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泪道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7719发布日期:2019-03-05 18:18阅读:1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泪道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是一种简易泪道引流管,用于泪道阻塞手术中,在泪道激光和鼻腔泪囊吻合术中植入患者泪道。



背景技术:

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等疾病药物治疗比较困难,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行泪道激光或鼻腔泪囊吻合术,但常常由于术后的局部粘连导致手术失败,临床上也有一些在泪道激光术后或鼻腔泪囊吻合术后植入的引流管,但都是固定在泪囊和鼻泪道中,在术后护理中无法移动,从而导致管体与泪囊或泪道壁粘连,取出也非常困难,在取出引流管时粘连不仅会再次损伤泪囊和泪道壁组织,甚至会由于粘连过牢而导致引流管断裂,部分断裂的引流管则无法取出终生残留在泪囊或泪道中,这将进一步加剧泪道阻塞,造成后遗症,影响手术的效果,也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术后引流管无法移动容易粘连及易脱落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泪道引流管,置管容易,不易脱落,且可以防止粘连。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泪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管体顶端与底端均开口,管体的上端和下端均连接牵引线。

优选地,所述的管体上端有用于术后护理中行泪道冲洗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的管体为圆柱形。

优选地,所述的管体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引流孔。

更优选地,所述的引流孔共有6个,依次排列在管体的侧面。

更优选地,所述的相邻引流孔之间的距离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目前常使用的泪道引流管植入后无法移动,易局部粘连,取出时由于粘连的原因,引流管容易断裂并残留在泪道或者泪囊区,造成后遗症,从而影响手术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泪道引流管一端于泪小点引出,另一端自鼻腔引出后,两端丝线相互打结,使引流管在泪道中不易脱出,同时可以定期通过两端的丝线移动引流管,使其不与泪道壁粘连。通过往冲洗针头在通孔处注射生理盐水或者带抗生素的冲洗液,定期冲洗,冲洗液中的抗生素可以通过管壁的引流孔流出至泪道壁表面,预防泪道壁粘膜炎症的产生,提高泪道手术的成功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用于泪道激光和鼻腔泪囊吻合术中,置管容易,不易脱落,植入该引流管可起到支撑、引流的作用。术后该引流管可以定期移动和冲洗,可以防止粘连和抗感染,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简易无创,效果较好,提高了泪道手术的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非常简单,非常方便植入与取出,性能可靠,固定支撑稳定,且可在后期护理过程中定期移动,可有效防止泪道壁与管体的粘连,有助于泪道壁的愈合,大大提高了泪道激光及泪囊鼻腔吻合术后的成功率和安全可靠性,在临床上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简易泪道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简易泪道引流管包括表面光滑、圆柱形的管体1,管体1的上端和下端均连接牵引线4(6-0型),管体1顶端与底端均开口与外界相通,管体上端有用于术后护理中行泪道冲洗的通孔3。所述的管体1的侧面设有6个圆形的引流孔2,依次排列在管体1的侧面。相邻引流孔2之间的距离相同。

管体1全长5cm,管体1的横截面为圆形管体1,上下端直径相同,均为3mm,引流孔2直径相同,为1mm。通孔3直径为1.5mm。管身主体1为进口液体硅胶制成,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血拴性。

本实用新型引流管,经鼻腔逆行植入泪道后,将两端牵引线4打结固定,使引流管不易脱落,同时可在后期护理过程中牵拉牵引线4,使引流管定期移动,防止粘连。引流管管体有引流孔2,在后期护理过程中可向引流管内注射抗生素眼液,药液可通过管体的引流孔2到达泪道壁及泪囊区,起到抗感染的作用。这些结构均可实现固定、不脱位、不粘连、抗感染的作用,使患者在泪道激光或泪道手术后得到稳定有效的手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