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透析用干粉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1724发布日期:2018-09-18 20:19阅读:23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血液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透析用干粉筒。



背景技术: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血液透析患者人数快速增长。2013年我国登记的血液透析患者人数为28万,2016年血液透析患者人数为50万,预计至2030年,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数可能将超过400万。血液净化技术已经成为末期肾脏病人的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最常用的透析治疗设备包括透析机和与透析机连接设置的血液透析用干粉筒,血液透析浓缩物设置在干粉筒内部。B干粉是常见的应用于临床的血液透析浓缩物之一,跟B液相比它的优势在于体积小,方便运输,成本低。但是,它具有使用时反渗水不断的注入干粉筒内以及部分透析粉溶解的缺点。由于透析粉是过量的,大部分透析粉未溶解,未溶解的透析粉容易结块,减慢透析粉的溶解速度。同时,也不利于血液透析浓缩物的流出,致使浓缩液离子浓度降低,不能保证透析的安全性与充分性。现有的透析干粉筒主要由一个瓶身和瓶盖组成,不仅密封性不好,也无法对透析液进行过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血液透析用干粉筒,解决透析粉溶解时结块的现象,达到血液透析浓缩物的浓度稳定,保证透析的安全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现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一种血液透析用干粉筒,主要由筒盖1和筒身2组成;所述筒身2上端开口,开口处与筒盖1热合密封连接;所述筒盖1的顶端设有第一接头3,第一接头3的内孔中胶连有与筒身2的内腔连通的导管4,其深入筒身2内腔的3/4~4/5处,导管4下方卡扣连接过滤头5;所述筒身2底部焊接柱形塑料支架,其上装有过滤网6;所述筒身2底部位于过滤网6的下方设有第二接头7。

所述筒盖1顶部设置弧形凹槽,筒盖1底部相应于瓶身顶部的外沿设置一圈扣环。

所述第一接头1沿竖直方向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的内径大于上段的内径,上、下段连接处形成凸台。

所述过滤网6卡接在柱形塑料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血液透析用干粉筒装入无菌透析粉后,筒盖和筒身进行热合密封,能够有效阻隔外界的细菌、杂质,避免污染筒内干粉;导管深埋入透析粉中下部,过滤网一方面防止透析粉泄露,一方面对浓缩液起到过滤作用;透析开始后,透析用水通过与筒盖上第一连接头连接的导管流入筒内,使透析粉从内部溶解,避免透析粉大面积结块降低B透析浓缩物浓度,从而保证B浓缩液浓度的准确性,使透析能够安全稳定的进行;血液透析用干粉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透析效果非常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血液透析用干粉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盖 2.筒身 3.第一接头 4.导管 5.过滤头 6.过滤网 7.第二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血液透析用干粉筒,主要由筒盖1和筒身2组成;所述筒身2上端开口,开口处与筒身2卡扣连接;所述筒盖1的顶端设有第一接头3,第一接头3的内孔中胶连有与筒身2的内腔连通的导管4,其深入筒身2内腔的3/4~4/5处,导管4下方采用卡扣的方式连接过滤头5;所述筒身2底部焊接柱形塑料支架,其上卡接有过滤网6;所述筒身 2底部位于过滤网6的下方设有第二接头7。所述第一接头3沿竖直方向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的内径大于上段的内径,上、下段连接处形成凸台。

如图2所示,筒盖1顶部设置弧形凹槽,筒盖1底部相应于瓶身顶部的外沿设置一圈扣环。

所述过滤头5和过滤网6均采用安全性高的PP材质。

本实用新型血液透析用干粉筒,筒盖1和筒身2为热合密封,能够有效阻隔外界的细菌、杂质,避免污染筒内干粉。过滤网6一方面防止透析粉泄露,一方面对浓缩液起到过滤作用。导管4深埋入透析粉中下部,透析开始后,透析用水通过与筒盖1上第一接头3连接的导管 4流入筒身2的内腔,使透析粉从内部溶解,避免透析粉大面积结块降低B透析浓缩物浓度,从而保证B浓缩液浓度的准确性,使透析能够安全稳定的进行。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首先,将血液透析用干粉筒装入无菌透析粉,筒盖和筒身进行热合密封;再将血液透析用干粉筒正确的连接在透析机上;最后,通入透析用水,透析用水通过第一接头3进入血液透析用干粉筒,沿导管4与滤头5流入筒身中下部,将透析粉溶解形成饱和溶液,再通过筒身2底部的形过滤网6过滤后,经筒身2底部的第二接头7流出血液透析用干粉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