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烫伤的温针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8366发布日期:2018-08-21 17:08阅读:9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灸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烫伤的温针灸装置。



背景技术: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症,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温针灸在使用过程中,燃烧的艾绒有时会掉落到人体皮肤上,造成烫伤的情况,现有的温针灸装置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同时,现有的温针灸装置还存在不能根据用针情况调节整体装置的高度、使用不够便利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烫伤的温针灸装置,以达到防烫伤、可调节高度、提高治疗效果的技术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烫伤的温针灸装置,包括底座、绝热杆、升降杆及托盘;

所述底座为圆台形底座,所述底座口径小的一面位于底部,所述底座为中空且无盖的构件,底座底面上开设有针孔;

所述绝热杆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绝热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底座底面,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升降杆,所述绝热杆与所述升降杆之间设有调节件;

所述升降杆为绝燃构件,所述升降杆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所述托盘;

所述托盘为弧形,且所述托盘为钢丝网构件,所述托盘的底部连通有与所述针孔对应设置的圆柱管,所述圆柱管的端部与所述托盘的底面的外壁固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杆远离所述绝热杆的端部设置有凸起,所述托盘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安装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起为并列设置的两个V形凸起,所述安装孔为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两个圆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热杆套设于所述升降杆上,所述绝热杆与所述升降杆之间设有紧固螺栓。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热杆至少设有三根,所述绝热杆在所述底座的底面环列分布,所述升降杆与所述绝热杆对应设置,所述托盘底部的安装孔与所述升降杆对应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针孔设置于所述底座底面的中心位置,所述圆柱管设置于所述托盘的中心位置。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底座为圆台形底座,底座口径小的一面位于底部,底座为中空且无盖的构件,底座底面上开设有针孔;绝热杆设置于底座的内部,绝热杆的一端连接底座底面,另一端连接有升降杆,绝热杆与升降杆之间设有调节件;升降杆为绝燃构件,升降杆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托盘;托盘为弧形,且托盘为钢丝网构件,托盘的底部连通有与针孔对应设置的圆柱管,圆柱管的端部与托盘的底面的外壁固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利用圆台形底座可以放置在人体皮肤上,对燃烧后的烟灰进行承接,避免烟灰与人体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烫伤,利用绝热杆可以避免热量从燃烧的艾绒传递到底座上烫伤人体,利用升降杆及调节件可以对整体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适应不同的用针,利用绝燃构件的升降杆提高了安全性,利用托盘可以将艾绒放置其中进行燃烧,利用弧形及钢丝网构件的设置可以使艾绒充分接触空气,便于燃烧,同时减轻了托盘的重量,提高了稳定性,利用圆柱管与针孔的设置可以方便针身的通过,便于针身传递热量。

升降杆远离绝热杆的端部设置有凸起,托盘上设有与凸起相配合的安装孔;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利用凸起与安装孔的配合可以实现升降杆与托盘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安装及拆卸方便。

凸起为并列设置的两个V形凸起,安装孔为与凸起相配合的两个圆孔;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利用两个V形凸起及圆孔的设置,形状简单,便于制造生产及使用。

绝热杆套设于升降杆上,绝热杆与升降杆之间设有紧固螺栓;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利用绝热杆套设于升降杆的设置,可以通过将升降杆拉伸出绝热杆内,或将升降杆推进绝热杆内的操作实现升降整体装置高度的目的,利用紧固螺栓可以对调节后的高度进行固定,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

绝热杆至少设有三根,绝热杆在底座的底面环列分布,升降杆与绝热杆对应设置,托盘底部的安装孔与升降杆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绝热杆至少设为三根的设置便于增加支撑的稳定性,环列分布使绝热杆及底座受力均匀,分布合理,升降杆与绝热杆一一对应设置,托盘上的安装孔与升降杆上的凸起一一对应设置。

针孔设置于底座底面的中心位置,圆柱管设置于托盘的中心位置;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针孔及圆柱管均设置于中心位置,使用时便于对位准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底座可以承接烟灰,利用绝热杆可以避免热量传递到底座,防止了烫伤的可能性,利用升降杆可以调节高度,增加了使用的便利性,提高了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的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绝热杆及升降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底座,11、针孔,2、绝热杆,21、调节件,3、升降杆,31、凸起,4、托盘,41、圆柱管,42、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5所示,一种防烫伤的温针灸装置,包括底座1、绝热杆2、升降杆 3及托盘4;

底座1为圆台形底座1,底座1口径小的一面位于底部,底座1为中空且无盖的构件,底座1底面上开设有针孔11,其中,底座1为锡箔材料的构件,且底座1底面的厚度大于底座1侧面的厚度;

绝热杆2设置于底座1的内部,绝热杆2的一端连接底座1底面,另一端连接有升降杆3,绝热杆2与升降杆3之间设有调节件21;

升降杆3为绝燃构件,升降杆3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托盘4;

托盘4为弧形,且托盘4为钢丝网构件,托盘4的底部连通有与针孔11 对应设置的圆柱管41,圆柱管41的端部与托盘4的底面的外壁固接。

其中,利用圆台形底座1可以放置在人体皮肤上,对燃烧后的烟灰进行承接,避免烟灰与人体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烫伤,利用绝热杆2可以避免热量从燃烧的艾绒传递到底座1上烫伤人体,利用升降杆3及调节件21可以对整体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适应不同的用针,利用绝燃构件的升降杆3提高了安全性,利用托盘4可以将艾绒放置其中进行燃烧,利用弧形及钢丝网构件的设置可以使艾绒充分接触空气,便于燃烧,使艾绒紧紧围绕针身,达到治疗效果,同时减轻了托盘4的重量,提高了稳定性,利用圆柱管41与针孔11的设置可以方便针身的通过,便于针身传递热量。

本实用新型利用底座1可以承接烟灰,利用绝热杆2可以避免热量传递到底座1,防止了烫伤的可能性,利用升降杆3可以调节高度,增加了使用的便利性,提高了治疗效果。

其中,升降杆3远离绝热杆2的端部设置有凸起31,托盘4上设有与凸起 31相配合的安装孔42;利用凸起31与安装孔42的配合可以实现升降杆3与托盘4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安装及拆卸方便。

凸起31为并列设置的两个V形凸起31,安装孔42为与凸起31相配合的两个圆孔;利用两个V形凸起31及圆孔的设置,形状简单,便于制造生产及使用。

绝热杆2套设于升降杆3上,绝热杆2与升降杆3之间设有紧固螺栓;利用绝热杆2套设于升降杆3的设置,可以通过将升降杆3拉伸出绝热杆2内,或将升降杆3推进绝热杆2内的操作实现升降整体装置高度的目的,利用紧固螺栓可以对调节后的高度进行固定,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

绝热杆2至少设有三根,绝热杆2在底座1的底面环列分布,本实施例中设为三根;升降杆3与绝热杆2对应设置,托盘4底部的安装孔42与升降杆3 对应设置;绝热杆2设为三根的设置便于增加支撑的稳定性,环列分布使绝热杆2及底座1受力均匀,分布合理,升降杆3与绝热杆2一一对应设置,托盘 4上的安装孔42与升降杆3上的凸起31一一对应设置。

针孔11设置于底座1底面的中心位置,圆柱管41设置于托盘4的中心位置;针孔11及圆柱管41均设置于中心位置,使用时便于对位准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