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加压包扎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1895发布日期:2018-12-28 19:18阅读:1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加压包扎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加压包扎带。



背景技术: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也是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对于颈侧区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必须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由于颈部淋巴系统解剖复杂、变异较多,在处理颈静脉角时容易损伤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如术中未及时发现和结扎,术后就可能出现淋巴漏,从而导致大量水分、电解质、蛋白质及抗体的丢失,不仅使机体易发生低蛋白症,而且还可导致代谢和免疫功能紊乱,引起颈部感染。因此护理人员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并做好护理配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可采用加压包扎根据病变的部位以不同的包扎方式和不同的包扎器材进行包扎加压处理,可是,现有的加压包扎带由于结构简单,其加压装置不易于很好的贴近在病变部位,并且在遇到外力的情况下也无法很好地保护至病变部位,使用相当呆板,不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符合人体颈部设置,具有保护性,便于安装和更换,使得该包扎带的整体使用方便,从而提高了对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保护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加压包扎带。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加压包扎带,包括包扎带主体,所述包扎带主体内部缝制了一分隔布,所述分隔布将包扎带主体分隔为气囊腔和保护腔,所述保护腔设在气囊腔的外侧,所述保护腔的顶面设有一拉链,所述保护腔的内部安装了保护垫,所述保护垫上设有多排等距离间隔排布的圆形透气孔;

所述气囊腔内安装了气囊组件,所述气囊组件包括五个气囊和分别连接在五个气囊之间的连通管,相临的气囊之间设有的连通管均设有四个,所述五个气囊包括第一至第五气囊,所述第一和第四气囊,第二和第五气囊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五气囊的顶面设有一管体,所述管体伸出至气囊腔外且管体上安装了气门嘴,所述气门嘴安装了气塞。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包扎带为弹性布体,其顶面呈梯形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包扎带的左右两侧还设有连接带,其分别为第一和第二连接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带分别缝制在保护腔的左右两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内侧面设有绒面魔术贴,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外侧面设有与第一连接带相配接的刺面魔术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绒面魔术贴和刺面魔术贴的形状均为长方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保护垫的形状与包扎带主体的形状相同。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保护垫为天然乳胶垫。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气囊组件依照包扎带体的形状从左至右依次排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气塞包括半圆形帽体和帽座,所述半圆形帽体设在帽座上,所述帽座内设有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包扎带内分隔的保护腔和气囊腔,可分别在保护腔内安装保护垫,从而增加了对气囊腔的保护,而且还便于更换,而气囊腔内部安装的气囊组件可有效地充气加压,从而对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保护,并且管体伸出至气囊腔外且通过气塞旋紧,充气极为方便,而连接带的设置,使得包扎带佩戴方便,该包扎带符合人体颈部设置,具有保护性,同时便于安装和更换,使得该包扎带的整体使用方便,从而提高了对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加压包扎带的背面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加压包扎带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包扎带主体1,分隔布11,保护腔2,拉链21,保护垫3,圆形透气孔31,气囊腔4,气囊组件5,第一气囊51,第二气囊52,第三气囊53,第四气囊54,第五气囊55,连通管56,管体6,气门嘴61,外螺纹62,气塞7,气帽71,帽套72,内螺纹73,连接带8,第一连接带81,第二连接带82,绒面魔术贴83,刺面魔术贴8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加压包扎带,包括包扎带主体1,所述包扎带主体1内部缝制了一分隔布11,所述分隔布11将包扎带主体1分隔为气囊腔4和保护腔2,气囊腔的厚度大于保护腔,所述保护腔2设在气囊腔4的外侧,主要起到保护和定型的作用,所述保护腔2的顶面设有一拉链21,通过拉开拉链可放置保护垫,所述保护腔2的内部安装了保护垫3,其主要起到缓冲的作用,所述保护垫3上设有多排等距离间隔排布的圆形透气孔31;从而增加了透气性。

所述气囊腔4内安装了气囊组件5,所述气囊组件5包括五个气囊和分别连接在五个气囊之间的连通管56,相临的气囊之间设有的连通管均设有四个,所述五个气囊包括第一至第五气囊,所述第一气囊51和第四气囊54,第二气囊52和第五气囊54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五气囊55的顶面设有一管体61,所述管体61伸出至气囊腔4外且管体61的管口上安装了气门嘴61,所述气门嘴61安装了气塞62。从而可旋开气塞,通过外部加气加压的方式来对气囊组件加气,增加了气囊组件柔软性,在第二气囊充气过程中,通过其四个相连通的连通管将气流送到第二气囊,由此依次送气,使得整个气囊组件鼓起,有效保护了颈部整体,进一步地保护了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处。

所述包扎带1为弹性布体,其顶面呈梯形设置。从而符合颈部的形状,其后颈部高而前颈部低,佩戴舒适,全面保护。

所述包扎带1的左右两侧还设有连接带8,其分别为第一和第二连接带,从而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带可将包扎带包扎在颈部。

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带分别缝制在保护腔2的左右两侧,从而便于包扎。

所述第一连接带81的内侧面设有绒面魔术贴83,所述第二连接带82的外侧面设有与第一连接带81相配接的刺面魔术贴84,从而相互贴合。

所述绒面魔术贴83和刺面魔术贴84的形状均为长方形。从而便于相互连接。

所述保护垫3的形状与包扎带1相同。从而使得保护垫能够放置在保护腔内部。

所述保护垫3为天然乳胶垫。从而具有一定的柔软性。

所述气囊组件5依照包扎带体1的形状从左至右依次排列,从而使得气囊组件很好的安装在气囊腔内。

所述气塞7包括半圆形帽体71和帽座72,所述半圆形帽体71设在帽座72上,所述帽座72内设有内螺纹73,从而可旋紧在管体上。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医护人员分别将保护垫通过拉开包扎带设有的保护腔上的拉链放置在保护腔内,由于气囊腔内安装了气囊组件,气囊组件由五个气囊通过连通管连接为一体,在第一气囊上设有管体且管体内安装了气门嘴,该管体伸出至气囊腔外且气门嘴可通过旋开气塞向气囊组件内充气,使得气囊组件加压鼓起,然后将安装好包扎带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带相配接贴合在颈部,其形状符合颈部的后颈和前颈的位置,对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保护。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包扎带内分隔的保护腔和气囊腔,可分别在保护腔内安装保护垫,从而增加了对气囊腔的保护,而且还便于更换,而气囊腔内部安装的气囊组件可有效地充气加压,从而对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保护,并且管体伸出至气囊腔外且通过气塞旋紧,充气极为方便,而连接带的设置,使得该包扎带佩戴方便,该包扎带符合人的颈部设置,并且具有保护性,同时便于安装和更换,使得该包扎带的整体使用方便,从而提高了对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保护。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