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一体成型自充气喉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8579发布日期:2019-01-22 22:31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一体成型自充气喉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喉罩通气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一体成型自充气喉罩。



背景技术:

喉罩通气道装置是对在不清醒的患者内建立气道有用的广为公知的装置。美国专利No.4,509,514是描述喉罩通气道装置的多种应用之一。这样的装置已经使用了许多年,并且提供了对较老的、甚至广为公知的气管内管的替代器具。与气管内管相比,将喉罩通气道装置插入患者体内从而建立气道相对较易。并且,喉罩通气道装置是“仁慈的”装置,因为即使它被不当插入,也仍趋向于建立气道。因此,喉罩通气道装置常常被认为是“救生”装置。并且,可仅对患者头、颈、颌进行较小操作而将喉罩通气道装置插入。进而,喉罩通气道装置提供了对患者的肺的换气,而不要求接触气管的敏感内衬,且所建立的气道的尺寸典型地显著大于用气管内管建立的气道的尺寸。并且,喉罩通气道装置不妨碍咳嗽的程度与气管内管相同。主要由于这些优点,喉罩通气道装置近年来已经逐渐地普及。

美国专利No.5,303,697和6,079,409描述了可被称为“插管式喉罩通气道装置”的现有技术装置类型的实例。所述插管式装置对方便气管内管的插入是有用的。在所述插管式喉罩通气道装置已安置在患者体内时,所述装置可充当用于随后插入的气管内管的引导件。以此方式使用喉罩通气道装置便于通常称为气管内管的“盲插”的方式。仅需患者的头、颈、和颌的较小运动就可插所述插管式喉罩通气道装置,并且一将所述装置定位在所述患者内,就可几乎不需要患者的额外的运动而插气管内管。这与如果不用插管式喉罩通气道装置的协助插气管内管时要求患者的头、颈、和颌的较大运动形成鲜明的对比。

插管式喉罩通气道装置的一种通用形式已经商业市场化多年,如Cyprus的 Laryngeal Mask Company制造的“Fastrach”。图1示出现有技术Fastrach装置100的前侧的示图。图2示出在如图1中所示的箭头1B-1B的方向上所取的装置100的截面图。

装置100包括刚性钢气道管110、硅罩(silicone mask)部分130、刚性钢柄180、和充气线路(inflation line)190。柄180在管的近端112附近连接至气道管110。罩部分130在管的远端114连接至气道管110。罩部分130包括圆顶状背板132和可充气套囊(cuff)134。罩部分130也包括会厌提升棒(elevator bar)150。棒150的一端152连接至背板132。所述棒150的另一端154是“自由浮动的”,或不连接至所述装置的任何其它部分。棒150有效地铰接至所述罩部分地其余部分。

在操作中,套囊134被放气,接着罩部分通过患者的嘴插入患者的咽,同时所述气道管的近端112和柄180保留在患者的嘴外面。柄180可用于操纵所述装置。套囊134接着通过充气线路190被充气,以围绕患者的声门开口形成密封。在装置100被这样安置之后,所述装置(图1中所示)的远端开口117与患者的声门开口对准,且所述装置提供了从气道管110的近端112延伸到患者的气管的密封的气道。在会厌提升棒150处于歇置位置中时,棒150防止患者的会厌落入由充气的套囊和背板限定的碗形形状中,从而防止会厌堵塞所述装置提供的气道通道。图3示出插入通过装置100的气管内管195。气管内管195 的远端196插入气道管的近端112,接着气管内管195前进,直到远端196到达罩部分130,然后通过罩部分130。

尽管现有的喉罩装置一直工作地非常好,但是仍具有以下缺点:

1、目前国内外各地生产的喉罩的罩体与气管是分成二个配件,导致了在组装过程中,气管与罩体的各部位,孔与孔之间,轴与轴之间,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同心度,导致医生将气管内管穿插进时受触,而且也增加了生产制造的难度和工艺的繁杂,影响了产品的外观及其质量。

2、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的喉罩的充气管与罩体的联通,是在罩体外部连接(如图1的充气线路190)。严重的影响了医生给病人穿插喉罩进入口腔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病人的口腔内多了一条管的难咽度。

3、目前国内外的医生在给病人做喉罩穿插入口腔合适的位置后,医生再找一支注射器充气进入喉罩罩体内(左手紧抓充气阀对准注射器,右手紧抓注射器充气,双手操作)。待手术完成后,再由医生再次找一支注射器把罩体内的气体放出来后,最后把喉罩从病人的口腔内取出来,操作烦琐,易出问题。

因此,上述三点缺陷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便于气管内管的插入、外部无多余管路且便于充放气的多功能一体成型自充气喉罩。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一体成型自充气喉罩,包括导管和罩部,所述导管从其近端延伸至远端,所述罩部连接在所述导管的远端处,所述罩部包括罩板和充气套囊,所述充气套囊在充气后用于围绕在患者的声门开口,

所述导管近端的端部处设有承板,所述导管内至少设有相互独立的充气管道和用于供气管内管从其中通过的气管通道;所述充气管道从所述导管的近端向导管的远端延伸,所述充气管道的近端从所述承板处伸出且在其端部连接有控气阀,在所述控气阀下方连接有送气压球,所述充气管道的远端连接到所述充气套囊适于为充气套囊充气;所述气管通道从所述导管的近端向导管的远端延伸,所述气管通道的近端在所述承板上形成有第一插口,所述气管通道的远端连通到所述罩板内侧并形成具有预设角度的导向腔;

所述导管与所述罩部为一体注塑成型的。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内还设有一条与所述充气管道和气管通道也相互独立的引流通道;

所述罩部前端设有引流口,所述引流通道从所述导管的近端向所述导管的远端延伸,所述引流通道的近端在所述承板上形成有第二插口,所述引流通道的远端与所述引流口连接贯通。

进一步的,接近于所述承板底面处的所述气管通道外部套置有硬质牙垫管。

进一步的,所述罩板内侧在所述导向腔的前部凹陷形成有集痰腔。

进一步的,所述承板的一侧连接有柔性固定带,所述柔性固定带上间隔形成有多个长条形插孔,所述承板的另一侧形成有用于与所述长条形插孔配合固定的T型接头。

进一步的,在位于控气阀前部的充气管道上设有指示球囊。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的截面为椭圆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的多功能一体成型自充气喉罩密封性能良好,通气时间长,具备对食道和胃内液容物的引流作用,其内径的变化是渐进式的,方便器械穿过和移动。并且需要时能经喉罩完成气管插管的工作顺利插管,插入时可任意盲探插入,插入后将气囊充气到临床戓标准要求,插入胃管置入喉罩引流腔有独特的气囊痰液收集腔,防止痰液返流误吸,安全性能高,顺利的吸引出胃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多功能一体成型自充气喉罩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提及传统喉罩通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1B-1B的剖示图;

图3是用于显示气管内管如何穿过图1中装置;

图4是本发明中多功能一体成型自充气喉罩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多功能一体成型自充气喉罩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多功能一体成型自充气喉罩的正视结构图;

图7是沿图6中的A-A向的结构剖示图;

图8是承板处的俯视图结构图;

图9是沿图8中B-B向的结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根据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发明中的多功能一体成型自充气喉罩,包括导管200和罩部300。导管200从其近端延伸至远端,罩部 300连接在导管200的远端处,罩部300包括罩板301和充气套囊302。充气套囊302在充气后用于围绕在患者的声门开口。

导管200近端的端部处设有承板201。导管200内设有相互独立的充气管道202和用于供气管内管(图中未示出)从其中通过的气管通道203(或称中心气道通道)。

为有助于器械插入并消除潜在旋转并构成自然的口腔稳定器功能,可以作为优选的是:导管200的截面为楕圆形。

充气管道202沿从导管200的近端向导管200的远端延伸。充气管道202 的近端从承板201处伸出且在其端部连接有控气阀401,在控气阀401下方连接有送气压球402。控气阀401和送气压球402可以参照为血压测量气囊充气用的相关器具,医生可以单手操作,或双手简便操作。充气管道202的远端连接到充气套囊302适于为充气套囊302充气。

气管通道203从导管200的近端向导管200的远端延伸,气管通道203的近端在承板201上形成有第一插口204,气管通道203的远端连通到罩板301内侧并形成具有预设角度的导向腔205。气管内管通过第一插口204进入并通过导向腔205的导向作用后伸向患者的受气部位。另外,为防止患者无意识的意外咬合导致气管内管的堵塞压合,可以作为优选的是:在接近于承板201底面处的气管通道203外部套置有硬质牙垫管208,硬质牙垫管208可以由不能被患者咬瘪的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另外,硬质牙垫管208的顶端可以连接固定到承板201的底面上。

导管200与罩部300为一体注塑成型的,一体注塑成型的好处在于避免孔与孔、轴与轴的拼接不对位,从而帮助气管内管的顺利插入。

可以作为优选的是:导管200内还设有一条与充气管道202和气管通道203 也相互独立的引流通道206。在罩部300前端设有引流口303,引流通道206从导管200的近端向导管200的远端延伸,引流通道206的近端在承板201上形成有第二插口207,引流通道206的远端与引流口303连接贯通。通过引流装置配合第二插口207可以有效降低胃部分泌物(如胃酸)进入气管的风险。

为防止痰液返流误吸,可以在罩板301内侧在导向腔205的前部凹陷形成有集痰腔304。

为便于固定,可以在承板201的一侧连接有柔性固定带500,柔性固定带上间隔形成有多个长条形插孔,承板201的另一侧形成有用于与长条形插孔配合固定的T型接头208。

为便于掌握充气状态,可以在位于控气阀401前部的充气管道202上设有指示球囊403。

本发明的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彼此可以交叉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另外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