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切开堵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2229发布日期:2019-02-01 20:18阅读:7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管切开堵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特别是一种气管切开堵管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技术广泛应用于危重症病人的治疗及抢救中,随着疾病的康复及自主呼吸功能的恢复,会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考虑拔出气管插管,盲目的拔出气管插管,会造成患者病情的反复,造成拔管失败或气管塌陷造成窒息、死亡,故拔出气管插管前需进行试堵管。据研究显示: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试堵管,可有效提高患者气管插管的拔管成功率。目前,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试堵管时,一般都考虑使用医用棉签、注射器帽子、橡皮塞子、胶布黏贴等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气管套管的封堵程度无法计算,且容易导致污染,给堵管过程带来诸多不利因素,造成堵管失败或感染,增加了患者的并发症及住院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气管切开堵管装置,能够根据患者通气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不同程度的封堵气管外套管,从而达到有效的试堵管,又可避免传统封堵方法所造成的气道感染或封堵失败。

为此本实用新型设计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气管切开堵管装置,包括套管以及安置于套管内的套管帽,所述套管为空心圆柱结构,套管的出气端口内径与气管插管外套管的外径相匹配,且套管的出气端口封堵四分之一面积;所述套管的进气端口内设有用于承载套管帽的支撑架,所述套管帽的横截面为圆环结构,套管帽的外径与套管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套管帽内固定有封堵其圆环口二分之一面积的半圆下挡片,所述半圆下挡片的圆心通过转轴安装有与半圆下挡片面积相同的半圆上挡片。

进一步,所述半圆上挡片上固定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廉,能够有效进行气管切开患者气管插管的试堵管操作,减少感染,减少拔管失败率,降低拔管过程中的并发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套管出气端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套管帽的半圆下挡片和半圆上挡片完全重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套管帽的半圆下挡片和半圆上挡片部分重叠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套管帽的半圆下挡片和半圆上挡片完全不重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气管切开堵管装置,包括套管1以及安置于套管1内的套管帽2。所述套管1为空心圆柱结构,套管1的出气端口4的内径与气管插管外套管6的外径相匹配,使用时将气管插管外套管6直接套装于套管1的出气端口4内即可。且参照图2所示,套管1的出气端口4通过一个直角扇形面7封堵四分之一面积,剩余的面积8漏空。

所述套管1的进气端口5内设有用于承载套管帽2的支撑架3,参照图3-图5所示,所述套管帽2的横截面为圆环结构,套管帽2的外径与套管1的内径相匹配,组装时直接放置于支撑架3上即可。

所述套管帽2内固定有封堵其圆环口二分之一面积的半圆下挡片9,所述半圆下挡片9的圆心通过转轴12安装有与半圆下挡片9面积相同的半圆上挡片10。半圆上挡片10上安装把手11,便于推动半圆上挡片10以转轴12为中心旋转,进而调整圆环口内剩余二分之一的进气面积13的封闭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如下:

首先单独将套管1与气管插管外套管6连接,如此直角扇形面7就封堵了气管四分之一的进气面积,待患者适应四分之一的封堵条件时,将已通过半圆下挡片9封堵二分之一的管套帽2置于管套1内(此时如图3所示,半圆下挡片9与半圆上挡片10重叠,同时将直角扇形面7也与半圆下挡片9重叠),此时就封堵了气管二分之一,只余留二分之一的进气面积13。然后可以通过旋转半圆上挡片10,并根据患者的通气情况选择调整封堵面积,因为封堵面积越大,对于患者耐受性的考虑就会更加谨慎。

继续调整,如图4所示,按90°旋转半圆上挡片10,仅留下四分之一的进气面积13,直至如图5所示,按180°旋转半圆上挡片10,将气管完全封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描述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