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足下垂矫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0206发布日期:2018-06-30 01:27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足下垂矫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足下垂矫形装置。



背景技术:

足下垂是骨外科体征之一。患者坐位,两下肢自然悬垂,如见足处于跖屈位且完全不能主动背屈与内、外翻,则为足下垂。本征可见于坐骨神经麻痹和腓总神经麻痹。如果忽略对足的保护和对足下垂的防治,一旦遗留足下垂后遗症,将造成永久性残疾。因此,对于有足下垂症状者必须精心护理,积极治疗。

目前,对足下垂患者的治疗有以下的方式:1.保持足部功能位置:当患者只能卧床时,无论平卧位,还是侧卧位都不能让足悬空。2.康复锻炼:首先以被动锻炼开始,由医护人员或家属操作,从足踝关节到趾间关节做屈曲和伸展活动,手法要轻柔,用力由小渐大。以上方式虽然均能对足下垂患者进行矫正治疗,但是对于不同程度的病患还需要更换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上述的治疗方式使用起来比较麻烦,会增加人力劳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有效帮助足下垂患者进行矫形的足下垂矫形装置,该实用新型可根据患者足下垂的不同程度来调节使用,能利用足底板循序渐进地对抗下垂的双足,从而促进双足恢复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足下垂矫形装置,包括足底板、固定板、弹力绷带和绑带,所述足底板的一端沿固定板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与固定板旋转连接,所述足底板绕固定板上下翻转;所述足底板的另一端与弹力绷带的一端连接,所述弹力绷带的另一端设有卡钩;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两侧上间隔设有与所述卡钩配合使用的若干个卡位块,所述卡位块沿固定板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绑带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用于将患者的患肢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足底板设在固定板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弹力绷带有两条,两所述弹力绷带间隔设在足底板背离固定板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绑带有两条,所述绑带设在固定板远离足底板的一端,并且两所述绑带分设在该端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为一底板和两侧板组成的U型结构,两所述侧板沿底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足底板的一端沿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与底板旋转连接,所述足底板绕底板上下翻转。

进一步地,所述足底板由长为25cm、宽为12cm的塑胶硬板制成,所述固定板为长50cm、宽12cm、高15cm的硬泡沫板。

进一步地,所述足底板和固定板上设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凹槽分别与患肢的第一跖骨、内踝、外踝关节和足跟韧带凹陷处相对应,所述凹槽内设有透气性海绵。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与U型结构内侧相对的侧面上间隔设有六个卡位块,并且相邻的每两个所述卡位块的间距相等;两所述侧板上的卡位块一一对应,且相对应的卡位块的安装高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与U型结构内侧相对侧面上还设有滑轨和电机,所述滑轨沿所述固定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两所述侧板上滑轨的设置长度和安装高度均相同;所述滑轨上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电机连接;所述弹力绷带通过其上的卡钩连接滑块,且所述滑块与所述卡钩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电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足底板、固定板和绑带的设置,首先实现将患者的患肢固定在固定板上,并容易使得患者的足底与足底板贴合;再通过对弹力绷带的设置,并使弹力绷带一端的卡钩与固定板上的卡位块连接,通过选择连接不同的卡位块来使足底板向患者的小腿方向适当收拉,从而调节足底板与固定板间的角度,使足底板有力量的帮助患者的足尖内勾,因此,对不同程度的患者来说,需要选择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治疗。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患者足下垂的不同程度来调节使用,能利用足底板循序渐进地对抗下垂的双足,从而促进双足恢复功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滑轨、滑块和电机的设置,实现弹力绷带自动调节的功能。在卡钩与滑块连接后,开启电机,电机即带动滑块在滑轨上滑动,从而滑块即带动弹力绷带进行拉伸,进而使得足底板与固定板的角度自动调节,方便对所述装置的运用。

3、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对控制器的设置,实现滑块在滑轨上自动来回滑动的功能。在卡钩与滑块连接后,开启电机,电机即带动滑块在滑轨上滑动;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机,使电机在设定圈数内改变滑块的滑动方向,进而实现足底板与固定板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自动调节,从而促进患者足踝关节到趾间关节做屈曲和伸展活动,有效帮助足下垂患者进行矫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足下垂矫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足下垂患者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足下垂矫形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足底板;11、患肢;2、固定板;21、底板;22、侧板;3、弹力绷带;31、卡钩;4、绑带;5、卡位块;6、透气性海绵;7、滑轨;71、滑块;8、控制器。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足下垂矫形装置,其包括足底板1、固定板2、弹力绷带3和绑带4,所述足底板1的一端沿固定板2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与固定板2旋转连接,所述足底板1绕固定板2上下翻转,优选的,所述足底板1设在固定板2的端部。所述足底板1与固定板2间形成一角度,使用时,所述足底板1与患者患肢11的足底贴合,所述固定板2与患者患肢11的小腿贴合。

所述足底板1的另一端与弹力绷带3的一端连接,所述弹力绷带3的另一端设有卡钩31,具体的,所述弹力绷带3有两条,两所述弹力绷带3设在足底板1背离固定板2的端部,即两所述弹力绷带3设在足底板1的顶端。所述固定板2的相对两侧间隔设有与所述卡钩31配合使用的若干个卡位块5,若干个所述卡位块5沿固定板2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根据足下垂患者病情程度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卡位块5与卡钩31连接,以使得所述卡钩31与卡位块5连接后,所述弹力绷带3能给足底板1一个适当的力,从而所述足底板1对患者患肢11的足底也产生适当的阻力,在足底板1、弹力绷带3和固定板2的作用下,有效促进患者患肢11的脚尖向上屈伸,从而能促进患者的患肢11恢复功能。

所述绑带4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2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用于将患者的患肢11固定于所述固定板2上。具体而言,所述绑带4有两条,所述绑带4设在固定板2远离足底板1的一端,并且两所述绑带4分设在该端的相对两侧,即,两所述绑带4沿固定板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用绑带4将患者的患肢11固定于整个装置上,避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向外滑脱,而导致装置治疗足下垂的功能失效。

请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2为一底板21和两侧板22组成的U型结构,两所述侧板22沿底板2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足底板1位于两所述侧板22之间,所述足底板1的一端沿底板21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与底板21旋转连接,所述足底板1绕底板21上下翻转。使用时,所述足底板1与患者患肢11的足底贴合,所述底板21与患者患肢11的小腿贴合,两所述侧板22分别位于患者患肢11小腿的两侧,再使用绑带4将患者的患肢11固定在所述装置上。进一步地,所述足底板1和固定板2上设有若干个凹槽,若干个所述凹槽分别与患肢的第一跖骨、内踝、外踝关节和足跟韧带凹陷处相对应,所述凹槽内设有透气性海绵。将患者患肢11的相应位置对应放于设有透气性海绵6的凹槽内后,长期卧床病人可减少翻身时骨突处对病床的剪擦力,也预防受压部位压疮,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应该说明的,所述侧板22与U型结构内侧相对的侧面上间隔设有六个卡位块5,并且相邻的每两个所述卡位块5的间距相等;两所述侧板22上的卡位块5一一对应,且相对应的卡位块5的安装高度相同。可以理解的,两弹力绷带3具有卡钩31的一端分别对应和与其位于同侧的所述侧板22上的卡位块5连接,形成稳固的连接方式,实现对弹力绷带3的均匀调节。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侧板22与U型结构内侧相对侧面上还设有滑轨7和电机,所述滑轨7沿所述固定板2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两所述侧板22上滑轨7的设置长度和安装高度均相同,所述滑轨7与卡位块5互不干涉。所述滑轨7上滑动安装有滑块71,所述滑块71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带动滑块71在滑轨7上滑动。所述滑块71与所述卡钩31为可拆卸连接,具体而言,所述弹力绷带3通过其上的卡钩31连接滑块71后,即能通过电机带动弹力绷带3的自动调节,节约人力资源。

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2上设有控制器8,所述控制器8与电机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卡钩31与滑块71连接后,开启电机,电机即带动滑块71在滑轨7上滑动。所述控制器8用于控制电机,使电机在设定圈数内改变滑块71的滑动方向,因此,在控制器8控制电机的作用下,滑块71能在滑轨7上来回滑动,进而实现足底板1与固定板2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自动调节,从而促进患者足踝关节到趾间关节做屈曲和伸展活动,有效帮助足下垂患者进行矫形。进一步地,所述足下垂矫形装置还包括终端控制仪,所述终端控制仪与电机连接;终端控制仪用于控制电机的开启或者关闭。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足底板1由长为25cm、宽为12cm的塑胶硬板制成,所述固定板2为长为50cm、宽为12cm、高为15cm的硬泡沫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足底板1、固定板2、绑带4、弹力绷带3、卡钩31和卡位块5的设置,得以实现将患者的患肢11通过绑带4固定在所述固定板2上后,再将患者患肢11的足底与足底板1面贴合,然后通过弹力绷带3上的卡钩31与固定板2上的卡位块5的连接,使足底板1给患者患肢11脚尖向上屈伸的力,带动患者患肢的脚尖向上屈伸,反复此操作来恢复患者患肢的功能。再通过对滑轨7和滑块71的设置,得以实现弹力绷带3上的卡钩31与滑块71连接,滑块71在电机的作用下带动弹力绷带3自动进行调节。再通过对控制器8的设置,实现滑块71在滑轨7上自动来回滑动的功能,从而促进患者患肢11足踝关节到趾间关节做屈曲和伸展活动,有效帮助足下垂患者进行矫形。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