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整形的钝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8617发布日期:2018-12-07 22:33阅读:9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微整形的钝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微整形的钝针。



背景技术:

微整形领域,通常会涉及注射美容,而注射美容发展初期,多数医生采用锐针注射。锐针注射是直接在皮肤上穿刺至合适深度后进行药液推送,能够注射到皮下较深组织,锐针注射因操作简便,以及针头定位精准、不易跑针等特性,成为全球使用率最高的注射方式,适用于注射治疗像咬肌肥大、填充除皱和填充鼻唇沟等精细部位的治疗。但是,锐针注射过程中皮肤组织易被针管挤压或撕开,刺感强烈,会产生疼痛感或二次创伤,皮肤损伤较重, 注射后容易引起淤血或淤青甚至更严重的并发症。

而近几年,出现了一种钝针(通常是由柔韧有弹性的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针尖呈圆弧形)注射方式。钝针注射是先采用普通锐针(空心针管,斜口针头)在皮肤上进行开孔后,再使用钝针穿入到皮肤里面进行注射。钝针注射方便、快速、无痕无痛,主要用于注射填充玻尿酸,可使钝针在软组织中平顺地前进,能減少术后的肿胀,且其具有弹性的针管能满足脸部弧线的需求,以最少的进针孔,打出均匀自然的脸部线条。但是,由于钝针柔性大,注射过程中注射定位性针差,尤其是在人体深层组织注射时较难把控,注射时间较长。

CN205268203U公开了一种用于微整形的钝针,包括针座和针头管,所述针头管的底端与所述针座相连,所述针头管的顶端封闭,所述针头管上靠近顶端处开 有侧孔,所述针头管的顶端设有一锥形凸起,所述锥形凸起的周面由若干连续的凹面和凸 面构成,所述若干连续的凹面和凸面通过一球面汇聚连接,并形成所述锥形凸起的尖部。该钝针通过在针头管的顶端设有一锥形凸起来减少穿刺过程中的阻力,保证穿刺定位的运动方向,其缺点是穿刺定位效果较差。

除此之外,一些医院将钝针注射和锐针注射结合使用。CN205127021U公开了一种整形注射专用组合针,包括锐针,护套,钝针,针座和钝针护套,其特征是:连接柄的下连接部的中心轴上设有一根锐针,连接部和锐针一起插接在护套中,上连接部插接在针座中,针座和钝针一起插接在钝针护套中。所述的连接柄的中间段为圆柱形,两端分别连接圆台外的下连接部和上连接部。所述的锐针为实心针管,一端插接在连接柄的下连接部中心轴上,另一端为四棱锥形的尖针头。该整形注射专用组合针是采用实心四棱锥尖针头对人体皮肤戳孔,开一个十字形的口,再采用圆头钝针从开口处畅通进入到皮肤里面进行注射。其缺点仍然是注射过程的定位效果较差。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用于微整形的新型钝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微整形的钝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微整形的钝针,包括一体成型的针座、针管、针头和针孔,针座和针头分别位于针管的端部,其特征在于:在针管上设置有支撑部,支撑部一端连接针座,另一端开设有通孔,且针管穿过通孔并与支撑部构成一个调节机构。

上述技术方案在针管上设置支撑部,通过针管与支撑部的协同配合来调节钝针的穿刺位置,既具有普通钝针注射的方便、快速、无痕无痛等优点,又具有较好的定位效果。

为达到更好的定位效果,上述支撑部为柔性支撑部,且支撑部可做挠性弯曲。

为进一步提升钝针的定位效果,位于支撑部的通孔的一端设置有吸盘,且吸盘凸面顶部与支撑部相连。

为更进一步提升钝针的定位效果,上述通孔为圆孔,且其直径为0.42-0.5mm。

为降低钝针穿刺过程中的阻力,在针管上靠近针头处轴向设置有连续的凸面和凹面,且凸面最大直径处的外径小于或等于针管外径;优选地,凸面最大直径处的外径等于针管外径。

进一步地,针头前部为密闭的锥形凸起。

为达到较好的注射效果,上述针孔位于针管上的凹面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针管上设置支撑部,通过针管与支撑部的协同配合进行钝针注射,既具有普通钝针注射的方便、快速、无痕无痛等优点,又具有较好的定位效果,且注射过程安全可靠,特别适用于人体深层组织等特殊部位的整形注射。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部上设置有吸盘,能够将柔性支撑部固定于皮肤上,再通过针管与支撑部的协同配合来调节钝针的穿刺轨迹,能够灵活操作,且能够达到精准的定位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针管上靠近针头处轴向设置有连续的凸面和凹面,既能够降低钝针穿刺过程中的阻力,又能够通过带有凹凸面的钝针在穿刺部位预留注射空间,达到较好的注射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钝针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盘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针孔部位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钝针注射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

一种用于微整形的钝针,如图1-4所示,包括一体成型的针座1、针管2、针头3和针孔4,针座1和针头3分别位于针管2的端部,其特征在于:在针管2上设置有支撑部5,支撑部5一端连接针座1,另一端开设有通孔6,且针管2穿过通孔6并与支撑部5构成一个调节机构。

在针管2上设置支撑部5,针管2穿过通孔6并与支撑部5构成一个调节机构,通过针管2与支撑部5的协同配合来调节钝针的穿刺位置,能够控制穿刺轨迹,从而达到精准的穿刺定位效果。

为达到更好的定位效果,,如图3所示,支撑部5为柔性支撑部,且支撑部5可做挠性弯曲,柔性支撑部采用医用PP(聚丙烯)材质制造而成。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柔性支撑部也可以采用PE(聚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U(聚氨酯)等医用塑料制造而成,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用什么材料,要能够确保支撑部5做挠性弯曲时不断裂。

为进一步提升钝针的定位效果,位于支撑部5的通孔6的一端设置有吸盘9,且吸盘9凸面顶部与支撑部5相连,如图3所示。

为更进一步提升钝针的定位效果,本实施例中针管的直径为0.4mm,并将通孔6设为圆孔,且其直径为0.42-0.5mm,优选直径分别为0.42mm、0.43mm、0.44mm、0.45mm、0.46mm、0.47mm、0.48mm、0.49mm、0.50mm。当所采用的微针针管直径以等同变换的方式扩大或缩小时,通孔的孔径也需随之变换,但需要确保通孔直径与针管外径的差值(即间隙)为0.2-0.1mm。

为降低钝针穿刺过程中的阻力,在针管2外壁靠近针头3处轴向设置有连续的凸面7和凹面8,且凸面7最大直径处的外径小于或等于针管2外径;优选地,凸面7最大直径处的外径等于针管2外径。

进一步地,针头3前部为密闭的锥形凸起。

为达到较好的注射效果,如图4所示,上述针孔4位于针管2的凹面8处。针孔4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优选地,在凹面8处均设有针孔4。

本实用新型操作方法及原理:取下钝针针套,先将针座固定于注射器上,然后将针头从通孔处穿过,再将吸盘内的空气挤出并置于注射部位周边,使吸盘吸附在皮肤上,接下来将针头插入皮肤开口处,推进注射器即可使钝针进入到注射部位。推进注射器的过程中,一方面,支撑部随着钝针的深入发生挠性弯曲(如图5所示)并降低穿刺过程中的阻力,进而防止钝针发生弯曲,当需要精确调整注射部位时,只需要将注射器沿着支撑部略作转动进行微调,从而实现钝针注射的精确定位;另一方面,设有锥形凸起的针头也能够降低穿刺过程中的阻力,同时利用针管上的连续凸面和凹面进行穿刺降低钝针穿刺过程中的阻力,且钝针的凹面在穿刺部位形成注射空间,当进行注射时,注射物质从钝针凹面处的针孔处进入注射空间,并扩散至注射空间周围。由于支撑部的调节作用,它能够防止较长或较软的钝针在注射过程中发生弯曲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钝针特别适用于人体深层组织等特殊部位的整形注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