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垂预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7185发布日期:2018-10-16 17:29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足下垂预防装置。



背景技术:

足下垂是由小腿的前肌群和外侧肌群麻痹,而小腿后肌群痉挛牵拉所引起的,表现为不能背屈足部,行走时或是拖曳病足或是将该侧下肢举得较高,落地时总是足尖先触地面的一种症状,因此在步行周期承摆动相,患者不能完成踝背屈动作,而形成特征性的足下垂步态。

现有的足下垂预防装置,其一般呈块状,并为棉料或柔性材质制作,其虽然使用广泛,但其依然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具体来说,一方面,其在使用时,一般为与病床的床尾板相抵贴,其固定性差,易因受力而沿病床左右移动,使得足下垂病人的脚部也易沿病床左右移动,使得足下垂病人的脚部固定性不是很好,另一方面,足下垂病人在将足底与其长时间相抵时,足下垂病人的腿部,尤其是小腿,容易引起酸疼感,故而,其使用舒适性较差,并且,其大小不可调,足下垂病人只有在挪动身体时,才能使得其足底与其相抵,即其使用不具人性化。

因此,此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足下垂预防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足下垂预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与病人足底相抵的抵脚装置及用以托起病人小腿的托起装置;其中,

所述托起装置与所述抵脚装置相连接形成L型结构;所述托起装置包括托脚板及沿前后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托脚板上的用以托起病人小腿的托块;

当滑动所述托块时,所述托块的前后位置可调。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托块的两侧之间连有一弹性松紧带,所述弹性松紧带套设于所述托脚板外。

优选地,所述托块的上端面沿前后方向向下凹陷形成为凹面,所述凹面上设置有一层软体护垫。

优选地,所述托脚板的上端面设置有一层软体护垫。

优选地,所述托脚板的下端面向下突出均匀的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

优选地,所述托脚板的两侧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均匀的连接有多个腿部固定带,多个所述腿部固定带均为弹性带。

优选地,所述抵脚装置成型为方型体状结构,且所述抵脚装置的前端面的中部竖向开设有一用以限位足部的槽口,所述槽口处设置有一弹性材质制作的抵脚垫。

优选地,所述抵脚装置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抵脚装置外的充气球囊;所述抵脚装置的内部形成为空腔,所述充气球囊通过一充气管道连接至所述空腔;当利用所述充气球囊向所述空腔充气时,所述抵脚垫发生形变,所述空腔的大小可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托起装置与所述抵脚装置相连接形成L型结构,抵脚装置抵接于床尾板,托起装置搁置于病床上,使得整体置放稳固,不易因外力而侧移;另一方面,所增设的托块能够托起患者的小腿,使其腿部舒适而不会引起酸疼感。

其二、所述托块的上端面沿前后方向向下凹陷形成为凹面,所述凹面上设置有一层软体护垫,如此,相应凹面则使得能很好的对病人小腿进行限位,以使避免其左右摆动,相应软体护垫则使得进一步增加患者小腿被托起的舒适性。

其三、在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所述托脚板的下端面向下突出均匀的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使得能大大增强所述托脚板放置的稳固性及防滑性,使得其不易因外力而侧移,另一方面,所增设的腿部固定带能够固定住病人的腿部,使其不易左右摆动,更进一步的提升病人腿部在托脚板上的固定性。

其四、所述抵脚装置外设置有一充气球囊,用一充气管连接至空腔,通过充气球囊向所述空腔充气时,所述抵脚垫发生形变,即使得足下垂病人在不挪动身体时,也能使得其足底与其相抵,即其使用非常具有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足下垂预防装置的侧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足下垂预防装置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抵脚装置10;

槽口101;抵脚垫102;

托起装置20;

托脚板201;防滑凸起2011;腿部固定带2012。托块202;凹面2021;弹性松紧带203;软体护垫204;

充气球囊30;

充气管道4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结合图1及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足下垂预防装置,包括用以与病人足底相抵的抵脚装置10及用以托起病人小腿的托起装置20;其中,所述托起装置20与所述抵脚装置10相连接形成L型结构;所述托起装置20包括托脚板201及沿前后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托脚板201上的用以托起病人小腿的托块202。

基于上述所述,一方面,因其所述述托起装置20与所述抵脚装置10相连接形成L型结构,所述抵脚装置10抵接于床尾,托起装置20搁置于病床上,因此,使其与病床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于病床上放置更加稳固;另一方面,所述托起装置20包括托脚板201及沿前后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托脚板201上的用以托起病人小腿的托块202,可以托起病人的小腿,使其腿部舒适而不会产生酸疼感。

其中,所述托块202的两侧之间连有一弹性松紧带203,所述弹性松紧带203套设于所述托脚板201外,且所述弹性松紧带203一端固定于托块202一侧,另一端与托块201另一侧为可拆卸连接。

因此,当所述弹性松紧带203可拆卸端松开时,所述托快202可进行移动;反之,当所述弹性松紧带203可拆卸端连接时,所述托块202将被固定,从而,在使用时可根据病人腿部长短来适应的调节托块202的位置,因而其适用性强。

进一步地,所述托块202的上端面沿前后方向向下凹陷形成为凹面2021,所述凹面2021上设置有一层软体护垫。

因此,一方面,当患者腿部放置于所述凹面2021内,因其凹面2021夹住病人的腿部,使其不会左右摆动,从而使病人腿部更加稳固;另一方面,因其凹面2021上设置有一层软体护垫,使得病人的腿部与之相接触更加的舒适。

再进一步地,所述托脚板201的上端面设置有一层软体护垫204。

因此,当使用的病人腿部放置在上面时,非常柔软舒适。

更进一步地,所述托脚板201的下端面向下突出均匀的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2011。

因此,使得托脚板201下端面与病床接触面摩擦力增大,使其各加稳固,不易因外力而侧移。

其中,所述托脚板201的两侧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均匀的连接有多根腿部固定带2012,多根所述腿部固定带2012均为弹性带,且所述腿部固定带2012一端固定于托脚板201一侧,另一端与托脚板201为可拆卸连接。

因此,当病人腿部放置于托脚板201上时,将腿部固定带2012可拆卸端连接与托脚板201相连接,使其固定住病人的腿部,进而更一步的增强其腿部固定性。

其中,本实用新型所述抵脚装置10成型为方型体状结构,且所述抵脚装置的前端面的中部竖向开设有一用以限位足部的槽口101,所述槽口101处设置有一弹性材质制作的抵脚垫102。

基于上述所述,其抵脚装置的前端面的中部竖向开设有一用以限位足部的槽口101,当病人足部放置于槽口101时,所述槽口101将病人的足部限定,使其足部不会左右摆动;另一方面,在所述槽口101处设置有一弹性材质制作的抵脚垫102,使得病人足部与其相接触时更加舒适

进一步地,所述抵脚装置10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抵脚装置外10的充气球囊30;所述抵脚装置10的内部形成为空腔,所述充气球囊30通过一充气管道40连接至所述空腔;当利用所述充气球囊30向所述空腔充气时,所述抵脚垫102发生形变,所述空腔的大小可调。

基于上述所述,可以明确,通过所设槽口101及连接充气球囊203的空腔,即使得足下垂病人在不挪动身体时,也能使得其足底与其相抵,即其使用非常具有人性化。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托起装置与所述抵脚装置相连接形成L型结构,抵脚装置抵接于床尾板,托起装置搁置于病床上,使得整体置放稳固,不易因外力而侧移;另一方面,所增设的托块能够托起患者的小腿,使其腿部舒适而不会引起酸疼感。

并且,在所述托块的上端面沿前后方向向下凹陷形成为凹面,所述凹面上设置有一层软体护垫,如此,相应凹面则使得能很好的对病人小腿进行限位,以使避免其左右摆动,相应软体护垫则使得进一步增加患者小腿被托起的舒适性。

同时,在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所述托脚板的下端面向下突出均匀的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使得能大大增强所述托脚板放置的稳固性及防滑性,使得其不易因外力而侧移;另一方面,所增设的腿部固定带能够固定住病人的腿部,使其不易左右摆动,更进一步的提升病人腿部在托脚板上的固定性。

并且,所述抵脚装置外设置有一充气球囊,用一充气管连接至空腔,通过充气球囊向所述空腔充气时,所述抵脚垫发生形变,即使得足下垂病人在不挪动身体时,也能使得其足底与其相抵,即其使用非常具有人性化。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制造成本低,在结构的改进及技术的改进中,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