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6236发布日期:2018-12-21 19:25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消化内镜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消化内镜附件。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常常会用到消化内镜。消化内镜包括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构造细长。消化内镜附件主要包括活检钳、注射针、高频电刀等,它们也构造为细长的结构,一端为操作手柄,一端是功能头部,例如钳子、针头、消融电刀,中部是细长的管道,其长度达到1.6m-2.3m自消化内镜的附件通道中插入,达到预定位置进行操作。

如图4-6所示,消化内镜附件包括手柄、管道14、功能头部15。手柄包括指环11、套管12、滑管13,滑管13的上端连接指环11,下端连接细长的管道14,套管12可滑动地套在滑管13上,套管12与牵引钢丝16固定,牵引钢丝穿过细长管道后与工作头部15连接,以控制工作头部15的工作。

消化内镜的诊断或治疗的过程比较长,过程中会反复用到消化内镜附件。以肠镜检查为例,整个过程有可能会持续一个小时左右,没到达一个位置如果有息肉,就会用到活检钳,所以,活检钳需要反复使用,每次使用完都需要把活检钳取出,由于其长度较长,挂起来后容易拖地或者由于摆动与周围物体发生接触而受到污染。目前,一般是由护士将其细长部分盘成几圈后拿着,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消化内镜附件,其容易盘绕起来,方便挂起来。

本实用新型的消化内镜附件,其包括指环、滑管、套管、细长的管道、工作头部、牵引钢丝;滑管的上端连接指环,下端连接细长的管道;套管可滑动地套在滑管上,套管包括突出的上沿和下沿,套管与牵引钢丝固定;牵引钢丝穿过细长管道后与工作头部连接,以控制工作头部的工作;所述套管的上沿上设置有多个卡口;所述卡口用于卡持细长的管道;所述卡口包括圆形的容纳部和“V”形的引导部,圆形的容纳部的直径大于细长的管道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套管的下沿上也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卡口。

优选地,所述上沿的卡口与所述下沿的卡口数目相同,且彼此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滑管在其下端进一步设有粘接带。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消化内镜附件具有卡口,可以将细长的管道弯曲后卡持在该卡口中,从而减小呈现出来的长度,方便将消化内镜附件挂起来而不会拖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消化内镜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消化内镜附件的套管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消化内镜附件的套管的仰视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消化内镜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消化内镜附件的套管的俯视图;

图6为现有技术型的消化内镜附件的套管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消化内镜附件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消化内镜附件,其包括指环11、滑管13、套管12、细长的管道14、工作头部15、牵引钢丝16;滑管13的上端连接指环11,下端连接细长的管道14;套管12可滑动地套在滑管13上,套管12包括突出的上沿12a和下沿12b,套管12与牵引钢丝16固定;牵引钢丝16穿过细长管道14后与工作头部15连接,以控制工作头部15的工作;套管12的上沿12a上设置有多个卡口21;卡口21用于卡持细长的管道14;卡口21包括圆形的容纳部和“V”形的引导部,圆形的容纳部的直径大于细长的管道14的直径。

套管12的下沿12b上也设置有多个卡口21。

上沿12a的卡口21与下沿12b的卡口21数目相同,且彼此一一对应。

滑管13在其下端进一步设有粘接带22。粘带22的第一侧为粘钩,第二侧为毛圈,由此绕滑管13缠绕时第一侧的粘钩可以固定到第二侧的毛圈上。粘带本身为现有技术,不再详细说明。

每次自消化内镜中取出消化内镜附件时,弯曲细长的管道,使其反复卡持在卡口中,降低附件的整体长度,为了进一步固定细长的管道和减小盘绕的细长管道所呈现出来的整体宽度,还可以用粘带对其进行捆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