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镊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0986发布日期:2018-09-18 20:12阅读:24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医用镊子。



背景技术:

临床护理通常会涉及到伤口护理,对于入口狭小且伤至皮下深部组织的潜行伤口而言,伤口的清创处理存在一些操作困难。

具体说,潜行伤口的伤口护理包括机械清创,而镊子是常用于机械清创的一种器械。

请参见图1,传统的镊子包括镊柄11、以及一对镊杆12,一对镊杆12包括汇聚连接在镊柄11的末端、以及具有张合自由度的前端,并且,一对镊杆12前端的彼此相向的内表面设置有镊齿13。其中,镊齿13在机械清创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请再参见图2,由于镊齿13形成在镊杆12前端的彼此相向的内表面,因此,当对潜行伤口200实施机械清创时,只能使一对镊杆12的前端呈张开状、以暴露内表面的镊齿13,再将其中一个镊杆12伸入至病体20的潜行伤口200内、并通过该镊杆12的搅动而使镊齿13在潜行伤口200内形成摩擦,从而实现机械清创。

然而,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于垂直或近似垂直于病体20表面的潜行伤口200,未伸入潜行伤口200内的另一个镊杆12可能会与病体20表面发生干涉,从而限制伸入潜行伤口200的镊杆12的搅动范围,进而导致机械清创的范围受限、操作不便,并由此影响机械清创的效果。

而且,请参见图3,潜行伤口200内往往还存在放置引流条30的需要,对于潜行较深、并且存在弯曲的潜行伤口200而言,由于倾斜夹持引流条30的镊杆12只能在伤口200内的较浅位置对引流条30实施推送力(如图3中的虚线箭头线所示),因此,当引流条30在较深的伤口200弯曲位置受到阻力时,会由于受力点远离弯曲位置而无法继续被向内推送。若将镊杆12沿伤口200的纵深方向放置、并强行伸入伤口200,以使引流条30的受力点位置深入,则会导致伤口200的扩创。从而,引流条30的放置难以克服潜行伤口200内的阻力,并容易导致伤口扩创。

另外,镊杆12不具有探查潜行伤口200深度的功能,若要探查,则需要进一步借助附助器械(例如探针),从而导致伤口护理所需的器械数量和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镊子,所述医用镊子包括镊柄、以及一对镊杆;所述一对镊杆具有汇聚连接在所述镊柄的末端、以及具有张合自由度的前端;所述一对镊杆的所述前端折弯形成一对弯头;所述一对镊杆的所述一对弯头的彼此相背的外表面设置有镊齿。

优选地,所述一对弯头的长度大于1厘米。更优地,所述一对弯头的长度在1.8厘米至2.2厘米的范围内。例如,所述一对弯头的长度可以为2厘米。

优选地,所述一对弯头的宽度大于1.5毫米。更优地,所述一对弯头的宽度在2.8毫米至3.2毫米的范围内。例如,所述一对弯头的宽度可以为3毫米。

优选地,所述一对弯头相比于所述一对镊杆的折弯角度在大于90°并且小于等于150°的范围内。更优地,所述一对弯头相比于所述一对镊杆的折弯角度在大于95°并且小于等于105°的范围内。例如,所述一对弯头相比于所述一对镊杆的折弯角度可以为100°。

优选地,所述镊齿布满所述一对弯头的所述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镊齿包括沿所述一对弯头的延伸方向排布在所述外表面的多个凸棱。

进一步地,多个凸棱包括第一凸棱和每间隔预定数量的第一凸棱而被间隔布置的第二凸棱,所述第二凸棱被形成为刻度标记。

基于上述的实施例,所述镊齿可以形成所述一对镊杆的所述一对弯头的彼此相背的外表面,因而所述一对镊杆的所述一对弯头能够以闭合状态同时伸入到潜行伤口中利用外表面的啮齿对深部组织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能够避免机械清创的范围受限和操作不便,以确保有效的机械清创。

而且,所述一对弯头的长度可以大于1厘米,此时,能够在放置引流条时使引流条的受力位置更深,从而便于引流条的放置并且不易导致伤口扩创。

另外,所述啮齿可以形成为包括刻度标记的多个凸棱,从而提供伤口深度的测量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传统镊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利用如图1所示的传统镊子实施机械清创的示意图;

图3为利用如图1所示的传统镊子放置引流条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医用镊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a和图5b为利用如图4所示的医用镊子实施机械清创的示意图;

图6为利用如图4所示的医用镊子放置引流条的示意图;

图7为如图4所示的医用镊子的弯头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医用镊子包括镊柄41、以及一对镊杆42(该对镊杆42在图示中完全重叠),其中:

该对镊杆42具有汇聚连接在镊柄41的末端、以及具有张合自由度的前端;

该对镊杆42的前端折弯形成一对弯头43;

该对镊杆42的一对弯头43的彼此相背的外表面设置有镊齿44。

请再参见图5a和图5b,由于镊齿44形成在一对镊杆42前端的彼此相背的外表面,因此,当对潜行伤口200实施机械清创时,镊齿44可以暴露在处于闭合状态的该对镊杆42的前端弯头43的外表面,因而该对镊杆42的一对弯头43能够以闭合状态同时伸入到病体20的潜行伤口200中。

而且,无论是如图5a所示的潜行伤口200平行或近似平行于病体20表面的情况,还是如图5b所示的潜行伤口200垂直或近似垂直于病体20表面的情况,闭合状态的该对镊杆42都能够自由搅动(如图5a和图5b中的虚线箭头所示),而不会像图2所示的传统镊子的一对镊杆12那样相互影响。从而,能够避免机械清创的范围受限和操作不便,以提升保机械清创的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一对弯头43的长度L可以大于1厘米,较佳地在1.8厘米至2.2厘米的范围内。例如,该对弯头43的长度L可以为2厘米。

此时,如图6所示,该对镊杆42前端的一对弯头43可以伸入到更深的位置夹持引流管30,以在更深的位置对引流管30实施推送,并通过扰动(如图6中的虚线箭头所示)来调整推送力的方向,以使引流管30能够避让弯曲的潜行伤口200内的阻力而顺利放置到潜行伤口200的深处,并且不易导致伤口200的扩创。

为了更充分地实施机械清创、并能够对引流管30施加足够的夹持力,该对镊杆42前端的一对弯头43的宽度W可以大于1.5毫米,较佳地在2.8毫米至3.2毫米的范围内。例如,该一对弯头43的宽度W可以为3毫米。

并且,为了便于操作,该对镊杆42前端的一对弯头43相比于一对镊杆42的折弯角度α在大于90°并且小于等于150°的范围内,较佳地大于95°并且小于等于105°的范围内。例如,一对弯头43相比于所述一对镊杆42的折弯角度α可以为100°。

至于镊杆42的长度,可以设置为便于手持的长度,例如6厘米至9厘米的范围内,较佳地为7厘米。

另外,为了镊齿44可以布满一对弯头43的外表面,以使弯头43的外表面更高效地为机械清创做出贡献。

实际设计时,请参见图7,镊齿44可以包括沿一对弯头43的延伸方向排布在外表面的多个凸棱44a和44b。其中,多个凸棱44a和44b包括第一凸棱44a和每间隔预定数量(图7中以预定数量为4个为例)的第一凸棱44a而被间隔布置的第二凸棱44b,并且第二凸棱44b被形成为刻度标记。从而使弯头43能够提供伤口深度的测量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