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扎装置及结扎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9548发布日期:2019-01-13 16:49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结扎装置及结扎器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扎装置及结扎器械。



背景技术:

生物的胃、肠道经常会因各种疾病或意外损伤或内镜治疗后损伤导致出血,对于活动性出血一般进行药物喷洒,高频电、激光、氩气灼烧止血方法、止血夹子机械压迫止血等方法进行治疗。其中止血夹子机械压迫止血对于非静脉曲张造成的活动性出血治疗效果较为可靠,并也已经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止血夹还可对消化道的粘膜损伤进行一定程度的闭合促进其伤口愈合。

传统的结扎装置一旦锁定后,锁定关系无法无损解除,只能通过暴力破坏拆除的方法,迫使夹紧部与组织强行分离,会造成组织二次伤害或者再次出血。

申请号为“CN201520556321.X”的止血夹在夹子部分闭合且未释放之前,夹子部分可以实现重复开闭旋转等功能;但是止血夹的夹子部分与组织夹持且被释放后,即夹子部分与输送部分分离后,夹子部分将组织牢牢夹住;止血夹的夹子部分被释放后发现释放位置不合适或者止血夹释放失效,如果采取其他器械将其强行将夹子从夹持住的组织上拉扯下来,会对夹持组织及周围的组织造成伤害甚至扩大原有创伤面造成局部更大的破坏;如果不将其拆除会影响到止血效果或者后续内镜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扎装置及结扎器械,结扎装置结扎锁定后可以重新打开,并且对被结扎的组织没有二次伤害。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结扎装置,包括夹子以及收紧管,所述夹子的远端用于结扎,所述收紧管设有容纳通道,所述夹子的近端与所述容纳通道对接,所述夹子设有锁扣部,所述收紧管设有锁扣位,所述锁扣部与所述锁扣位配合;所述锁扣部与所述锁扣位锁定时,操作所述锁扣部可以使所述锁扣部与所述锁扣位解锁;或者,所述夹子还设有与所述锁扣部对接的解锁部,操作所述解锁部可以使所述锁扣部与所述锁扣位解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扣部为弹性锁扣,当所述弹性锁扣与所述锁扣位锁定时,所述弹性锁扣从所述容纳通道内向外弹开与所述锁扣位锁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子包括两个夹臂,两个所述夹臂的近端相连接,两个夹臂的近端围成锁扣环,所述锁扣环构成所述锁扣部;当所述锁扣环与所述锁扣位锁定时,所述锁扣环的两侧或所述锁扣环的一侧伸入所述锁扣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臂还设有所述解锁部,所述解锁部位于所述锁扣环的近端或远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子具有弹臂,所述弹臂设有锁扣凸,所述锁扣凸为所述锁扣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子包括夹臂,所述夹臂的近端本身构成所述弹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臂还设有所述解锁部,所述解锁部位于所述锁扣凸的近端或远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紧管的近端端部构成所述锁扣位,所述锁扣部与所述收紧管的近端端部卡扣锁定;或者,所述容纳通道的内壁设有锁扣凹,所述锁扣凹为所述锁扣位,所述锁扣部伸入所述锁扣凹内,所述锁扣部与所述锁扣凹卡扣锁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紧管的侧壁设有锁扣窗,所述锁扣窗构成所述锁扣位,当所述锁扣部与所述锁扣位锁定时,所述锁扣部伸入所述锁扣窗,穿过所述锁扣窗可以操作所述锁扣部使所述锁扣部从所述锁扣窗解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紧管的近端附近为所述解锁位,当所述锁扣部与所述锁扣位锁定时,所述解锁部位于所述容纳通道近端的外侧;或者,所述收紧管的侧壁设有解锁窗,当所述锁扣环与所述锁扣位锁定时,所述解锁窗与所述解锁部对应,穿过所述解锁窗可以操作所述解锁部使所述锁扣部与所述锁扣位解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锁扣位可以操作所述锁扣部使所述锁扣部与所述锁扣位解锁;或者,所述收紧管设有解锁位,通过所述解锁位可以操作所述解锁部使所述锁扣部与所述锁扣位解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子的近端可以相对所述收紧管移动,当所述夹子相对于所述收紧管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夹子的远端张开,所述锁扣部与所述锁扣位未锁定;当所述夹子相对于所述收紧管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夹子的远端闭合,所述锁扣部与所述锁扣位锁定。

一种结扎器械,包括输送部、以及任一项所述结扎装置,所述输送部包括鞘管和芯轴,所述鞘管套设于所述芯轴外,所述夹子还设有第一释放部,述芯轴通过所述第一释放部与所述夹子对接,操作所述芯轴可带动所述夹子相对所述收紧管运动;所当拉动所述芯轴达到第一释放条件时,所述第一释放部将所述芯轴与所述夹子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结扎装置包括夹子以及收紧管,所述夹子的远端用于结扎,所述收紧管设有容纳通道,所述夹子的近端与所述容纳通道对接,所述夹子的近端可以进出所述收紧管,所述夹子设有锁扣部,所述收紧管设有锁扣位,所述锁扣部与所述锁扣位配合;所述锁扣部与所述锁扣位锁定时,操作所述锁扣部可以使所述锁扣部与所述锁扣位解锁;或者,所述夹子还设有与所述锁扣部对接的解锁部,操作所述解锁部可以使所述锁扣部与所述锁扣位解锁。

结扎时,首先使夹子的远端张开,用夹子的远端夹住结扎部的组织,然后使夹子向近端运动,使锁扣部与锁扣位锁定,此时,夹子在收紧管中的位置被锁定,夹子不能从容纳通道的远端脱出,夹子保持闭合状态,保证结扎不松开。

结扎后,如果需要将夹子打开释放被结扎的组织,操作锁扣部或者解锁部 (解锁部与锁扣部联动,操作解锁部可以带动锁扣部解锁),使锁扣部与锁扣位解锁,此时夹子与收紧管解锁,锁扣部重新进入到容纳通道内,夹子可以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夹子的远端重新打开,松开被结扎的组织。在松开被结扎组织的过程中,被结扎的组织仅仅是被夹子松开,没有受到另外的力的作用,不会对组织造成二次伤害。

2、所述锁扣部为弹性锁扣,当所述弹性锁扣与所述锁扣位锁定时,所述弹性锁扣从所述容纳通道内向外弹开与所述锁扣位锁定。

结扎时,首先使夹子的远端张开,用夹子的远端夹住结扎部的组织,然后使夹子向近端运动,利用锁扣部与收紧管的容纳通道的配合,当夹子运动到适当位置时,锁扣部自动向外弹开并与锁扣位锁定,此时,夹子在收紧管中的位置被锁定,夹子不能从容纳通道的远端脱出,夹子保持闭合状态,保证结扎不松开。

结扎后,如果需要将夹子打开释放被结扎的组织,向内按压锁扣部或者解锁部(解锁部与锁扣部联动,按压解锁部可以带动锁扣部解锁),使锁扣部从锁扣位中脱出,使锁扣部与锁扣位解锁,此时夹子与收紧管解锁,锁扣部被按压重新进入到容纳通道内,夹子可以从被锁定的位置向远端移动,夹子的远端重新打开,松开被结扎的组织。在松开被结扎组织的过程中,被结扎的组织仅仅是被夹子松开,没有受到另外的力的作用,不会对组织造成二次伤害。

本文所述“近端”、“远端”是以在容纳通道中轴线所在的线为参照,中轴线上操作人员所在方向为“近端”,中轴线上被结扎组织所在方向为“远端”。但出现定于完全顺沿中轴线所在的线,也可以有一定的角度。

本文所述锁扣部“向外”张开、“向内”挤压锁扣部,向外是指远离容纳通道中轴线的方向、向内是指靠近容纳通道中轴线的方向。

本文所述锁扣部的弹性是指只要满足能够自动弹开使锁扣部与锁扣位锁定的功能即可,不限制必须使用弹性材料。根据需要,锁扣部可以使用弹性材料或非弹性材料制作,锁扣部可以和夹子是一体制作的、也可以将锁扣部与夹子分开制作后再连接到一起。

3、所述夹子包括两个夹臂,两个所述夹臂的近端相连接,两个夹臂的近端围成锁扣环,所述锁扣环构成所述锁扣部;当所述锁扣环与所述锁扣位锁定时,所述锁扣环的两侧或所述锁扣环的一侧伸入与所述锁扣位。

其中,收紧管的近端端部构成锁扣位,当夹子的远端张开时,锁扣环被挤压在容纳通道内;当夹子锁定时,锁扣环至少部分位于容纳通道外,锁扣环的宽度大于容纳通道的宽度,锁扣环抵靠收紧管的近端端部,锁扣环被容纳通道的近端端部卡住不能进入容纳通道,此时,夹子与收紧管的位置关系被锁定,夹子保持结扎不会张开;在此基础上,当向内夹压锁扣环时,锁扣环的宽度小于容纳通道的宽度,锁扣环与锁扣位解锁,夹子可以松开被结扎的组织;利用收紧管的近端端部将锁扣环锁定,结构简单。

或者,收紧管的侧壁设有锁扣窗,锁扣窗构成锁扣位,当夹子的远端张开时,锁扣环被挤压在容纳通道内;当夹子锁定时,锁扣环卡入锁扣窗内,在此基础上,当从锁扣窗向内按压锁扣环时,锁扣环从锁扣窗脱离。锁扣窗提供了可操作的窗口,可以从锁扣窗挤压锁扣环解锁。锁扣窗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优选的,锁扣窗为两个,分别对应锁扣环的两侧,锁扣环的两侧面卡入锁扣窗内。锁扣环的侧面可以伸出锁扣窗外或者不伸出锁扣窗外。

优选的,夹臂还设有解锁部,解锁部位于锁扣环的近端或远端。当解锁部位于锁扣环的近端时,解锁部也可以是环形。当解锁部位于锁扣环的远端时,可以在收紧管的侧壁开设解锁窗,解锁窗可解锁部对应,通过解锁窗可以按压解锁部。

4、夹子包括弹臂,弹臂设有锁扣凸,锁扣凸为锁扣部。

其中,收紧管的近端端部构成锁扣位,当夹子位于第二位置时,弹臂将锁扣凸向外弹开,锁扣凸与锁扣位锁定,在此基础上,当向内夹压锁扣凸时,锁扣凸从锁扣位脱离;利用弹臂将锁扣凸向外弹开使锁扣凸与锁扣位锁定,并且直接利用收紧管近端的端部作为锁扣位,结构简单。

或者,收紧管的侧壁设有锁扣窗,锁扣窗构成锁扣位,当夹子位于第二位置时,弹臂将锁扣凸向外弹开,锁扣凸伸入锁扣窗,在此基础上,当从锁扣窗向内按压锁扣凸时,锁扣凸从锁扣窗脱离。锁扣窗为解除锁扣凸与锁扣位的锁定关系提供了操作空间,使得结扎可以解锁,并且解开结扎不会对被结扎爪子造成二次伤害。锁扣凸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锁扣窗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

5、优选的,夹子包括夹臂,夹臂的近端本身构成弹臂。利用夹子本身构成弹臂,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优选的,夹臂还设有解锁部,解锁部位于锁扣凸的近端或远端,按压解锁部就可以带动锁定凸联动。

6、优选的,夹子包括两个夹臂,夹子还包括连接销,夹臂的设有连接孔,连接销穿设于连接孔内,夹子位于第二位置时,夹臂沿连接销向外滑动弹开使锁扣凸与锁扣位锁定。当夹臂的远端夹住组织构成结扎,夹臂的近端被锁扣位锁定,结构简单。

7、收紧管的侧壁设有锁扣窗,锁扣窗构成锁扣位,当夹子被锁定时,锁扣凸伸入锁扣窗,当从锁扣窗向内按压锁扣凸时,锁扣凸从锁扣窗脱离。开设锁扣窗可以避免收紧管对锁扣部的遮挡,解锁钳或者解锁套或者其他工具可以穿过锁扣窗按压锁扣部使锁扣部与锁扣位解锁,此时锁扣部本身相当于解锁部。

8、所述收紧管的近端附近为所述解锁位,当所述夹子被锁定时,所述解锁部位于所述容纳通道近端的外侧,相当于解锁部直接露于容纳通道外,可以直接操作解锁部解锁。

收紧管的侧壁设有解锁窗,当夹子被锁定时,解锁窗与解锁部对应,当从解锁窗向内按压解锁部时,锁扣部与锁扣位解锁。开设解锁窗可以避免收紧管对解锁部的遮挡,解锁钳或者解锁套或者其他工具可以穿过解锁窗按压解锁部使锁扣部与锁扣位解锁。

9、一种结扎器械,包括输送部、结扎装置。输送部包括鞘管和芯轴,鞘管套设于芯轴外,结扎装置或者输送部还设有第一释放部,所述芯轴通过第一释放部与所述夹子对接,操作芯轴可带动夹子相对于收紧管运动;

配合内窥镜,使用输送部将结扎装置输送至人体内,向近端拉动芯轴可以带动夹子向近端运动,向远端推动芯轴可以带动夹子向远端运动,第一位置位于第二位置的远端方向。操作芯轴使夹子位于第一位置,夹子远端张开,向近端拉动芯轴,夹子向近端运动,收紧管压迫夹子使夹子闭合,夹子将组织夹紧结扎,当夹子运动至第二位置时,锁扣部部与锁扣位锁定,夹子维持结扎状态。

其中,所当拉动芯轴达到第一释放条件时,第一释放部将芯轴与夹子分离。

优选的,结扎装置或者输送部还设有第二释放部,鞘管通过第二释放部与收紧管对接,

当拉动芯轴达到第二释放条件时,第二释放部将鞘管与收紧管分离。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夹子在何处满足第一释放条件、第二释放条件,第一释放条件、第二释放条件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可以有关联也可以没有关联,可以根据需要选取。

在芯轴与夹子分离、鞘管与收紧管分离后,结扎装置滞留人体内维持结扎状态,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结扎装置构,此时向内挤压锁扣部部使锁扣部部与锁扣位解锁,就可以松开夹子,解除结扎,组织被松开而没有二次伤害。或者,在夹子已经结扎,但是芯轴与夹子未分离、或者鞘管与收紧管未分离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可以将锁扣部与锁扣位解锁,松开夹子。

上述第一位置位于第二位置的远端,根据需要可以选择适当的位置为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可以是结扎装置的任一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扎器械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扎装置及输送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扎锁定的示意图一;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解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收紧管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结扎锁定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使用解锁套解锁的步骤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使用解锁套解锁的步骤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使用解锁套解锁的结构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使用解锁套解锁的结构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U形件的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释放部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夹臂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解锁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收紧管的结构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夹臂的结构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结扎锁定的结构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结扎锁定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解锁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结扎锁定的结构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结扎锁定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解锁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结扎锁定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解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结扎装置,110、夹子,111、夹臂,112、锁扣部,113、连接销,114、第一释放片,115、连接孔,116、挂钩,120、收紧管,121、U形件,122、锁扣位,123、卡接孔,124、卡接部,125、容纳通道,140、解锁部,150、解锁窗,200、输送部,210、鞘管,220、芯轴,300、控制部,400、组织,510、圈套,520、收紧装置,610、钳臂,620、开合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结扎器械包括结扎装置100、输送部200、控制部300。输送部200包括鞘管210和芯轴220,鞘管210套设于芯轴220外,控制部300与芯轴220、鞘管210对接,操作控制部300可以控制芯轴220相对于鞘管210向近端或远端运动。结扎装置100包括夹子110、收紧管120。夹子110还设有第一释放部,收紧管120还设有第二释放部,芯轴220通过第一释放部与夹子110 对接,鞘管210通过第二释放部与收紧管120对接,操作芯轴220可带动夹子 110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当拉动芯轴220达到第一释放条件时,第一释放部将芯轴220与夹子110分离;当拉动芯轴220达到第二释放条件时,第二释放部将鞘管210与收紧管120分离。

如图2至5所示,夹子110包括两个夹臂111、连接销113,如图14所示,夹臂111的设有连接孔115,连接销113穿设于连接孔115内。第一释放部包括两个第一释放片114,如图13所示,第一释放片114的近端与芯轴220连接,第一释放片114的远端是可变形或断裂的挂钩116,挂钩116勾住连接销113。本实施例中,当拉动芯轴220达到第一释放条件时,第一释放部将芯轴220与夹子110分离是指:拉动芯轴220使第一释放片114的断裂或者变形,使第一释放片114与芯轴220脱离;但不限于本实施例,第一释放部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同时配合相应的第一释放条件。

如图1、6、7所示,收紧管120的侧壁设有卡接孔123,鞘管210的远端设有与卡接孔123对应的开孔,第二释放部为U形件121,如图12所示,U形件 121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卡接部124,卡接部124穿过卡接孔123以及鞘管210的开孔,将鞘管210与收紧管120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当拉动芯轴220达到第二释放条件时,第二释放部将鞘管210与收紧管120分离是指:由于容纳通道125的内径限制,当芯轴220向近端运动到一定位置时,芯轴220或者芯轴220上连接的其他结构会被U形件121卡住,继续向近端拉动芯轴220,就会带动U形件121向近端运动,随着U形件121向近端运动,卡接部124或从卡接孔123和开孔中脱出,鞘管210与收紧管120分离;但不限于本实施例,第二释放部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同时配合相应的第二释放条件。

如图14所示,夹子110包括两个夹臂111,夹臂111的近端本身构成弹臂。弹臂设有锁扣部112,锁扣部112为锁扣凸。夹子110位于第二位置时,夹臂111 沿连接销113向外滑动弹开使锁扣部112与锁扣位122锁定。

收紧管120的侧壁设有锁扣窗,锁扣窗构成锁扣位122,当夹子110位于第二位置时,锁扣部112伸入锁扣位122,当从锁扣位122向内按压锁扣部112时,锁扣部112可以从锁扣位122脱离,从而使夹子110解锁。

结扎时,首先使夹子110位于第一位置,如图1所示,夹子110的远端张开,用夹子110的远端夹住结扎部的组织400,然后使夹子110向近端运动,利用锁扣部与收紧管120的容纳通道125的配合,当夹子110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时,夹臂111的近端自动向外弹开,锁扣部112与锁扣位122锁定,如图2至4所示。在拉动芯轴的过程中,芯轴220已经与夹子110解除连接、鞘管210与收紧管120解除连接(不限于本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芯轴220已经与夹子110保持连接、或者鞘管210与收紧管120保持连接)。夹子110在收紧管120中的位置被锁定,夹子110不能从容纳通道125的远端脱出,夹子110保持闭合状态,保证结扎不松开。夹子110夹住组织400结扎锁定后,组织400有使夹子110张开的力,从而使夹子110由从第二位置向远端移动的趋势,锁扣部112与锁扣位122的锁定使得夹子110不能向远端运动,从而保证夹子110始终处于结扎状态。

结扎后,如果需要将夹子110打开释放被结扎的组织400,则需要向内按压锁扣部112,如图5、8至11所示,使锁扣部从锁扣位122中脱出,使锁扣部与锁扣位122解锁,此时夹子110与收紧管120解锁,锁扣部被按压重新进入到容纳通道125内,夹子110可以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夹子110的远端重新打开,松开被结扎的组织400。在松开被结扎组织400的过程中,被结扎的组织400仅仅是被夹子110松开,没有受到另外的力的作用,不会对组织400 造成二次伤害。图8至11所示的是采用解锁套来解锁夹子110。解锁套包括圈套510、以及与圈套510对接的收紧装置520,圈套510与锁扣部112配合,解锁时将圈套510套设于锁扣位122外,如图8、10所示,操作收紧装置520收紧圈套510,圈套510的内径减小,圈套510穿过锁扣位122向内挤压锁扣部 112使锁扣部112与锁扣位122解锁,如图9、11所示。

本实施例中,圈套510直接伸入锁扣窗(锁扣位122)就可以解锁,不需要设置另外的解锁部、解锁位、或解锁窗,但不不排除设置另外的解锁部、解锁位、或解锁窗的方案。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15、16所示,收紧管120的近端的端部及附近构成锁扣位122,锁扣部112与收紧管120的近端端部扣接。这样,锁扣部112直接暴露于外,可以用解锁钳直接向内按压锁扣部112使锁扣部112与锁扣位122解锁。

解锁钳如图15所示,解锁钳包括钳臂610、以及与钳臂610对接的开合装置620,钳臂610与锁扣部配合。解锁时,将解锁钳套设于锁扣部112外,操作开合装置620闭合钳臂610,使钳臂610向内挤压锁扣部112,使锁扣部112与锁扣位122解锁。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如图17所示,夹臂111的近端设有解锁部140,解锁部140位于锁扣部112 的近端。当夹子110结扎锁定时,如图18、19所示,解锁部140位于容纳通道外,解锁部140直接暴露于外,向内按压解锁部140可以将锁扣部112与锁扣位122解锁。解锁时如图20所示,使用解锁钳向内按压解锁部140,解锁部140 带动锁扣部112向内运动,锁扣部112从锁扣位122脱出解锁。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21所示,夹臂111的近端设有解锁部140,解锁部140位于锁扣部112 的远端。收紧管120的侧壁开设有解锁窗150,夹子110结扎锁定后,如图22 所示,解锁窗150与解锁部140对应。通过解锁窗150可以按压解锁部140。

如图21所示,容纳通道125的内壁设有锁扣凹为锁扣位122,锁扣凹(锁扣位122)设有凹部可以将锁扣部112扣挂住就可以,不限于图22的台阶形式,也可以采用凹槽、盲孔、通孔或者其他结构。当夹子110结扎锁定时,锁扣部 112与锁扣凹(锁扣位122)相互扣挂锁定。

如图22所示,为采用解锁钳解锁,将解锁钳穿过解锁窗150按压解锁部140,解锁部140带动锁扣部112从锁扣位122中脱出解锁。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24、25所示,两个夹臂111的近端相连接,两个夹臂111的近端围成锁扣环,锁扣环构成锁扣部112;当夹子110位于第二位置时,锁扣环(锁扣部112)的两侧或锁扣环的一侧伸入锁扣位122,锁扣环(锁扣部112)与锁扣位 122锁定。

收紧管120的近端端部及附近构成锁扣位122,当夹子110位于第一位置时,锁扣环被挤压在容纳通道125内,夹子110的远端张开;当夹子110位于第二位置时,锁扣环(锁扣部112)至少部分位于容纳通道125外,锁扣环(锁扣部 112)的宽度K1大于容纳通道125的宽度H,锁扣环抵靠收紧管120的近端端部,锁扣环被容纳通道125的近端端部卡住不能进入容纳通道125,此时,夹子 110与收紧管120的位置关系被锁定,夹子110保持结扎不会张开。解锁时,向内夹压锁扣环,锁扣环(锁扣部112)的宽度减小为K2,此时锁扣环(锁扣部 112)的宽度K2小于容纳通道125的宽度H,锁扣环(锁扣部112)与锁扣位 122解锁,锁扣环(锁扣部112)可以重新进入容纳通道125内,夹子110可以松开被结扎的组织400;利用收紧管120的近端端部将锁扣环锁定,结构简单。夹子110夹住组织400,组织400有使夹子110张开的力,从而使夹子110由从第二位置向远端移动的趋势,收紧管120端部卡住锁扣环(锁扣部112)使得夹子110不能向远端运动,从而保证夹子110始终处于结扎状态。

不限于本实施例,也可以是,收紧管120的侧壁设有锁扣窗,锁扣窗构成锁扣位122,当夹子110位于第一位置时,锁扣环被挤压在容纳通道125内,夹子110的远端张开;当夹子110位于第二位置时,锁扣环卡入锁扣窗内,在此基础上,当从锁扣窗向内按压锁扣环时,锁扣环从锁扣窗脱离。锁扣窗提供了可操作窗口,可以从锁扣窗挤压锁扣环解锁。锁扣窗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优选的,锁扣窗为两个,分别对应锁扣环的两侧,锁扣环的两侧面卡入锁扣窗内。锁扣环的侧面可以伸出锁扣窗外或者不伸出锁扣窗外。

各权利要求以及各实施例中,相同的两只结扎装置可以相互作为解锁钳为另一个解锁;各权利要求以及各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结扎装置可以为另一结扎装置解锁。此时,结扎装置的夹臂相当于解锁钳的钳臂。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