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电感式肺活量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4577发布日期:2018-09-25 20:2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肺活量计,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电感式肺活量计。



背景技术:

传统上实用的肺活量计有排水式,光电叶轮式等,排水式肺活量计存在着体积大,无法连续测量,精度差等问题逐步被淘汰。光电叶轮式虽然可以做到较小的体积,但长期使用后光电码盘易被唾液等杂质污染堵塞码盘小缝,且不易清理,导致测量精度降低。为了满足快速连续无线测量肺活量的要求,采用数字电感式传感器可以有效避免由于污染引起的测量精度误差,因此研发电感式无线肺活量计有着重要实用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无线电感式肺活量计。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叶轮滚筒侧面挡板、条形金属片、PCB线圈、PCB基板、叶轮滚筒、电感传感器、电源电路、触摸及显示设备、微控制器、无线传输控制器、天线、叶轮滚筒固定通孔和吹嘴连接管,所述条形金属片设置于所述叶轮滚筒侧面挡板上,所述叶轮滚筒侧面挡板安装于所述叶轮滚筒的侧面,所述叶轮滚筒侧面挡板的中部设置有叶轮滚筒固定孔,所述PCB线圈设置于所述PCB基板上的一侧,所述吹嘴连接管设置于所述叶轮滚筒的一侧,所述PCB线圈与电感传感器连接,所述电感传感器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触摸及显示设备、电源电路和无线传输控制器连接,所述天线与无线传输控制器连接。

具体地,所述微控制器为型号MSP430F2112TRHBR的微控制器芯片。所述电源电路采用型号SN74AVCH4T245RSVR的电平转换器和型号LDC1101DRC的电感数字转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无线电感式肺活量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新型的测量方案,即电感式,可以有效避免传统肺活量计由于唾液污染引起的测量精度问题。并且可以将所测得的数据传输至终端计算机,进一步的避免了由于人工记录引起的不必要错误。采用电源电路供电可以不受电源线束缚,增加了本设备的可移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PCB线圈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PCB线圈部分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感传感器的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触摸及显示设备的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微控制器的电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传输控制器的电路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电路电路图。

图中:1-叶轮滚筒侧面挡板、2-条形金属片、3-PCB线圈、4-PCB基板、5-叶轮滚筒、6-电感传感器、7-电源电路、8-触摸及显示设备、9-微控制器、10-无线传输控制器、11-天线、12-叶轮滚筒固定通孔、13-吹嘴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叶轮滚筒侧面挡板1、条形金属片2、PCB线圈3、PCB基板4、叶轮滚筒5、电感传感器6、电源电路7、触摸及显示设备8、微控制器9、无线传输控制器10、天线11、叶轮滚筒固定通孔12和吹嘴连接管13,所述条形金属片设置于所述叶轮滚筒侧面挡板上,所述叶轮滚筒侧面挡板安装于所述叶轮滚筒的侧面,所述叶轮滚筒侧面挡板的中部设置有叶轮滚筒固定孔,所述PCB线圈设置于所述PCB基板上的一侧,所述吹嘴连接管设置于所述叶轮滚筒的一侧,所述PCB线圈与电感传感器连接,所述电感传感器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触摸及显示设备、电源电路和无线传输控制器连接,所述天线与无线传输控制器连接。

如图3至图8所示:图3为PCB线圈3的电路图,图4为电感传感器6,SN74AVCH4T245RSVR电平转换防止数字电感传感器LDC1101DRC与微控制器引脚电压不匹配而烧毁,图5为触摸及显示设备8、图6为微控制器9、图7为无线传输控制器10、图8为电源电路7的具体电路图,所述微控制器为型号MSP430F2112TRHBR的微控制器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按照如上方式连接好器件后,再连接一次性吹嘴至吹嘴连接管13,被测者通过吹嘴和吹嘴连接管将肺中的空气吹到叶轮滚筒5,带动其转动,进而带动叶轮滚筒侧面挡板1上的条形金属片2转动,PCB基板4上的PCB线圈3上的电感值随着条形金属片2的转动而改变,可以测量叶轮滚筒5的转动,通过微控制器9读取电感传感器6的数据,记录下叶轮滚筒5转动的圈数可以通过计算的出肺活量,将得出的数据显示到触摸显示设备8,如果数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即可点击触摸显示设备8上的发送选项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控制器10传输到终端电脑的上位机进行统计。与此同时电源电路7为整个肺活量计提供电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