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型美容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3513发布日期:2018-08-28 22:43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美容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美容领域专业祛斑的钝型美容针。



背景技术:

色斑是指与周围颜色不同的斑点。包括雀斑、黑斑、黄褐斑和老年斑等,属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目前,现有祛除色斑的方法大多数为激光祛除,由于激光祛除色斑会损伤皮肤,留下疤痕。并且,会出现祛除不彻底,发生色素沉着问题,复发几率高。

中国实用新型公开号为“CN203074852”公开的“美容火针”,在祛除色斑时会选用头部为钝型的针体,该美容火针的手柄用金属丝缠绕来隔热,隔热效果差;而且,无法准确知道针体的温度,仅凭经验操作,很容易因针体温度过高灼伤患者的皮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能准确知道针体温度,手柄隔热效果好,治疗彻底不复发不留疤的钝型美容针。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钝型美容针,包括手柄和针体,所述针体安装在手柄的锥形头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内部设置有空腔,该空腔内安装有用来检测针体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手柄的外壁上绕置有隔热金属丝,该隔热金属丝外安装有塑胶隔热套,该塑胶隔热套上部的凹槽中安装有控制器,该控制器的外壳上安装有显示器;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显示器电连接。

所述针体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针体的空腔与所述手柄的空腔相连通,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探针置入针体的空腔中。温度检测装置的探针伸入针体的空腔中,从而检测的温度更加准确。

所述针体的材质为金或银。金与银在加热后具有消毒作用,可防止皮肤发生感染。

所述针体与手柄之间为螺纹连接。方便针体的拆卸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美容针在使用时用火烤针体的头部,安装在手柄中的温度检测装置可以准确检测到针体的温度,并将针体的实际温度显示在安装于塑胶隔热套上的显示器上。医疗人员在使用美容针时可直观看到针体的温度,可防止针体温度过高灼伤患者皮肤。手柄采用隔热金属丝与塑胶隔热套两层隔热,不仅可防止烫手而且可保护控制器,防止控制器温度过高,影响其使用安全性。针体由金或银制成,加热后具有消毒效果,防止皮肤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针体与手柄分离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它包括手柄1和针体2,手柄1与针体2内部设置有空腔且相互连通。针体2安装在手柄1的锥形头部上,针体2与手柄1通过螺纹连接。手柄1的锥形头部设置有带内螺纹的针体安装孔,针体2针尾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针体安装孔的内螺纹相配合。针体与手柄之间为螺纹连接,方便针体拆卸和更换。

手柄1的外壁上绕置有隔热金属丝3,该隔热金属丝3外安装有塑胶隔热套4。手柄采用隔热金属丝与塑胶隔热套双层隔热,防止握持美容针时烫到手。

手柄1的空腔中安装有温度检测装置5,该温度检测装置5的探针6置入针体2的空腔中,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针体的实际温度。

塑胶隔热套4上部的凹槽中安装有控制器7。该控制器7与温度检测装置5电连接。控制器7的外壳上设置有显示器9,该显示器9与控制器7电连接。温度检测装置将检测到的针体温度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将针体的温度值显示在显示器上。美容医务人员可直观看到针体的实际温度,从而防止针体温度过高灼伤患者的皮肤。

手柄1的尾部还安装有封头8。用于封堵手柄1的尾端。

针体2的针头设置为钝型。针体2的材质为金或银,金、银加热后带有消毒作用,以防止皮肤发生感染。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用酒精灯加热针体的针头位置,温度检测装置将检测到的针体温度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将温度值显示在显示器上。当针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医疗人员手持美容针,用高温的针头快速轻点患者的患处。利用针体的高温蒸发患者皮肤中的色斑素。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钝型美容针不会损伤到皮肤,不会留疤;利用高温蒸发色素,治疗彻底,不会复发;医务人员可直观的看到针体的温度,可防止针体温度过高,灼伤患者皮肤;针体由金或银制成,金银加热后具有消毒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