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ICC置管专用扩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1315发布日期:2018-08-14 17:58阅读:22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ICC置管专用扩皮针。



背景技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肿瘤化疗患者安全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在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明显提高了操作成功率,已越来越多的运用于肿瘤化疗患者。但经过不断地临床实践发现在PICC置管操作过程中,传统扩皮刀扩皮常常不能一次扩皮成功,需多次才能完成扩皮,并且置管者会下意识地扩大扩皮范围,从而加重局部皮肤损伤,导致局部渗血较多,伤口愈合的时间延长,增加了患者的不适和疼痛感,并且会导致PICC置管术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导管脱出、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可能;另外,扩皮针的手柄长度不能够调节,不能根据作业人员手的大小而调节,从而导致作业人员操作的不便,针套和针体没有固定的连接结构,针套只是单纯的套接在针体上,有时候针套会不小心从针体上滑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为:提供一种操作便利、实用性广泛、连接稳固的PICC置管专用扩皮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PICC置管专用扩皮针,包括针体、针柄、针套;所述的针体一端设有针尖,另一端固定在针柄上;所述的针套套接在针体上;所述的针柄包括固定块和移动块;所述的固定块一侧固定针体,另一侧设有螺纹槽;所述的螺纹槽内设有弹性体;所述的移动块一侧设有螺纹柱;所述的移动块通过螺纹柱螺纹连接在固定块的螺纹槽内;所述的螺纹柱的端部抵压弹性体。

进一步,所述的弹性体为弹簧。

进一步,所述针柄的固定块一端设有环形螺纹槽;所述的针套的一端设有环形内螺纹环;所述的针套通过环形内螺纹环螺纹连接在环形螺纹槽上。

进一步,所述针套呈锥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针体上的针尖呈20°的斜面。

进一步,所述针体长3至5cm。

进一步,所述针柄的截面为长1.4至1.6cm、宽为0.9至1.1cm的长方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针体的直径为1.35mm,周长2.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针柄包括固定块和移动块,通过移动块的旋转可以调节整个针柄的长度,从而符合不同操作人员的操作需求,另外通过弹性体和移动块端部的抵压保证了移动块连接的稳固性。

2.本实用新型的针套通过环形内螺纹环螺纹连接在环形螺纹槽上,保证了针套和针体的连接稳固性。

3.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符合置管者日常持针的习惯,力度易于掌握控制;提高了PICC置管推送血管鞘的成功率;明显降低了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导管脱出、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减轻局部损伤,减少局部出血量;减轻了患者的不适及疼痛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针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针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实现要素: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3所示,一种PICC置管专用扩皮针,包括针体1、针柄2、针套3。所述的针体1一端设有针尖11,另一端固定在针柄2上。所述的针套3套接在针体1上。所述的针柄2包括固定块22和移动块21。所述的固定块22一侧固定针体1,另一侧设有螺纹槽212。所述的螺纹槽212内设有弹性体213。所述的移动块22一侧设有螺纹柱221。所述的移动块22通过螺纹柱221螺纹连接在固定块21的螺纹槽212内。所述的螺纹柱221的端部抵压弹性体213。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弹性体213为弹簧。进一步优选,所述针柄2的固定块21一端设有环形螺纹槽211。所述的针套3的一端设有环形内螺纹环31。所述的针套3通过环形内螺纹环31螺纹连接在环形螺纹槽211上。进一步优选,所述针套3呈锥形结构。进一步优选,所述针体1上的针尖呈20°的斜面。进一步优选,所述针体1长3至5cm,具体可优选4cm。进一步优选,所述针柄2的截面为长1.4至1.6cm、宽为0.9至1.1cm的长方形结构,具体可优选长为1.5cm,宽为1.0cm。进一步优选,所述针体1的直径为1.35mm,周长2.2mm。

本实用新型的针柄2包括固定块21和移动块22,通过移动块22的旋转可以调节整个针柄2的长度,从而符合不同操作人员的操作需求,另外通过弹性体213和移动块22端部的抵压保证了移动块22连接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的针套3通过环形内螺纹环31螺纹连接在环形螺纹槽211上,保证了针套3和针体1的连接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提高了PICC置管推送血管鞘的一次成功率:传统手术刀扩皮方法取决于置管者的熟练度及习惯,常常不能一次性扩皮到位,血管鞘不能一次送入成功,需重新扩皮后再次送鞘,会使患者的情绪紧张,引起血管挛缩,皮肤紧张,导致送管困难,操作时间延长,增加了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和局部感染的机率。而PICC置管专用针体1的直径1.35mm,周长2.2mm,4.5Fr血管鞘的内径为2mm,人体表皮厚度约为0.1mm,真皮厚度可达0.4-2.4mm,使用PICC置管专用扩皮针针尖斜面的二分之一扩皮后,正好使4.5Fr血管鞘顺利通过,提高了PICC置管推送血管鞘的一次成功率。可以减轻局部损伤,减少局部出血量:在B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过程中,置管者将导丝送入15-20cm,退出穿刺针后,有很多患者会出现渗血不止的情况,当时用传统手术刀扩皮的话会造成局部视野不清,扩皮范围难以精确掌握,常常不能一次性扩皮到位,置管者为了争取一次性扩皮到位,会下意识地扩大扩皮范围,手术刀进皮角度过深过大,损伤皮下组织层,加重了局部皮肤的损伤,加大了局部出血量,增加了置管术后维护的次数,延迟伤口愈合的时间,提高了住院费用及护理工作量,导致PICC导管脱出的机率大大提高。而PICC置管专用扩皮针操作方便,符合置管者日常持针的习惯,力度易于掌握控制,扩皮深度、范围固定。避免了过大、过深扩皮的情况,减轻了局部的损伤,减少了局部出血量。减轻了患者的不适及疼痛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PICC置管专用扩皮针扩皮切口小于2mm,仅切开皮肤表皮,未伤及真皮层及皮下组织,扩皮后推送血管鞘相对容易,减轻了局部组织损伤,皮肤伤口愈合快,患者的不适及疼痛感明显减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