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鞋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5489发布日期:2018-10-02 18:20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矫正鞋垫,特别是应用于鞋子内部底面,及内部具有数个弹性缓冲的第一调整组件及硬质支撑的第二调整组件,以矫正调整使用者脚底扁平足或高弓足的鞋垫结构。



背景技术:

按,鞋、靴为每人每天必需穿着使用的个人随身及贴身装备,特别是每人每天双脚着地行走的时间,则不短于休息睡眠的时间,因此,使用者的双脚脚底与鞋子内部底面间的配合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现有鞋子底面会以鞋垫来提供使用者脚底与鞋子内部底面间接触配合的组件,但由于每一个使用者脚底的高、低起伏或凹凸部位均不相同,该鞋垫并无法提供每一个使用者良好贴身的贴合吸震或支撑功能,造成使用者于长时间穿着鞋子行走时无法产生贴身配合的舒适效果,更容易因为脚底先天形状特殊或后天病变,如扁平足(Pes Planus)、高弓足(High Arch)脚底的形状及症状,而产生磨擦受伤或使其足部病症更加严重,因此,极需要经由合适及对应症状的鞋垫加诸于鞋子内部底面,才能让使用者脚底与鞋子之间紧密良好配合,而不致使脚底或足部受伤不适。

或有因此萌生改良者,如现有以客制化订制的矫正鞋垫结构,以期修正与调整扁平足或高弓足的状态,但由于每个人的脚底形状及高低起伏、凹凸形状均不相同,必需逐一开设模具予以制作对应的矫正鞋垫,造成该矫正鞋垫的制作费时、费工及成本偏高,而不具产业利用的经济效益,并且,由于使用者的脚底状况或扁平足或高弓足情况并非一成不变,而必需每次更换鞋子时或在不同时期更换鞋垫,而必需再重新开模制作合适于使用者脚底扁平足或高弓足状态的矫正鞋垫,让使用者必需再额外付出庞大的鞋垫更换费用,造成使用者于鞋垫使用上的不便及困扰。

另外,现有鞋垫及矫正鞋垫结构中,为了要因应扁平足或高弓足矫正,必需以多层复合材料片或材料块予以拼组在鞋垫顶面,不但制作上更加费时、费工及耗费成本,每一片或每一块复合材料的开模制作费用也相当庞大可观,并且,每一位使用者脚底细部构造、状态、高低起伏、凹凸形状或扁平足或高弓足状皆不相同,并不能一言以蔽之,也就是该现有复合材料料片或材料块所拼组完成的鞋垫或矫正鞋垫,并无法针对每个使用者个人的脚底细部构造、状态、高低起伏、凹凸形状或病变症的细部差异予以调整与矫正,而令使用者脚底可达到与鞋子之间最完美及最舒适的贴合与配合穿着,使其整体效果与产业利用价值、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在相关的先前专利技术文献方面,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M536865 号「矫正鞋垫」新型专利案、中国台湾第M535974号「鞋垫结构」新型专利案、中国台湾第M530055号「拼接型鞋垫结构」新型专利案及中国台湾第M521354号「模块化鞋垫」新型专利案,则均揭示典型现有复合式材料片或材料块组成的鞋垫及矫正鞋垫结构与技术,但仍存有上述现有复合材料片或材料块组成的鞋垫及矫正鞋垫所存在的制造费工、费时及成本偏高,以及,无法针对每个使用者个人脚底的细部构造差异与个别扁平足或高弓足状态予以提供脚底、鞋垫与鞋子内部底面之间最舒适及最好的贴合与配合状态的问题与缺点。

另外,再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I551232号「多功能鞋垫」发明专利案及中国台湾第M535974号「鞋垫结构」新型专利案,则揭示在鞋垫中对应人体脚底的局部部位进行相关的多层加强块、气沟或辅助块的设置,但同样地,没办法全面普及到使用者脚底的每一个细部部位,并且,此种现有前案结构与技术,对于使用者脚底的辅助或矫正如扁平足或高弓足效果更有限,仍存在有如上所述制造费工、费时及成本偏高,以及,无法针对每个使用者个人脚底的细部构造差异与个别扁平足或高弓足状态予以提供脚底、鞋垫与鞋子内部底面之间最舒适及最好的贴合与配合状态的问题与缺点。

除此之外,本申请人前向中国台湾申请核准公告在案的中国台湾专利公报公告号第M346303号「鞋垫矫正结构的改良」新型专利案,已初步揭示了关于鞋垫的矫正技术与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或专利前案中的鞋垫或矫正鞋垫,于制造与使用上,因需个别针对鞋垫或矫正鞋垫或复合材料片、复合材料块个别开模制作,而存在有制造费工、费时及成本偏高,以及,无法针对每个使用者个人脚底的细部构造差异与个别扁平足或高弓足状态予以提供脚底、鞋垫与鞋子内部底面之间最舒适及最好的贴合与配合状态的问题与缺点,而提供一种矫正鞋垫,让使用者透过该矫正鞋垫穿着鞋、靴时,可以达到让使用者脚底舒适及得到最佳的矫正辅助,不必分别开设模具制作该鞋垫或矫正鞋垫,可大幅降低鞋垫或矫正鞋垫的制造工时、人力及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矫正鞋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垫,顶面设有数个安装孔;

数个第一调整组件及第二调整组件,该第一调整组件及第二调整组件分别安装于该底垫的安装孔中,且该第一调整组件具有压缩变形与缓冲弹性功能,该第二弹性组件具有硬性支撑功能,可分别在该底垫顶面呈现不同区域的高、低排列与具弹性缓冲与硬质支撑的功能;以及

一上垫,结合于该第一调整组件、第二调整组件与底垫的顶面,该上垫借由该第一调整组件及第二调整组件而具有矫正扁平足或高弓足高、低差、弹性缓冲与硬性支撑与矫正的功能。

进一步,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矫正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垫的底面设有数个中空半圆球状的吸震气囊,该吸震气囊与该底垫顶面的安装孔相连通。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矫正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垫底面的吸震气囊是呈高、低排列。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矫正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组件为具弹性的硅胶柱所构成。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矫正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组件外部设有至少一凸粒,以供卡掣固定于该底垫的安装孔中。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矫正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整组件为圆形硬胶块所构成。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矫正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整组件外部设有至少一凸粒,以供卡掣固定于该底垫的安装孔中。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矫正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与该第一调整组件、第二调整组件及底垫间是以黏胶予以黏结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矫正鞋垫,其功效在于利用该底垫上所设的数个安装孔,可对应涵盖使用者整个脚底细部部位,以及,该具有压缩变形与缓冲弹性功能的第一调整组件及具有硬性支撑功能的第二调整组件,依使用者脚底的扁平足或高弓足的状态,予以对应安装于该底垫的安装孔上,使该矫正鞋垫整体可针对不同的使用者脚底的扁平足或高弓足的状态,予以作整个脚底及其细部部位作最精确的扁平足或高弓足的矫正调整,让使用者透过该矫正鞋垫穿着鞋、靴时,可以达到让使用者脚底舒适及得到最佳的扁平足或高弓足的矫正辅助,不必分别开设模具制作该鞋垫或矫正鞋垫,可大幅降低鞋垫或矫正鞋垫的制造工时、人力及成本,而得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产业利用性及经济效益,并完全消弭现有或上述专利前案的鞋垫或矫正鞋垫需各别开模客制的高工时、人力及成本的问题及缺点,并且,本实用新型可针对不同使用者的脚底的扁平足或高弓足的状态予以组合出最佳及最合适的矫正鞋垫结构,可作用及遍及使用者脚底的细部部位,以消除现有或上述专利前案仅能针对使用者脚底的扁平足或高弓足的状态予以矫正调整的问题与缺点,更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产业利用价值与应用范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矫正鞋垫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矫正鞋垫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图;

图3是类同于图2的立体分解结构图,但显示该第一调整组件及第二调整组件安装于底垫的安装孔的结构与状态;

图4是一侧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调整组件及第二调整组件分别以高、低排列安装于底垫的安装孔的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矫正鞋垫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图;

图6是一局部剖视放大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上垫、第一调整组件、第二调整组件及底垫间的结构;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矫正鞋垫的第二实施例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矫正鞋垫的较佳应用例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0 矫正鞋垫 10 底垫

11 安装孔 12 吸震气囊

20 第一调整组件 21 凸粒

30 第二调整组件 31 凸粒

40 上垫 41 透气孔

42 黏胶 200 鞋子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矫正鞋垫100的第一实施例,显示该矫正鞋垫100使用于扁平足之状态,该矫正鞋垫100 是包括一底垫10,顶面设有数个安装孔11,该安装孔11设置于该底垫 10顶面的位置可扩及与配合对应至使用者全部脚底细部位置,该底垫10 的底面不限型式,在本实用新型中是列举该底垫10的底面设有数个中空半圆球状的吸震气囊12为例,该吸震气囊12与该底垫10顶面的安装孔 11相连通(如图5所示),并且,该吸震气囊12可配合使用者脚底构造的扁平足状态予以形成不同高度及不同位置的排列,例如在图3、图4、图5及图6中圈选部位所示。

请再配合图4所示,数个第一调整组件20及第二调整组件30,该第一调整组件20具有压缩变形与缓冲弹性功能,其高度及型式不限,在本实用新型中是列举具弹性的硅胶柱所构成为例,该第二调整组件具有硬性支撑功能,其高度及型式不限,在本实用新型中是列举圆形硬胶块所构成,该第一调整组件20及第二调整组件30分别安装于该底垫10的安装孔11中,并且,该第一调整组件20及第二调整组件30分安装于该底垫10的安装孔11位置及高度,可视使用者脚底扁平足状态,予以对应安装,如本施例为针对扁平足患者的矫正所为的高低排列及弹性缓冲、硬性支撑排列,例如:在对应扁平足使用者的中段侧应凹陷而未凹陷部位(如图3、图4、图5及图6中圈选部位),予以安排及安装高度较高且具有压缩变形与缓冲弹性功能的第一调整组件20,造成如同正常人脚底的凹陷缓冲的足弓部位,其余部位则安装以高度较低及具有硬性支撑功能的第二调整组件30,而此针对扁平足患者的脚底所作的第一调整组件 20及第二调整组件30分安装于该底垫10的安装孔11位置及高度的方式,也可以再针对每一位使用者脚底构造的扁平足状态细微差异作细部部位的微调排列,换言之,可一一分别进行该第一调整组件20及第二调整组件30分别安装于该底垫10的安装孔11位置、高度、弹性缓冲及硬质支撑的对应调整及微调。

请再参阅图5及图6所示,一上垫40设有数个透气孔41,且该上垫 40结合于该第一调整组件20、第二调整组件30与底垫10的顶面,该结合方式不限何种型式,在本实用新型中是列举以黏胶42黏结结合为例(如图6所示),使该上垫40借由该第一调整组件20及第二调整组件30而具有高、低差、弹性缓冲与硬质支撑的功能,其它等效的上垫40结合于该第一调整组件20、第二调整组件30与底垫10顶面的方式与结构,亦不脱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请再配合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矫正鞋垫100的第二实施例,其中,显示该第一调整组件20外部设有至少一凸粒21,以供卡掣固定于该底垫10的安装孔11中,以及,该第二调整组件30外部设有至少一凸粒31,以供卡掣固定于该底垫10的安装孔11中。

请再配合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矫正鞋垫100的较佳应用例,其中,显示该矫正鞋垫100应用放置于一鞋子200内部的底面,可借由该吸震气囊12与该鞋子200内部的底面接触,提供鞋子200底部吸震缓冲的功能,该上垫40表面则供使用者脚底接触,可借由该安装于底垫10 与上垫40之间配合使用者脚底扁平足的第一调整组件20及第二调整组件30的排列高低、位置及弹性缓冲、硬性支撑安排以形成如同正常人脚底凹陷足弓部(如图8中圈选部位所示)特性,让使用者脚底可感到最舒适的穿著感觉与最佳的扁平足矫正调整机能,并可针对每一个使用者脚底的扁平足状态的差异予以进行调整及微调。

反之,本实用新型之矫正鞋垫100如果应用于高弓足的状态,第一调整组件20及第二调整组件30的选择就恰好相反,在该底垫10中对应高弓足使用者脚底凹陷过深的足弓部位的之各安装孔11,予以安排及安装高度较高且具高度梯度差异并有有硬性支撑功能的第二调整组件30,形成高弓足使用者脚底的凹陷过深的足弓部位的硬质支撑固定功能,而使该高弓足使用者的凹陷过深的足弓部位可以完全消除因该足弓部因缺乏有力支撑悬空下压而造成疼痛之问题,而该其余部位的各安装孔11则安装以高度较低及具有硬性支撑功能的第二调整组件30,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效地使用于该鞋子200内部之底面,同样可藉由该吸震气囊12与该鞋子200内部之底面接触,提供鞋子200底部吸震缓冲之功能,该上垫 40表面则供使用者脚底接触,并可藉由上述该安装于底垫10与上垫40 之间配合使用者脚底高弓足状态第二调整组件30的排列高低、位置及硬性支撑安排以形成高弓足使用者脚底的凹陷过深的足弓部位的硬质支撑固定功能特性,让使用者脚底可感到最舒适的穿著感觉与最佳的高弓足矫正调整机能,并可针对每一个使用者脚底的高弓足状态的差异予以进行调整及微调该第二调整组件30的排列高低、位置及硬性支撑及安装位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