撞的轮子7,有效防止移乘车发生碰撞损坏,增加了移乘车的使用寿命。

如图1至图3所示,驱动机构3包括电机31、驱动齿轮32、从动齿轮33、蜗杆34和轴承座35。轴承座35固定在机座1上,蜗杆34可转动的安装在轴承座35上,从动齿轮33同轴固定在蜗杆34一端,且电机31驱动连接驱动齿轮32,驱动齿轮32由与从动齿轮33配合设置。电机31驱动驱动齿轮32转动,驱动齿轮32将带动从动齿轮33转动,从而蜗杆34也会随之转动起来。同时,电机31上还设有刹车机构;电机31能驱动和制止转动轴,从而达到驱动和制止蜗杆34转动的目的,结构简单,操作便利。

如图1至图3所示,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轴21、支撑座22、支撑部23和扇形齿轮24。支撑座22固定在机座1上,支撑轴21下端通过铰接轴27铰接在支撑座22上;即支撑轴21可绕着铰接轴27转动,支撑轴21顶端安装有支撑部23;扇形齿轮24固定焊接在支撑轴21底端;其中,铰接轴27与扇形齿轮24的转动中心平行设置。同时,扇形齿轮24与蜗杆34是配合设置的;当蜗杆34转动时,扇形齿轮24也会随之转动,从而支撑轴21会摆动,安装在支撑轴21顶端的支撑部23也会自由摆动。优选地,支撑部23可调节地安装在支撑轴21顶端,能根据需要自由的调整支撑部23与支撑轴21之间的角度,使得移乘者使用更舒适。

进一步,支撑轴21中部设置有辅助支撑装置6。辅助支撑装置6包括安装在支撑轴21中部的固定杆61、可调节地安装在固定杆61上的支撑件63。固定杆61一端可调节地安装在支撑轴21中部,固定杆61另一端固定有套设件62;支撑件63包括支撑杆64、可调节角度地安装在支撑杆64一端的支撑板65;支撑杆64另一端可插入套设件62内,插入的位置也是可以调节的,即能调节支撑板65的位置。本实施例中,支撑轴21中部固定有两个辅助支撑装置6,用来支撑移乘者的双腿。两支撑板65到支撑轴21的距离及两支撑板65相互之间的距离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简单舒适。

同时,驱动机构3、支撑座22和扇形齿轮24均位于外壳4内,保护各设备的同时确保移乘者安全。其中,支撑轴21上端伸出外壳4,支撑部23和辅助支撑装置6均位于外壳4上方。

如图1至图3所示,支撑座22包括座体25和限位块26。座体25固定在机座1上,支撑轴21下端铰接在座体25上;限位块26固定在座体25上,且限位块26位于支撑轴21和座体25之间,限制支撑轴21活动范围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支撑轴21与座体25之间的相互磨损,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使用时,启动电机31,使扇形齿轮24反向转动(本实施例中是顺时针转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是逆时针转动),支撑部23转动到较低的位置,调整支撑部23与支撑轴21之间的角度及两支撑板65的位置;移乘者身体趴在支撑部23,双腿放在支撑板65上。再次启动电机31,使扇形齿轮24正向转动(本实施例中是逆时针转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是顺时针转动),这时支撑部23转动到较高的位置,这时移乘者被举起。然后,启动伺服电机52和轮毂电机,移动移乘车和移乘者到指定或需要位置后,启动电机31,扇形齿轮24反向转动(本实施例中是顺时针转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是逆时针转动),支撑部23和移乘者转动到较低的位置,移乘者从支撑部23上下来,完成移乘者的一次转移。操作简单便捷,移乘者自己就能完成转移,不需要护理者,大大节省了生活开销,减少了经济负担,同时,很好的保护了移乘者的心理,不会伤害他们的自尊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