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针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9525发布日期:2018-08-10 19:43阅读:17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针灸针套管。



背景技术:

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盲法是指让参加临床试验研究的病人、医生和资料收集与分析者不知道分配的干预措施以免受其影响,对防止临床试验的偏倚很重要。对患者实施盲法,是让患者不知道自己属于对照组还是试验组,从而减少患者主观因素对于试验的干扰。在针灸的临床试验中,病人若知道自己接受的是真针灸的干预措施,可能会满怀希望;若病人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假针治疗治疗,可能会觉得受到歧视,完全没有效果。由于病人知道分配干预后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病人实施盲法非常重要。理想的安慰针刺对照需要具备两个特性:一是与治疗针刺相似,具有蒙蔽性,起到安慰作用;二是不会产生生理效应。

但是,针灸治疗是基于伤害性的刺激,需要将针灸针刺入患者的皮肤,因而对患者实施盲法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安慰对照的设置一直是针刺临床试验的难题。现有常用的安慰针刺对照方法主要有假针刺、非穴点针刺和非病症相关穴位对照。其中,假针刺对照方法仅适用于没有针灸经验的受试者,并且需要选择患者看不到的部位进行,且假针的造价相对较高;非穴点针刺对照方法对于有针灸知识的受试者或受试者相互交流就可能破盲;非病症相关穴位对照方法执行过程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灸针套管,包括真针套管和假针套管,真针套管与假针套管在外形上无差异,可用于针刺临床试验中对患者实施盲法,有效消除试验结果的偏倚,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为证实针灸的特异性提供科学依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针灸针套管,其特征在于,该套管包括真针套管和假针套管;其中,所述真针套管包括真针底座、真针下部套管和真针上部套管,所述真针底座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并能粘贴在皮肤上;所述真针下部套管固定在所述真针底座上,所述真针上部套管与所述真针下部套管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假针套管包括假针底座、针体阻隔、假针下部套管、针柄阻隔和假针上部套管,所述假针底座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并能粘贴在皮肤上;所述假针下部套管固定在所述假针底座上,所述假针上部套管与所述假针下部套管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针体阻隔填充在所述假针下部套管内,所述针柄阻隔固定在所述针体阻隔上方的所述假针下部套管中。

所述假针底座与所述真针底座的外形无差别,所述假针下部套管和假针上部套管与所述真针下部套管和真针上部套管的外形无差别,所述针柄阻隔距所述假针底座底部的距离与针灸针的针体长度一致。

所述针体阻隔填充在所述假针下部套管内距所述假针底座底部1.0厘米处,同时在所述真针下部套管内距所述真针底座底部0.2厘米处还填充有无菌纸垫。

所述真针下部套管两侧还设置有真针套管防滑阻隔,用于卡住所述真针上部套管;所述假针下部套管两侧还设置有假针套管防滑阻隔,用于卡住所述假针上部套管。

所述假针上部套管比所述真针上部套管长0.8厘米。

所述真针底座和假针底座的底部与人体皮肤的基础面上设置有粘贴条。

所述真针套管防滑阻隔为固定设置在所述真针下部套管两侧的圆形凸起;所述假针套管防滑阻隔为固定设置在所述假针下部套管两侧的圆形凸起。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针套管,通过采用在外形上无差异的真针套管和假针套管,可以很好的蒙蔽患者,有效消除试验的偏倚,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为证实针灸的特异性提供科学依据。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针套管,通过在假针套管底部设置针体阻隔,可固定针体,使针体始终保持直立,并且针体阻隔可使针柄在放入针管后露出针管,医生也可向下按压至针柄完全没入针管,使患者产生针体进入皮肤的错觉,有较好的蒙蔽性。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针套管,通过在假针套管内设置针柄阻隔,可以卡住针柄,使针体只能向下移动固定的距离,针尖略微透过针体阻隔可以接触到皮肤,但不能刺入皮肤,使患者能够感到针刺感,但实际无刺入;同时,不需要另准备平头针灸针,试验组和安慰针组针灸针可以均为临床常用的针灸针,起到很好的蒙蔽作用。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针套管,通过在真针套管底部设置与假针套管的针体阻隔相同但薄很多的无菌纸垫,可以使真针套管从底部看与假针套管无差异,起到很好的蒙蔽作用,并且在放置针灸针时,可以阻隔针尖紧挨皮肤,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减少患者的惧针情绪。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针套管,通过设置真针套管防滑阻隔和假针套管防滑阻隔,可以有效固定真针上部套管和假针上部套管并防止其下移,针灸医师可以向下弹压针灸针针体,使针灸针快速进入皮肤或位于皮肤上,减少患者疼痛。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针套管,针刺操作时先将针灸针置于套管内,然后向下按压进入皮肤,可以减轻惧针者的恐惧感。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针套管,针灸针放入套管内,针刺操作时针灸师的手并不直接接触针灸针针体,实现了无菌操作。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针套管,真针套管和假针套管均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套管可以向外拔出卸下,露出针柄,便于患者看到针柄,产生刺入皮肤的错觉,具有较好的蒙蔽性。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针套管,上部套管可以拆卸,方便医生进行针刺行针操作。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针套管,通过采用底部带有粘贴性质的底座,可以很方便地将真针套管和假针套管固定在皮肤的任意位置。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针套管,真针套管和假针套管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大规模生产并应用于针刺临床试验中对患者实施盲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真针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假针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针灸针套管,其包括真针套管1和假针套管2。

其中,真针套管1包括真针底座11、无菌纸垫12、真针下部套管13、真针套管防滑阻隔14和真针上部套管15;真针底座11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并可粘贴在皮肤上;真针下部套管12固定在真针底座11上;真针上部套管15与真针下部套管13可拆卸地连接,便于医师行针;真针套管防滑阻隔14设置在真针下部套管13的两侧,可以卡住真针上部套管15,防止真针上部套管15下移,便于进针时弹压;薄无菌纸垫12填充在真针下部套管13内距皮肤0.2厘米处,既可防止放置针灸针时针尖接触皮肤引起的不适感,又可使真针套管1与假针套管2从底部看在外形上无差异;针灸针3可以针柄31朝外、针体32朝向真针底座11地安装在真针套管1中。

假针套管2包括假针底座21、针体阻隔22、假针下部套管23、针柄阻隔24、假针套管防滑阻隔25和假针上部套管26;假针底座21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可粘贴在皮肤上,假针下部套管23固定在假针底座21上;假针上部套管26与假针下部套管23可拆卸地连接,便于医师行针;假针套管防滑阻隔25设置在假针下部套管23的两侧,可以卡住假针上部套管26,防止假针上部套管26下移,便于进针时弹压;针灸针3可以针柄31朝外、针体32朝向假针底座21地安装在假针套管2中;针体阻隔22填充在假针下部套管23内距皮肤1.0厘米处,用来固定针体并在向下弹压针体时使针体下移1.1厘米,造成针灸针刺入皮肤的错觉;针柄阻隔24固定在针体阻隔22上方的假针下部套管23内,用于卡住针柄31,从而保证针体32不能刺入皮肤并刚好位于皮肤表面。

上述实施例中,假针上部套管23比真针上部套管13长0.8厘米。

上述实施例中,真针底座11和假针底座21底部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粘贴条(图中未示出),可以将真针底座11和假针底座21固定在皮肤上。

上述实施例中,真针套管防滑阻隔14为固定设置在真针下部套管13两侧的圆形凸起;假针套管防滑阻隔25为固定设置在假针下部套管23两侧的圆形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针套管在使用时,将真针套管1应用于试验组的患者,首先撕掉真针底座11底部的防粘条,将真针套管1粘贴在相应的穴位上,然后将针灸针3放入真针套管1内,针柄31会露出真针套管1一部分;针刺时,针灸师用手弹压针柄31,针体32受力向下刺穿无菌纸垫12然后刺入皮肤,针灸师将真针上部套管15向上拔起卸下,握住针柄31根据相应的试验要求行捻转或者提插手法。将假针套管2应用于安慰组的患者,首先撕掉假针底座21底部的防粘条,将假针套管2粘贴在相应的穴位上,然后将针灸针3放入假针套管2内,针柄31会露出假针套管2一部分(约1.1cm);针刺时,针灸师用手弹压针柄31,针体32受力向下刺入针体阻隔22,由于针柄阻隔24的存在可卡住针柄31使针体32仅能穿过针体阻隔22紧挨皮肤,使能感觉到针尖的存在,但是不能刺入皮肤;卸下假针上部套管23,使患者可以看到针柄31,造成确实针刺的错觉。本实用新型的针灸针套管既可以保证对患者实施盲法,蒙蔽患者使其不知道处于试验组还是安慰组,同时还可以使针灸医师在针刺操作时不接触针体,达到无菌操作的目的。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