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外科用头部引流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9828发布日期:2018-07-17 22:17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神经外科用头部引流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部分患者头部手术后,需要在头部位置导出一根引流管进行治疗,而在患者治疗时,引流瓶需要抬高距离患者侧脑室15-20厘米,有时根据颅内压还需要调节相应高度,而目前传统的方式为医护人员临时将引流瓶固定在病床上,但这样不仅无法准确将引流瓶放置治疗所需的高度位置,还给医护人员带来操作不便,同时现有的装置并不能调节患者头部支撑高度,使患者在进行引流时多有不便,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头部引流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外科用头部引流辅助装置,帮助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外科用头部引流辅助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头部支撑板、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定位销,所述装置主体上部的四个角处设有四个限位孔,所述装置主体的两侧壁上均设有支板槽,所述头部支撑板的底部对称固接有两个支板,所述头部支撑板的底部固接有四个限位柱,每个所述支板的两侧分布有两个所述限位柱,四个所述限位柱分别插入相对应的四个所述限位孔内,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一筒型轴承与两个所述支板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环套有第一偏心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通过第二筒型轴承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右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装置主体的左侧壁并固接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环套有第二偏心齿轮,所述第二偏心齿轮与所述第一偏心齿轮啮合,所述装置主体的左侧固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丝杠槽,所述丝杠槽内设有丝杠,所述丝杠的下端通过第三筒型轴承与所述丝杠槽的底部连接,所述丝杠的上端穿过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丝杠槽的上部,所述丝杠上环套有丝杠滑块,所述丝杠滑块的一侧固接有引流瓶支板。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装置主体的左侧壁上设有定位销固定槽,所述第一转盘上圆周阵列设有一组插孔,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插孔和所述定位销固定槽。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丝杠的上端固接有第二转盘。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架上设有刻度。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引流瓶支板上设有放置槽。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头部支撑板上设有软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第一转轮,带动第二转轴和第二偏心齿轮转动,由于第一偏心齿轮与第二偏心齿轮啮合,故随着第二偏心齿轮转动,首先第一偏心齿轮的偏心轴与第二偏心齿轮的偏心轴越来越近,故头部支撑板同时在重力作用下下移,接着第一偏心齿轮的偏心轴与第二偏心齿轮的偏心轴越来越远,从而头部支撑板上移,如此随着第二偏心齿轮的转动,便可实现头部支撑板的上下调节,以根据患者舒适度和引流需要进行调节,转动丝杠使丝杠滑块在丝杠槽内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引流瓶支板上下移动,同时支架上设有刻度,以精准调整引流瓶与头部的相对高度,以实现较好的引流效果,丝杠传动更加稳定,可避免放置槽内的引流瓶晃动,从而影响引流效果,本装置同时包括头部支撑高度调节和引流瓶高度调节的机构,能提高医护人员操作的便捷性,引流瓶支板上的放置槽的设计,能有效避免引流瓶掉落使引流管被拽处,对患者造成伤害,本装置的机构简单,能较好的实现对头部的支撑作用,同时还能实现较为准确的引流瓶的高度调节,在头部引流过程中能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结构爆炸图。

图中:1-装置主体;101-限位孔;102-支板槽;103-定位销固定槽;2-头部支撑板;201-支板;202-限位柱;203-软垫;3-第一转轴;301-第一筒型轴承;4-第二转轴;401-第二筒型轴承;5-第一偏心齿轮;6-第二偏心齿轮;7-第一转盘;701-插孔;8-支架;801-丝杠槽;802-刻度;9-丝杠;901-第三筒型轴承;902-第二转盘;903-固定板;10-丝杠滑块;11-引流瓶支板;1101-放置槽;12-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阅图1-3,一种神经外科用头部引流辅助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头部支撑板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和定位销12,所述装置主体1上部的四个角处设有四个限位孔101,所述装置主体1的两侧壁上均设有支板槽102,所述头部支撑板2的底部对称固接有两个支板201,所述头部支撑板2的底部固接有四个限位柱202,每个所述支板201的两侧分布有两个所述限位柱202,四个所述限位柱202分别插入相对应的四个所述限位孔101内,限位柱202与限位孔101的配合,可防止头部支撑板2转动,使头部支撑板2保持上下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一转轴3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一筒型轴承301与两个所述支板201连接,所述第一转轴3上固定环套有第一偏心齿轮5,所述第二转轴4的一端通过第二筒型轴承401与所述装置主体1的右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转轴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装置主体1的左侧壁并固接有第一转盘7,所述第二转轴4上固定环套有第二偏心齿轮6,所述第二偏心齿轮6与所述第一偏心齿轮5啮合,所述装置主体1的左侧固接有支架8,所述支架8上设有丝杠槽801,所述丝杠槽801内设有丝杠9,所述丝杠9的下端通过第三筒型轴承901与所述丝杠槽801的底部连接,所述丝杠9的上端穿过固定板903,所述固定板903固定在所述丝杠槽801的上部,所述丝杠9上环套有丝杠滑块10,所述丝杠滑块10的一侧固接有引流瓶支板11。

所述装置主体1的左侧壁上设有定位销固定槽103,所述第一转盘7上圆周阵列设有一组插孔701,所述定位销12穿过所述插孔701和所述定位销固定槽103,此种设计,可随时将第一转盘7固定,从而可随时使头部支撑板2位置固定,以实现头部支撑。

所述丝杠9的上端固接有第二转盘902。

所述支架8上设有刻度802。

所述引流瓶支板11上设有放置槽1101,放置槽1101用来放置引流瓶。

所述头部支撑板2上设有软垫203。

第一偏心齿轮5与第二偏心齿轮6啮合的初始状态,为第一偏心齿轮5的偏心轴距离第二偏心齿轮6的偏心轴最远处。

使用时,病人将头枕在头部支撑板2上,转动第一转轮7,带动第二转轴4和第二偏心齿轮6转动,由于第一偏心齿轮5与第二偏心齿轮6啮合,故随着第二偏心齿轮6转动,首先第一偏心齿轮5的偏心轴与第二偏心齿轮6的偏心轴越来越近,故头部支撑板2同时在重力作用下下移,接着第一偏心齿轮5的偏心轴与第二偏心齿轮6的偏心轴越来越远,从而头部支撑板2上移,如此随着第二偏心齿轮6的转动,便可实现头部支撑板2的上下调节,以根据患者舒适度和引流需要进行调节,转动丝杠9使丝杠滑块10在丝杠槽801内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引流瓶支板11上下移动,同时支架8上设有刻度,以精准调整引流瓶与头部的相对高度,以实现较好的引流效果,本装置同时包括头部支撑高度调节和引流瓶高度调节的机构,能提高医护人员操作的便捷性,引流瓶支板11上的放置槽1101的设计,能有效避免引流瓶掉落使引流管被拽处,对患者造成伤害。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