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爬楼梯助力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8155发布日期:2019-04-03 00:38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爬楼梯助力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助力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爬楼梯助力车。



背景技术:

目前的助力车,主要用于场地行驶,爬楼梯行驶功能不是很成熟,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主要靠第三者来辅助完成爬楼梯行驶,不利于老年人及残障人员的出行,阻碍了老年人及残障人员的生活质量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不但能够在平地行驶,还可以爬楼梯的助力车。

本实用新型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爬楼梯助力车,包括:车架、分别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车架前端及后端的后轴与前轴、安装于车架后方的若干万向脚轮、分别转动安装于前轴左右两侧的前轮、两个分别安装于后轴左右两侧且位于万向脚轮外侧端的后轮架以及两个分别安装于前轴左右两侧且位于两个前轮外侧端的前轮架,所述后轮架上安装有后履带行走机构,所述前轮架上安装有前履带行走机构,当后轮架与前轮架位于水平状态时,后履带行走机构上的履带Ⅰ底面低于万向脚轮的底面或与万向脚轮的底面相平齐,前履带行走机构上的履带Ⅱ的底面低于前轮的底面或与前轮的底面相平齐,当后轮架与前轮架位于竖直状态时,后履带行走机构上的履带Ⅰ底面高于万向脚轮的底面,前履带行走机构上的履带Ⅱ的底面高于前轮的底面,所述车架中水平转动安装有座椅支撑轴,座椅设置于车架上方,所述座椅通过连杆与支撑轴连接,所述支撑轴上设置有齿轮Ⅱ,所述前轴上设置有与齿轮Ⅱ相啮合的齿轮Ⅰ,翻转机构安装于车架上,其驱动后轴与前轴同步且相互反向转动,两个动力机构安装于车架上,动力机构驱动同侧的前轮、后履带行走机构及前履带行走机构转动。

上述翻转机构包括安装于后轴上的后蜗轮、安装于前轴上的前蜗轮、沿前后方向转动安装于车架中的传动轴、分别安装于传动轴前后两端的后蜗杆及前蜗杆以及安装于传动轴中间部位的中间蜗轮,所述后蜗杆与后蜗轮相啮合,所述前蜗杆与前蜗轮相啮合,主动蜗杆转动安装于车架上且其与中间蜗轮相啮合,所述主动蜗杆传动连接于电机,所述后蜗轮与前蜗轮的螺旋旋向相反。

上述动力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车架左右两侧的主传动轴,所述主传动轴上自内向外分别安装有主动链轮Ⅰ、主动链轮Ⅱ及主动链轮Ⅲ,主传动轴传动连接于电机,前轮链轮转动安装于前轴上,所述前轮链轮与前轮同轴连接且其通过链条与主动链轮Ⅰ传动连接,前履带链轮转动安装于前轴上,所述前履带链轮与前履带行走机构相连且其通过链条与主动链轮Ⅲ传动连接,后履带动链轮转动安装于后轴上,所述后履带动链轮与后履带行走机构相连且其通过链条与主动链轮Ⅱ传动连接。

上述后履带行走机构包括分别转动安装于后轮架上的胀轮Ⅰ、转动安装于后轴上后履带驱动轮,履带Ⅰ包绕于胀轮Ⅰ及后履带驱动轮上,履带Ⅰ下端形成与地面接触的工作段,若干压轮Ⅰ转动安装于后轮架上,压轮Ⅰ的下端与履带Ⅰ的工作段的上端相接触。

上述前履带行走机构包括分别转动安装于前轮架上的胀轮Ⅱ、转动安装于前轴上前履带驱动轮,履带Ⅱ包绕于胀轮Ⅱ及前履带驱动轮上,履带Ⅱ下端形成与地面接触的工作段,若干压轮Ⅱ转动安装于前轮架上,压轮Ⅱ的下端与履带Ⅱ的工作段的上端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前履带行走机构向上旋转至与水平方向成一定夹角时,助力车在前进行驶方向即可以攀爬楼梯等台阶,同样原理,当后履带行走机构向上旋转至与水平方向成一定夹角时,助力车在倒车行驶方向即可以攀爬楼梯等台阶,实现了正面方向及倒车方向均可爬台阶的功能。方便了老年人及残障人员的出行,提高了老年人及残障人员的生活质量。前轮通过动力机构驱动旋转,其为主动轮,万向脚轮为从动轮,因此其转向灵活,同时两个前轮分别由各自独立的动力机构驱动其转动,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其行驶的灵活性。同时当前轴旋转即前履带行走机构翻转处于爬楼状态时,通过啮合的齿轮Ⅰ及齿轮Ⅱ使座椅支撑轴同步反向转动,在连杆的作用下,通过设计选择一定的传动比,使座椅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实现座椅在爬台阶和地面行走时都可处于接近水平状态,提高了驾驶人员乘坐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架 2.万向脚轮 3.前轮 4.后轮架 5.前轮架 6.后轴 7.前轴 8.后履带行走机构 9.前履带行走机构 10.后履带驱动轮 11.前履带驱动轮 12.胀轮Ⅰ 13.胀轮Ⅱ 14.压轮Ⅰ 15.压轮Ⅱ 16.履带Ⅰ 17.履带Ⅱ 18.后蜗轮 19.前蜗轮 20.后蜗杆 21.前蜗杆 22.中间蜗轮 23.主动蜗杆 24.主传动轴 25.主动链轮Ⅰ 26.前轮链轮 27.主动链轮Ⅱ 28.后履带动链轮 29.主动链轮Ⅲ 30.前履带链轮 31.座椅支撑轴 32.齿轮Ⅰ 33.齿轮Ⅱ 34.传动轴 35.连杆 36.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可爬楼梯助力车,包括:车架1、分别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车架1前端及后端的后轴6与前轴7、安装于车架1后方的若干万向脚轮2、分别转动安装于前轴7左右两侧的前轮3、两个分别安装于后轴6左右两侧且位于万向脚轮2外侧端的后轮架4以及两个分别安装于前轴7左右两侧且位于两个前轮3外侧端的前轮架5,后轮架4上安装有后履带行走机构8,前轮架5上安装有前履带行走机构9,当后轮架4与前轮架5位于水平状态时,后履带行走机构8上的履带Ⅰ 16底面低于万向脚轮2的底面或与万向脚轮2的底面相平齐,前履带行走机构9上的履带Ⅱ 17的底面低于前轮3的底面或与前轮3的底面相平齐,当后轮架4与前轮架5位于竖直状态时,后履带行走机构8上的履带Ⅰ 16底面高于万向脚轮2的底面,前履带行走机构9上的履带Ⅱ 17的底面高于前轮3的底面,车架1中水平转动安装有座椅支撑轴31,座椅36设置于车架1上方,座椅36通过连杆35与支撑轴31连接,支撑轴31上设置有齿轮Ⅱ 33,前轴7上设置有与齿轮Ⅱ 33相啮合的齿轮Ⅰ 32,翻转机构安装于车架1上,其驱动后轴6与前轴7同步且相互反向转动,两个动力机构安装于车架1上,动力机构驱动同侧的前轮3、后履带行走机构8及前履带行走机构9转动。当翻转机构驱动前轮架5与后轮架4位于竖直状态时,两个前轮3及各个万向脚轮2与地面接触,此时动力机构驱动前轮3转动,可以使助力车在平地行使。当翻转机构驱动前轮架5与后轮架4位于水平状态时,后履带行走机构8上的履带Ⅰ 16以及前履带行走机构9上的履带Ⅱ 17与地面接触或履带Ⅰ 16、履带Ⅱ 17以及后轮2和万向脚轮2同时与地面接触,动力机构驱动前履带行走机构9及后履带行走机构8动作,此时可以满足爬楼梯台阶行驶。当前履带行走机构9向上旋转至与水平方向成一定夹角时,助力车在前进行驶方向即可以攀爬楼梯等台阶,同样原理,当后履带行走机构8向上旋转至与水平方向成一定夹角时,助力车在倒车行驶方向即可以攀爬楼梯等台阶,实现了正面方向及倒车方向均可爬台阶的功能。方便了老年人及残障人员的出行,提高了老年人及残障人员的生活质量。前轮3通过动力机构驱动旋转,其为主动轮,万向脚轮2为从动轮,因此其转向灵活,同时两个前轮3分别由各自独立的动力机构驱动其转动,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其行驶的灵活性。同时当前轴7旋转即前履带行走机构9翻转处于爬楼状态时,通过啮合的齿轮Ⅰ 32及齿轮Ⅱ 33使座椅支撑轴31同步反向转动,在连杆35的作用下,通过设计选择一定的传动比,使座椅36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实现座椅在爬台阶和地面行走时都可处于接近水平状态,提高了驾驶人员乘坐的舒适度。

进一步的,翻转机构包括安装于后轴6上的后蜗轮18、安装于前轴7上的前蜗轮19、沿前后方向转动安装于车架1中的传动轴34、分别安装于传动轴34前后两端的后蜗杆20及前蜗杆21以及安装于传动轴34中间部位的中间蜗轮22,后蜗杆20与后蜗轮18相啮合,前蜗杆21与前蜗轮19相啮合,主动蜗杆23转动安装于车架1上且其与中间蜗轮22相啮合,主动蜗杆23传动连接于电机,后蜗轮18与前蜗轮19的螺旋旋向相反。电机驱动主动蜗杆23转动,从而通过中间蜗轮22驱动传动轴34转动,传动轴34通过两端的后蜗杆20及前蜗杆21驱动后蜗轮18及前蜗轮19旋转,由于后蜗轮18与前蜗轮19的螺旋旋向相反,因此后轴6及前轴7旋转方向相反,因此实现了后履带行走机构8及前履带行走机构相对翻转收纳及相对翻转展开。

动力机构可以为如下结构,其包括转动安装于车架1左右两侧的主传动轴24,主传动轴24上自内向外分别安装有主动链轮Ⅰ 25、主动链轮Ⅱ 27及主动链轮Ⅲ 29,前轮链轮26转动安装于前轴3上,前轮链轮26与前轮3同轴连接且其通过链条与主动链轮Ⅰ 25传动连接,前履带链轮30转动安装于前轴7上,前履带链轮30与前履带行走机构9相连且其通过链条与主动链轮Ⅲ 29传动连接,后履带动链轮28转动安装于后轴6上,后履带动链轮28与后履带行走机构8相连且其通过链条与主动链轮Ⅱ 27传动连接。由于主传动轴24传动连接于电机,因此电机驱动主传动轴24旋转,通过链条可以带动前轮3、后履带行走机构8及前履带行走机构9动作,实现平路行驶或爬坡。

进一步的,后履带行走机构8可以为如下结构,其包括分别转动安装于后轮架4上的胀轮Ⅰ 12、转动安装于后轴6上后履带驱动轮10,履带Ⅰ 16包绕于胀轮Ⅰ 12及后履带驱动轮10上,履带Ⅰ 16下端形成与地面接触的工作段,若干压轮Ⅰ 14转动安装于后轮架4上,压轮Ⅰ 14的下端与履带Ⅰ 16的工作段的上端相接触。后履带驱动轮Ⅰ转动,驱动履带Ⅰ 16围绕胀轮Ⅰ 12旋转,同时压轮Ⅰ 14作用于履带Ⅰ 16上,起到支撑作用,使履带Ⅰ 16与地面接触部位不易变形,确保后履带行走机构8在爬台阶过程中的行走稳定性。前履带行走机构9可以为如下结构,其包括分别转动安装于前轮架5上的胀轮Ⅱ 13、转动安装于前轴7上前履带驱动轮11,履带Ⅱ 17包绕于胀轮Ⅱ 13及前履带驱动轮11上,履带Ⅱ 17下端形成与地面接触的工作段,若干压轮Ⅱ 15转动安装于前轮架5上,压轮Ⅱ 15的下端与履带Ⅱ 17的工作段的上端相接触。前履带驱动轮11转动,驱动履带Ⅱ 17围绕胀轮Ⅱ 13旋转,同时压轮Ⅱ 15作用于履带Ⅱ 17上,起到支撑作用,使履带Ⅱ 17与地面接触部位不易变形,确保前履带行走机构9在爬台阶过程中的行走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