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导线折损的一次性医用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7470发布日期:2019-02-10 23:2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防止导线折损的一次性医用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防止导线折损的一次性医用保护套。



背景技术: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腔镜下手术方法应用越来越多。而腔镜下微创手术需要摄像系统、光导系统、超声电凝刀系统、气腹系统以及特定的手术器械等。

其中,部分设备及仪器导线无法进行消毒灭菌,部分虽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消毒灭菌,但是会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手术中的某些设备还可能出现被污染的情况等。针对上述情况,临床上通常采用折叠式150cm×14cm或200×14cm等不同规格的医用无菌保护套,以将相应的设备或仪器导线装套在该无菌保护套内,从而有效地解决设备及仪器导线无法消毒灭菌或避免被污染的情况。由于在使用医疗设备时,经常会造成仪器导线与仪器的连接部位出现严重折损,由此产生的维修费用可能高达数十万元,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导线折损的一次性医用保护套,可在对设备及仪器导线进行消毒灭菌的同时保护仪器导线与仪器的连接部位不受折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防止导线折损的一次性医用保护套,用于保护仪器导线,包括保护套主体,所述保护套主体的两端开口,保护套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卡线体,所述卡线体固设于所述保护套主体的内壁上,所述卡线体的两端开口并能够用于使仪器导线穿过后包裹住仪器导线与仪器的连接部位。

所述的可防止导线折损的一次性医用保护套中,所述卡线体为柔性可弯折式卡线体。

所述的可防止导线折损的一次性医用保护套中,所述卡线体的横截面为圆形。

所述的可防止导线折损的一次性医用保护套中,所述卡线体包括左壳体、连接座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同时连接所述连接座,且相对于所述连接座对称设置,所述连接座与保护套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围合将仪器导线与仪器的连接部位包裹住。

所述的可防止导线折损的一次性医用保护套中,所述卡线体的长度为30cm-50cm。

所述的可防止导线折损的一次性医用保护套中,所述卡线体距离所述保护套主体的端口的最小距离为10cm-20cm。

所述的可防止导线折损的一次性医用保护套中,所述保护套主体为可折叠式保护套主体。

所述的可防止导线折损的一次性医用保护套中,所述保护套主体的两端口均设置有封口绳带。

所述的可防止导线折损的一次性医用保护套中,所述保护套主体的两端口均设置有绳带通道,所述封口绳带穿设于所述绳带通道内,且所述封口绳带的两端伸出所述绳带通道设置。

所述的可防止导线折损的一次性医用保护套中,所述绳带通道与所述保护套主体的内部不连通。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防止导线折损的一次性医用保护套,包括保护套主体,所述保护套主体的两端开口,保护套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卡线体,所述卡线体固设于所述保护套主体的内壁上,所述卡线体的两端开口并能够用于使仪器导线穿过后包裹住仪器导线与仪器的连接部位。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保护套主体的内壁上设置卡线体,通过卡线体将仪器导线与仪器的连接部位包裹住,使得连接部位能够平滑弯折,方便医生持握并省力,从而可有效避免仪器导线与仪器的连接部位折损,减少维护费用,同时也方便医生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医用保护套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医用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医用保护套中,所述卡线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防止导线折损的一次性医用保护套,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防止导线折损的一次性医用保护套,用于保护仪器导线,包括保护套主体1,所述保护套主体1的横截面呈圆形,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主体1的尺寸为200×14cm,在使用时将保护套主体1套在仪器导线上,可以有限解决设备及仪器导线无法消毒灭菌或避免被污染的情况,例如在使用腔镜摄像头、光源导线这些医疗器械时,可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套主体1将其导线套住,从而起到无菌环境操作的作用。

进一步来说,所述保护套主体1的两端开口,方便仪器导线的穿入,保护套主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卡线体11,所述卡线体11固设于所述保护套主体1的内壁上,所述卡线体11的两端开口并能够用于使仪器导线穿过后包裹住仪器导线与仪器的连接部位。

具体来说,当医生需要使用医疗器械时,例如腔镜摄像头,首先将保护套主体1套在腔镜摄像头导线上,具体实施时,将所述腔镜摄像头导线穿过所述卡线体11,使得腔镜摄像头导线与腔镜摄像头的连接部位被所述卡线体11包裹住,从而使得连接部位的弯折角度不会过大,达到减少仪器导线与仪器的连接部位的磨损的目的。

进一步来说,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述卡线体11为柔性可弯折式卡线体,在使用时,不会明显限制医生操作医疗器械,可随医生的动作而随意变形,进一步方便医生的操作。

请参阅图3,所述卡线体11的横截面为圆形,卡线体11的横截面的半径略大于仪器导线的直径,方便仪器导线的穿入,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仪器导线的位置,进一步达到减少仪器导线与仪器的连接部位的磨损的目的。

请继续参阅图3,所述卡线体11包括左壳体111、连接座112和右壳体113,所述左壳体111和右壳体113同时连接所述连接座112,且相对于所述连接座112对称设置,所述连接座112与保护套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左壳体111和右壳体113围合将仪器导线与仪器的连接部位包裹住。

具体来说,所述左壳体111和右壳体113均为柔性材质,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正常情况下,左壳体111和右壳体113围合在一起,在需要将仪器导线与仪器的连接部位包裹时,只需轻微拨开所述左壳体111或所述右壳体113,使导线穿过即可,在导线穿过后,左壳体111和右壳体113即自动复位并将仪器导线与仪器的连接部位包裹住,从而起到保护作用,且由于左壳体111和右壳体113均具有弹性,所以可有效的包裹住仪器导线与仪器的连接部位,而且能对仪器导线的位置起到一定的限定作用,进一步达到了减少仪器导线与仪器的连接部位的磨损的目的。

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卡线体11的长度为30cm-50cm,所述卡线体11距离所述保护套主体1的端口的最小距离为10cm-20cm,使得保护套套在仪器导线上时,仪器导线与仪器的连接部位基本正好处于卡线体11内,且保证卡线体11能完美包裹住仪器导线与仪器的连接部位。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方便快捷地折叠收缩保护套主体1,使装套仪器导线时更加便利,该保护套主体1为可折叠式保护套主体。优选地,保护套主体1的材质可以是聚乙烯、聚碳酸 酯、聚亚胺酯。这些材质柔软度适中,较适宜折叠使用,便于装套光缆导线。

进一步来说,所述保护套主体1的量端口均设置有封口绳带12,所述保护套主体1的两端口均设置有绳带通道(图中未示出),所述封口绳带12穿设于所述绳带通道内,且所述封口绳带12的两端伸出所述绳带通道设置,在手术中更换镜头后,直接拉紧所述封口绳带12即可方便迅速的收紧保护套,能够避免手术前连接腔镜镜头时及手术中改换镜头时对手术器械可能造成的污染,从而有效节省了手术前的准备时间,提高了手术的效率。

更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穿设相应的系带,保证相应系带与保护套主体1隔开,不影响在保护套主体1内装套仪器导线,上述保护套主体1是中空的;此外,所述绳带通道与该保护套主体1的内部不连通,因此,能够有效实现控制保护套主体1的套装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保护套主体的内壁上设置卡线体,通过卡线体将仪器导线与仪器的连接部位包裹住,使得连接部位能够平滑弯折,从而可有效避免仪器导线与仪器的连接部位折损,减少维护费用,同时也方便医生的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