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新型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4999发布日期:2018-08-04 11:27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新型吸引器,属于一次性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婴儿出生后及发生窒息时均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但是婴儿不会咳嗽,痰液自己很难排出,痰液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容易堵塞气管造成婴儿窒息,且堵在气管中的痰液又是一个感染原,容易肺部感染。

简单情况下给予洗耳球进行吸引,但是由于洗耳球是红色橡胶制成,吸引的分泌物的性状不易观察。采用传统婴儿新型吸引器吸气管长,且必须与负压装置连接,一人不易操作,抢救婴儿不备好,易延误抢救时间。而且操作不当容易使吸出的痰液或羊水进入操作者口中产生交叉感染,而且如果痰液量比较大,储液容器吸满时,需要更换整套吸痰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儿新型吸引器,解决婴幼儿呼吸道的痰液清理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婴儿新型吸引器,婴儿新型吸引器,包括可通过挤压产生负压的橡胶球,橡胶球的前端设有吸孔,其特征是,橡胶球所述吸孔处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软质透明吸管,橡胶球的下部设有收集孔,收集孔下方设有透明的收集管,所述收集管的表面设有刻度并贴有标签,软质透明吸管的表面涂覆有亲水涂层,所述橡胶球顶部及吸收孔处分别设有单向阀,收集孔处设有手旋阀。。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球分为前部的硬质半球和后部的软质半球,软质半球与硬质半球的连接处设有硬质环,硬质环与硬质半球相连。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软质吸管为长为5-7cm的长管或2-3cm的短管。

作为优选,所述吸孔处于橡胶球的中部位置。橡胶球实务顶部及吸收孔处分别设有单向阀。收集孔出设有手旋阀。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装置能够单手握持操作,利于针对婴儿的空间环境小情况下的快速操作治疗;

本装置采用透明的橡胶球作为负压源,能够观察吸引出的液体性状,便于下一步对婴儿的治疗;

设有收集管将痰液收集,并可以更换多个,收集管能够作为培养管使用对痰液理化性质进行分析,作为一管多用,而且收集管上具有刻度,能够读取吸取的液体体积,便于下一步的治疗判断;

软质透明管能够深入婴幼儿的鼻腔扩气管内部,对婴幼儿的呼吸道刺激小。

橡胶球采用可拆分结构,便于内部清洗消毒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切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橡胶球,2、吸孔,3、软质透明吸管,4、收集管,5、刻度,6、标签,7、硬质半球,8、软质半球,9、硬质环,10、单向阀,11、手旋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婴儿新型吸引器,如图1所示,婴儿新型吸引器,包括可通过挤压产生负压的橡胶球1,橡胶球1的前端设有吸孔2,其特征是,橡胶球1所述吸孔2处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软质透明吸管3,橡胶球1的下部设有收集孔4,收集孔4下方设有透明的收集管12,所述收集管12的表面设有刻度5并贴有标签6,软质透明吸管3的表面涂覆有亲水涂层,所述橡胶球1顶部及吸收孔处分别设有单向阀10,收集孔4处设有手旋阀11。如图2所示,所述橡胶球分为前部的硬质半球和后部的软质半球,软质半球与硬质半球的连接处设有硬质环,硬质环与硬质半球相连。

所述软质吸管为长为5-7cm的长管或2-3cm的短管。所述吸孔处于橡胶球的中部位置。所述橡胶球实务顶部及吸收孔处分别设有单向阀。所述收集孔出设有手旋阀。

本发明的操作过程:将软质吸管查到橡胶球的前部吸孔处,将收集管安装到橡胶球的下部收集孔处,挤压橡胶球,吸孔处单向阀的方向向内,气体不能从此处排出,橡胶球顶部的单向阀流向为朝外部,挤压橡胶球将气体从此处将空气排出。软质吸管插入到婴幼儿的鼻腔痰液位置,松开橡胶球,橡胶球内处于相对负压状态,软质吸管前部的孔处痰液在大气压的挤压下流入软质吸管,直至流入软质橡胶球内。痰液在橡胶球内继续流动至收集管。收集管可以取下更换,收集管上设有刻度能够观察吸取的痰液体积。收集管其下后能够用于检测痰液成分。

继续挤压橡胶球,持续上述工作,直至将婴幼儿鼻腔或咽喉处痰液全部排出。

橡胶球作为捏持和负压形成位置,通过拇指与食指捏持,手掌能够拖住收集管,另一种受操作软质吸管。

软质吸管和收集管一次性使用,避免消毒成本高。橡胶球采用分离设计,能够对橡胶球内痰液进行清洗消毒,实现多次使用。

软质吸管采用两种规格,短规格可以用于吸取鼻腔内的痰液,长规格能够深入呼吸道吸取更深处位置的痰液。

因此特制作了新型婴儿吸吸引器,其优点:1便于一人操作,为救治赢得时间。2吸引管对口咽腔吸引力适中,对粘膜损伤小。3便于观察吸引分泌物的性状。4易于重复吸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