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立胫骨隧道的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9789发布日期:2018-10-26 19:0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建立胫骨隧道的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最常见且十分严重的运动创伤之一,前交叉韧带撕裂引起膝关节不稳,治疗不当将引起膝关节功能严重障碍,因此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重建一直是骨科和运动创伤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微创手术是一项新兴的微创骨科手术,这种方法难度较大且操作精细,需要用到专门的器械。但相对于传统开放式手术,在韧带重建时能保持膝关节囊的完整性,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发生率低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手术中用到的一种专用手术器械便是交叉韧带定位器,现有常用的交叉认定定位器包括有一个末端带有倒钩或定位针的定位部和一个具有导向作用的导向部构成,导向部正对所述倒钩或定位针。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内窥镜的辅助,将定位部的倒钩或定位针在胫骨的内侧进行定位,然后导向部引导钻头在胫骨上钻出胫骨隧道,最后穿过钢丝进行固定。然而这种定位器的套筒内的导针仅能对定位针进行定位对准,而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定位器定位点往往偏高,位于正常止点前上方,不仅需要使导针对准定位针进行定位还需要调节导针的角度对准定位孔中心点进行定位;夹持部的夹持孔径较小,仅能固定导针而难以固定套筒,在使用不同型号导针时需要重新固定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手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立胫骨隧道的导向装置,装置包括C型臂、握持部、定位套筒a、定位套筒b和导针。C型臂一端为定位端,一端设置有刻度,可以调节定位角度;握持部结构于现有导向器类似,设置有限位旋钮、C型臂定位槽、限位按钮和定位套筒安装位;定位套筒部分由外到内分为定位套筒a、定位套筒b和导针3层。相对于传统导向器关节内定位点确定效率较低、定位套筒容易滑脱、工作效率低的缺点,本装置过关节内定位点选择余地大,可以较有效的提高定位效率,定位套筒固定于骨面时固定效果较好,导针钻入完成后,无需拆卸导向器即可进行后续扩孔操作,简化步骤,有效的提高了效率。

优选的,所述C型臂一端为定位端,由定位尖点、定位孔和标记线槽构成。所述的定位尖点不仅可以使装置固定于胫骨上,还可以起到定位点作用,方便在定位孔无法有效定位的情形下进行定位,提高定位成功率;所述的标记线槽位于定位端两侧,可以作为定位时的标记线使用,进一步提高定位成功率。

优选的,所述握持部的定位套筒安装位上安装有调节档片,可以在需要时调节定位套筒轴线对准C型臂定位尖点或定位孔,提高定位成功率;所述的定位套筒安装位截面造型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矩形或圆形。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档片近似工字型,一端为档片功能端,位于定位套筒安装位内,用于夹持定位套筒,另一端为操作端,位于与定位套筒安装位开口相对一侧。

优选的,所述的定位套筒a由异型定位端、夹持端、定位套筒b过孔和套筒a限位端构成。所述的异型定位端截面为矩形,其顶端设置有定位斜面,该斜面与套筒轴线成一定角度(默认为60°),增加定位时与骨面的接触面积,同时保证导针钻入时与胫骨轴线大致呈30°左右的角度,提高固定效果;所述的定位斜面上均匀分布有定位尖齿,可以加强定位套筒a固定于胫骨骨面时的固定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套筒a外形以近似立方体造型进行说明,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和效果采用立方体造型或柱型。

效果相同并改进的,异型定位端定位齿可采用以定位套筒b过孔轴线为中心的放射刀刃状定位齿,其开刃方向垂直于定位斜面,每片刀刃状定位齿的利刃朝向不同方向,可保证固定于骨面的同时,增强防滑效果。

优选的,所述的定位套筒b由柱状筒身和套筒b限位端构成,其内部为中通的导针过孔。所述的筒身直径和定位套筒a上的套筒b过孔直径匹配,所述的导针过孔直径与导针直径匹配。在导针建立隧道完成后,只将套筒b取下,并采用空心钻顺导针插入套筒a上的套筒b过孔即可进行扩孔工作,无需将整个装置取下,再重新进行定位,从而隧道方向错位,影响手术进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针一般采用标准的克氏针(如2mm克氏针)。本实用新型有效的改善了定位点选取时局部效果不佳的情况,增强了定位防脱功能,较好的减少了定位时间和操作步骤,减轻了操作者的工作强度,较有效的提高了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图1导向装置整体示意图。

图2导向装置C型臂结构示意图

图3导向装置握持部结构示意图。

图4导向装置调节挡片结构示意图。

图5导向装置定位套筒a结构示意图。

图6异型定位端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7导向装置定位套筒b结构示意图。

其中1.C型臂,2.握持部,3.定位套筒a,4.定位套筒b,5.导针;11.定位尖点,12.定位孔,13.标记线槽,14.定位刻度;21.限位旋钮,22.C型臂定位槽,23.调节档片,24.限位按钮,25.定位套筒安装位;31.异型定位端,32.夹持端,33.定位套筒b过孔,34.套筒a限位端;41.导针过孔,42.套筒b限位端;231.档片功能端,232.档片操作端,311.定位斜面,312.定位尖齿,313.放射刀刃状定位齿;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作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施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根据图1-7所示的一种用于建立胫骨隧道的导向装置,为组合式结构,由C型臂1、握持部2、定位套筒a3、定位套筒b4和导针5组成。

所述的C型臂1一端为定位端,一端设置有刻度14,可以调节定位角度。所述定位端由定位尖点11、定位孔12和标记线槽13构成,定位尖点11不仅可以使装置固定于胫骨上,还可以起到定位点作用,方便在定位孔12无法有效定位的情形下进行定位,提高定位成功率;标记线槽13位于定位端两侧,可以作为定位时的标记线使用,进一步提高定位成功率。

所述的握持部2结构于现有导向器类似,设置有限位旋钮21、C型臂定位槽22、限位按钮24和定位套筒安装位25。所述定位套筒安装位上安装有调节档片23,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定位套筒a3轴线对准C型臂定位尖点11或定位孔12,提高定位成功率;所述的定位套筒安装位25截面造型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矩形或圆形(本实用新型以矩形示例说明);所述的调节档片23近似工字型,一端为档片功能端231,位于定位套筒安装位25内,用于夹持定位套筒a3,另一端为操作端232,位于与定位套筒安装位25开口相对一侧。

所述的定位套筒部分由外到内分为定位套筒a3、定位套筒b4和导针5三层。所述的定位套筒a3由异型定位端31、夹持端32、定位套筒b过孔33和套筒a限位端34构成。所述的异型定位端31截面为矩形,其顶端设置有定位斜面311,该斜面与套筒轴线成一定角度(默认为60°),增加定位时与骨面的接触面积,同时保证导针5钻入时与胫骨轴线大致呈30°左右的角度,提高固定效果;所述的定位斜面311上均匀分布有定位尖齿312,可以加强定位套筒a3固定于胫骨骨面时的固定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套筒a3外形以近似立方体造型进行说明,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和效果采用立方体造型或柱型。

由于部分患者胫骨骨面弧度较大,使用定位尖齿312时可与骨面接触的尖齿312较少,降低了固定效果。这种情况下,可采用效果相同并改进的以定位套筒b过孔33轴线为中心的放射刀刃状定位齿313,其开刃方向垂直于定位斜面311,每片刀刃状定位齿313的利刃朝向不同方向,可保证固定于骨面的同时,增强防滑效果。

所述的定位套筒b4由柱状筒身和套筒b限位端42构成,其内部为中通的导针过孔41。

需注意的是,所述的套筒b4筒身直径和定位套筒a3上的套筒b过孔33直径匹配,所述的导针过孔41直径与导针5直径匹配。

实施例2

一种用于建立胫骨隧道的导向装置,在使用前,要先将装置中组件进行消毒处理;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将C型臂1和握持部2组合,呈一定角度,将C型臂定位尖点11一端插入预先切好的小口,并在关节镜的配合下确定胫骨隧道出口,根据实际需要在标记线槽13的辅助定位下使用定位尖点11或定位孔12进行定位,隧道出口确定后,调整档片23使套筒a3轴线对准定位尖点11或定位孔12(取决于哪个在作为定位点用),将套筒a3定位斜面311与胫骨骨面抵死,该斜面的角度及斜面上的定位尖齿312或放射刀刃状定位齿313可以保证固定效果,不易打滑。

固定完成后,将套筒b4插入套筒b过孔33,然后将固定于医用手枪钻上的导针5插入导针过孔41即可开始隧道打通工作。

使用导针5打通隧道后,无需将导向器装置取下,只需将套筒b4从套筒a3中抽出,然后使用空心钻顺导针5扩孔即可。需注意的是,空心钻的直径与套筒b4直径应相同。隧道建立完成后,将装置取下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专利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