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固定带及便携式中药熏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3829发布日期:2019-06-05 23:1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固定带及便携式中药熏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便携式医疗设备,具体涉及防水固定带及便携式中药熏洗机。



背景技术:

中药熏洗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它以“内病外治,由表透里,舒经通络,发汗而不伤卫”为特点。目前中药熏洗疗法是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许多医院和门诊应用的手段如下几种:

1.将中药液加热后放入盆中,人工用药布熏洗膝关节局部。2.采用大型中药熏洗机,病人平卧或俯卧于熏洗床上,对人体某个局部患处部位通过熏洗床下的中药加热熏洗。3.用下肢半封闭箱或全身封闭箱对整个肢体或全身进行中药熏蒸。

但上述三种手段都有不足之处,具体做如下分析:1.人工手工操作费时费力,药液温度变化大,同时药液浪费明显。2.如用大型熏洗机,一方面需要较大的空间,便携性差,另一方面来说,大型熏洗机对拟熏蒸的患肢没有一个相对密闭性很好的环境,而且单机费用昂贵,不利于家用普及。3.目前各种下肢半封闭箱或全身封闭箱的中药熏洗机,主要以熏蒸为主,还没有达到持续作用于膝关节局部用药的目的。4.传统熏蒸手段,对拟熏蒸的患肢适应性差,容易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同时对温度控制的精度差,严重影响熏蒸的疗效。5.以往的各种熏洗箱中,主要是以中药气体熏蒸为主,没有中药液又熏又洗膝关节局部的功能,临床疗效上会打折扣,它们在对肢体的上下端用简单固定后,无法封闭也无法防水,同时又浪费药液原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便携自动温控药液持续熏洗的中药熏洗机,能够直接并有效的作用于膝关节,具有小型中药熏洗机特色。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首先涉及一种普遍适用于组合至任意熏洗机上的防水固定带,其由防水固定槽、固定槽嵌条、防水帘和魔术贴构成。

所述防水帘由上、下两部分帘体组成,帘体均为扇形,其弧形外缘为扇形端,与其相对端为自由端;

所述的防水固定槽设置于熏洗机主体的患肢插入口内侧壁的上、下表面,固定槽嵌条分别与所述的防水固定槽密封式嵌合,用以固定上、下两部分防水帘的扇形端,两部分帘体的自由端围起时呈圆形洞口,此洞口能与不同粗细的患肢密封式围合,且沿两部分帘体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魔术贴。

所述的熏洗箱主体上,在近端的患肢插入口和远端的患肢插入口的内侧壁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上述防水固定带,二者与熏洗箱主体共同围合呈密闭式空间,用以熏洗患肢的相应部位。

所述两部分防水帘均呈扇形,其中,下部防水帘帘体的自由端设置有魔术贴子面,上盖防水帘帘体的自由端设置有魔术贴母面。

所述下部防水帘帘体的自由端的周长接近成人大腿围,且下部防水帘帘体54的自由端围合长度,大于上盖防水帘帘体的自由端围合长度。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药熏洗机,其由以下结构构成:

包括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的矩形熏洗箱主体,所述熏洗箱主体分为上下扣合的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熏洗箱上盖,下部为中药池底座,二者通过侧壁实现可启合式连接,所述中药池底座的内部空间设置有用于盛装药液的中药池和雾化发生器;所述熏洗箱主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患肢容置口;

所述熏洗箱上盖的外壁设置有直观的电脑控制盘,所述熏洗箱上盖的内壁设置有能与下部中药池底座相接通的药液喷淋器;

所述中药池底座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为可通过电脑控制盘进行控温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中药池的下方。中药池底部设置有底部排水孔;

所述雾化发生器设置于中药池底座内,并通过电脑控制盘的控制实现雾化功能的开启或关闭;

所述电脑控制盘为熏洗箱上盖表面设有的微电脑单片机;采用单片机芯片控制,主要用于水温控制,时间控制,雾化控制,水流循环控制,使消费者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方便的设定不同程序及调节使用感受,充分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所述中药池底座外壁设置有电源和排水导管;所述电源用以控制电脑控制盘,所述排水导管与前文所述的底部排水孔相连通,用于排空中药池中所盛装的药液;

所述药液喷淋器由埋设于熏洗箱主体的药液输送管及药液泵、以及设置于熏洗箱上盖的内侧壁的喷淋头组成;药液泵通过药液输送管将下部盛装于中药池中的药液泵至喷淋头后实现喷淋功能;

所述熏洗箱主体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患肢容置口,所述患肢容置口即用于患者下肢远端和近端的豁口,所述豁口呈矩形,且在矩形豁口的内侧上下面分别可拆卸的设置有上盖防水固定带和下部防水固定带,所述上盖防水固定带和下部防水固定带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可临时性连接、定位的构件,所述构件的自由端连接、定位后能紧密的与患肢紧贴合,所述构件最好以黏贴形式扣合,例如:魔术贴,所述魔术贴能够以捆扎的方式很好的实现与患肢紧密贴合,并将患肢置于密闭空间内。

魔术贴又名粘扣带或吱啦扣,是衣服上常用的一种连接辅料,分子母两面。魔术贴一面是细小柔软的纤维,圆毛,另一面是较硬带钩的刺毛。

所述魔术贴的母面设置于上部防水固定带的自由端;所述魔术贴的子面设置于下部防水固定带的自由端;

所述的近端及远端患肢容置口的下表面均为台式的解剖生理托台,即患肢支撑台,所述解剖生理托台的台面呈弧形面,其弧度符合人体工程学,用于安放患者下肢的远端和近端。

优选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例如,在熏洗箱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方便移动的滚轮,在熏洗箱主体上设置有便携把手,便于消费者搬运;所述上部的熏洗箱上盖和下部的中药池底座之间设置有相互嵌合的凸台和凹槽,二者配合使用,以保证熏洗箱上盖和下部的中药池底座之间的接触面不发生移动和错位,更利于密封。

在便携式中药熏洗机中,主要由上盖和下部熏洗箱二部分组成,如何方便的将患者下肢放置于熏洗箱内后,在机器正常工作过程中,肢体和箱体之间如何有效固定,防止药液外渗。防水固定带部件是便携式中药熏洗机非常重要的结构之一,同时,具有固定性良好,拆卸方便且能够反复应用的目的。

有益效果:

1.将传统的中药熏洗机小型化,可便携化,结构紧凑,功能设置合理,使其养生保健、疾病预防治疗的效果更为突出。

2.通过独特的下肢解剖托的设计,能够使患者的患肢膝关节较舒适的放置在熏洗箱中。

3.独特简洁的防水固定带的设计,能够有效固定下肢,在熏洗箱工作的过程中,防止药液流出,同时还能更好的维持密闭环境,有利于药物对患部的有效作用。

4.通过电脑控制盘,选择熏洗时间,温度或者是否启用熏洗功能等程序,操作简单,人性化设计,普遍使用于一般消费者,还可以在说明书中给出针对不同病症相应的建议程序,更有利于消费者提高使用感受。

5.所述熏洗箱上设置有喷淋装置,同时可以方便的控制药物蒸汽浓度,更适合于针对患肢膝关节的局部加强型熏洗治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附图5幅:

图1.熏洗箱俯视图;

图2.熏洗箱侧视图;

图3.熏洗箱后视图;

图4.上盖防水固定带示意图;

图5.下部防水固定带示意图;

其中,1.熏洗箱主体;2.电脑控制盘;3.药液喷淋器;4.上盖防水固定带;5.下部防水固定带;6.下肢解剖生理托台;7.中药池;8.底部排水孔;9.药液输送管;10.雾化发生器;11.熏洗箱上盖;12.中药池底座;13.患肢插入口;14.电源;15.排水导管;51.上盖防水固定槽;52.下部防水固定槽;53.上盖防水帘;54.下部防水帘;55.魔术贴的子面;56.魔术贴的母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非限定性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中药熏洗机,包括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的矩形熏洗箱主体1,所述熏洗箱主体1分为上下扣合的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熏洗箱上盖11,下部为中药池底座12,二者通过侧壁实现可启合式连接,所述中药池底座12的内部空间设置有用于盛装药液的中药池7和雾化发生器10;

所述熏洗箱上盖11的外壁设置有直观的电脑控制盘2,所述熏洗箱上盖11的内壁设置有能与下部中药池底座12相接通的药液喷淋器3;

所述中药池底座12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为可通过电脑控制盘2进行控温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中药池7的下方。中药池7底部设置有底部排水孔8;

所述雾化发生器10设置于中药池底座12内,并通过电脑控制盘2的控制实现雾化功能的开启或关闭;

所述电脑控制盘2为熏洗箱上盖11表面设有的微电脑单片机;采用单片机芯片控制,主要用于水温控制,时间控制,雾化控制,水流循环控制,使消费者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方便的设定不同程序及调节使用感受,充分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所述中药池底座12外壁设置有电源14和排水导管15;所述电源14用以控制电脑控制盘2,所述排水导管15与前文所述的底部排水孔8相连通,用于排空中药池7中所盛装的药液;

所述药液喷淋器3由埋设于熏洗箱主体1的药液输送管9及药液泵、以及设置于熏洗箱上盖11的内侧壁的喷淋头组成;药液泵通过药液输送管9将下部盛装于中药池7中的药液泵至喷淋头后实现喷淋功能;

所述熏洗箱主体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患肢插入口13,所述患肢插入口13即用于患者下肢远端和近端的豁口,所述豁口呈矩形,且在矩形豁口的内侧上下表面分别可拆卸的设置有上盖防水固定带4和下部防水固定带5,所述上盖11防水固定带和下部防水固定带5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可临时性连接、定位的构件,所述构件的自由端连接、定位后能紧密的与患肢紧贴合,所述构件最好以黏贴形式扣合,例如:魔术贴,所述魔术贴能够以捆扎的方式很好的实现与患肢紧密贴合,并将患肢置于密闭空间内。

具体的,所述熏洗机上的防水固定带,其由防水固定槽、固定槽嵌条、防水帘和魔术贴构成。

所述防水帘由上、下两部分帘体组成,即对应图1中的上盖防水帘53和下部防水帘54;两部分帘体均为扇形,为了便于表述,将其弧形外缘命名为扇形端,与其相对端命名为自由端;

所述的防水固定槽设置于熏洗机主体1的患肢插入口13内侧壁的上、下表面,固定槽嵌条分别与所述的防水固定槽密封式嵌合,用以固定上、下两部分防水帘的扇形端,所述防水帘由上下两部分帘体组成,两部分帘体的自由端围起时呈圆形洞口,此洞口能与不同粗细的患肢密封式围合,且沿两部分帘体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魔术贴;

所述的熏洗箱主体1上,在近端的患肢插入口13和远端的患肢插入口13内侧壁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上述防水固定带,二者与熏洗箱主体1共同围合呈密闭式空间,用以熏洗患肢的相应部位。

所述两部分防水帘均呈扇形,其中,下部防水帘帘体54的自由端设置有魔术贴子面,上盖防水帘帘体53的自由端设置有魔术贴母面。

魔术贴又名粘扣带或吱啦扣,是衣服上常用的一种连接辅料,分子母两面。魔术贴一面是细小柔软的纤维,圆毛,另一面是较硬带钩的刺毛。

所述下部防水帘帘体54的自由端的周长接近成人大腿围,且下部防水帘帘体54的自由端围合长度,大于上盖防水帘帘体53的自由端围合长度。

所述的近端和远端的患肢插入口13的下表面均为台式的解剖生理托台6,即患肢支撑台,所述解剖生理托台6的台面呈弧形面,其弧度符合人体工程学,用于安放患者下肢的远端和近端。

优选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例如,在熏洗箱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方便移动的滚轮,在熏洗箱主体1上设置有便携把手,便于消费者搬运;所述上部的熏洗箱上盖11和下部的中药池底座12之间设置有相互嵌合的凸台和凹槽,二者配合使用,以保证熏洗箱上盖11和下部的中药池底座12之间的接触面不发生移动和错位,更利于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将预先配制好的约500毫升的中药熏洗液(药液可根据病情不同,筛选确定),倒入熏洗箱下部中药池底座12的中药池7中,病人可平卧,或半坐位,将患肢放置于矩形熏洗箱的容置空间内,即将大腿根部放置于下肢解剖生理托台6上支撑,所述的下肢解剖生理托台6的弧度,根据人体工程学涉及,最大限度的贴近人体大腿根部自然弧度,从而有效保持患者下肢的舒适度,盖上熏洗箱上盖11。将大腿根部用上盖防水固定带4,下部防水固定带5,二者通过魔术贴捆砸固定后,能够保持患者的膝盖在熏洗箱内的密封度;随后,通过控制电脑控制盘2,开启电源14,根据病情,再通过电脑控制盘2进行工作时间和温度等程序的设定,设定好后,启动开始键。这时中药液通过加温后,沿熏洗箱顶部的淋浴口3流出,直接洗浴膝关节局部,通过电脑控制盘2控制打开雾化发生器10开关,通过雾化发生器10,将中药池7内的药液雾化,雾化的药液在熏洗箱内均匀分散,有效的作用于患者的膝关节。温度控制在36~42度之间,时间可在10~40分钟之间调控。所述中药池底座12外壁设置有电源14和排水导管15;所述电源14用以控制电脑控制盘2,所述排水导管15与前文所述的底部排水孔8相连通,用于排空中药池7中所盛装的药液;熏洗完成后,打开捆砸在患肢根部的上盖防水固定带4以及下部防水固定带5,开启熏洗箱上盖11,取出熏洗后的肢体。用接水盆连接熏洗箱排水管12,取出中药液,备下次应用。

在熏洗箱的上盖11近端和下部中药池底座12近端上下箱壳内,分别预先制作出上盖11防水固定沟槽41、下部防水固定槽51和对应的上盖11固定槽嵌条42、下部固定槽嵌条52,将连接有宽3cm魔术贴(专业名词子母扣,上好的涤纶和尼龙混合材质)母面44和裁剪成扇形的上盖11防水帘43分别缝合成上盖防水固定带4,魔术贴的子面54缝合成下部防水固定带5,然后将一体的上盖防水固定带4,固定于熏洗箱上盖11防水固定槽41内,下部防水固定带5固定于下部中药池底座12的下部防水固定槽51内,用相对应的上盖11固定槽嵌条42和下部固定槽嵌条52固定牢固,下部魔术贴的子面54在下部防水固定槽51的下端,长度大于上端的魔术贴母面44。当将需要熏洗的下肢放入熏洗箱内后,盖上上盖11,在大腿的根部将下部防水固定带5于大腿的后部绕到前部,环扎于上盖防水固定带4上的上盖魔术贴母面44上,魔术贴母面子面有效贴合,达到捆扎固定效果,由于人体大腿的粗细不同,上下固定带魔术贴的长度变化可以调节,因而不受肢体粗细的影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