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8477发布日期:2019-04-03 00:4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眼睛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眼睛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上越来越多的3C产品问世,造成现代人过度用眼的问题,眼睛的相关疾病则随之增加,如近视、远视、老花眼、斜视、弱视等,一般过度使用眼睛后,负责调节眼睛看远、看近的眼部肌肉(又称睫状肌)便会过度紧绷,而眼部肌肉若无法放松则会造成眼睛看近或看远无法清楚。

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I517847号,为一种眼睛训练装置,包含:一壳座;一配戴单元,将该壳座可取下地配戴于使用者的头部;及两个自动训练单元,分别与该壳座结合安装而分别对应使用者的两只眼睛,每一个自动训练单元包括多个分别具有不同度数的镜片,以及一个可被驱动而变换所述镜片的位置以使其中一个镜片对准使用者的其中一只眼睛的电动换位机构;每一个电动换位机构具有一个供所述镜片间隔安装的盘件,以及一个可被驱动而带动该盘件移动以变换所述镜片位置的驱动件,通过所述电动换位机构可变换所述镜片的位置,可迫使用户的眼部肌肉配合不同度数的镜片做运动,使眼部肌肉能保持较佳的调节力,可舒缓眼部肌肉过度紧绷而产生的眼睛相关疾病的问题,然而,该眼睛训练装置1在使用时,请参阅图1所示,使用者需先行配戴适合自己眼睛度数的眼镜10,如近视、远视、老花眼、斜视、弱视等各种不同功能的眼镜10,使视力在正常值下,再戴上该眼睛训练装置1来使用,以达到训练眼部肌肉活动的功效,而习知的眼睛训练装置1的使用,用户须先行戴上自己的眼镜10后再戴上该眼睛训练装置1,头部配戴二种物件(眼镜10及眼睛训练装置1),在配戴使用上较为麻烦且不便,故仍有进步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轻松又方便的眼睛训练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眼睛训练装置,包括有:一前壳座,该前壳座设有二个分别对应使用者眼睛的透视开口,该前壳座的顶面上对应于二透视开口的位置各设有一调整孔;二组自动训练单元,设于该前壳座内,二组自动训练单元分别对应于该前壳座的二个透视开口位置,该自动训练单元设有电动换位机构,该电动换位机构与一电路控制面板电性连接,该电动换位机构连动一转盘旋转,该转盘上设有多个不同度数的镜片,该自动训练单元设有一调整旋钮,该调整旋钮设于该前壳座的调整孔上;一后壳座,与该前壳座相互对应结合,该后壳座上对应于该前壳座的二个透视开口位置上分别设有观测口,该后壳座的中间底部设有一跨置于使用者鼻梁上的鼻托部;一配戴单元,设于该前壳座与该后壳座上;该后壳座的内侧面中间部位设有一定位凸体,该定位凸体上设有螺孔,一配镜单元设于该后壳座的内侧面,该配镜单元设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上设有一与该后壳座的定位凸体相对应的定位嵌孔,一螺接件螺固于该后壳座的螺孔内,将该配镜单元固设于该后壳座的内侧面上,该配镜单元的固定座上设有一调整钮,该固定座的二侧分别设有一调整架,二调整架上分别设有一配镜座,该配镜座上设有多个定位卡片,二配镜片分别卡设于二配镜座上。

该前壳座的正面上设有一接收孔,该前壳座内部对应于该接收孔位置设有一接收器,该接收器与该电路控制面板电性连接,该前壳座上设有一USB插接孔,一行动电源由一传输线连接至该前壳座的USB插接孔上,一遥控器由该接收器接收讯号,并由该电路控制面板控制该自动训练单元动作。

该前壳座上设有一扣接部,该后壳座的两侧各设有一扣接部,该配戴单元包括一横束带与一上束带,该上束带的一端与该横束带连接并垂直设置,该横束带的二端及该上束带的另一端上均设有一扣接件,该上束带的扣接件扣持于该前壳座的扣接部上,该横束带两端的扣接件扣持于该后壳座两侧的扣接部上。

该前壳座内设有多个固接凸柱,该后壳座上对应于该前壳座的固接凸柱位置均设有穿孔,该穿孔内穿设有螺固元件,该螺固元件螺固于该前壳座的固接凸柱上。

该后壳座的顶缘设有一供使用者额头贴靠的上靠持缘,该后壳座的底缘两侧各设有一供使用者脸颊贴靠的下靠持缘。

该配镜片为近视配镜片、远视配镜片、老花配镜片、散光配镜片、斜视配镜片或弱视配镜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接件将配镜单元固设于后壳座的内侧面,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眼睛问题选用不同的配镜单元,本实用新型用配镜单元取代了眼镜,使得使用者无需另行配戴眼镜,裸视即可使用本实用新型,达到使用轻松又方便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二观测口及二透视开口分别对准使用者的二眼睛,使用者可以通过自动训练单元的电动换位机构动作来带动转盘旋转,让使用者的眼睛通过配镜单元及自动训练单元的不同度数的镜片分别观看东西一段时间,从而可迫使眼部肌肉运动而让眼部肌肉能保持较佳的调节力,且本实用新型可依使用者的眼睛状况与疾病于配镜单元的配镜座上放入适合使用者眼睛问题的配镜片,借由不同功能的配镜片的设置来矫正使用者配戴后的眼睛视力的清晰度,再依使用者二眼的瞳孔与瞳孔间的距离由调整钮的旋转来带动二调整架呈相对位移,进而调整二配镜座的间距,使二配镜座的间距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眼睛需求,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习知眼睛训练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配镜单元的调整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配戴于使用者头部的使用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动训练单元搭配遥控器的使用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眼睛训练装置 10眼镜

2 前壳座 20透视开口 21接收孔

22接收器 23电路控制面板 24 USB插接孔

25调整孔 26扣接部 27固接凸柱

3 自动训练单元 30电动换位机构 31转盘

32镜片 33调整旋钮

4 后壳座 40观测口 41上靠持缘

42下靠持缘 43鼻托部 44定位凸体

45螺孔 46穿孔 47螺固元件

48扣接部

5 配镜单元 50固定座 51定位嵌孔

52螺接件 53调整钮 54调整架

55配镜座 56定位卡片 57配镜片

6 配戴单元 60横束带 600扣接件

61上束带 610扣接件

7 行动电源 70传输线

8 遥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的使用目的与功效,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兹举出较佳可行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所示,详述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包括有:一前壳座2,该前壳座2设有二个分别对应使用者眼睛的透视开口20,该前壳座2的正面上设有一接收孔21(如图4所示),该前壳座2内部对应于该接收孔21位置设有一接收器22,该接收器22与一电路控制面板23电性连接,该前壳座2上设有一USB插接孔24,该前壳座2的顶面上对应于二透视开口20的位置各设有一调整孔25,该前壳座2上设有一扣接部26,该前壳座2内设有多个固接凸柱27;二组自动训练单元3,设于该前壳座2内,二组自动训练单元3分别对应于该前壳座2的二个透视开口20位置,该自动训练单元3设有电动换位机构30,该电动换位机构30与一电路控制面板23电性连接,该电动换位机构30连动一转盘31旋转,该转盘31上设有多个不同度数的镜片32,该自动训练单元3设有一调整旋钮33,该调整旋钮33设于该前壳座2的调整孔25上(该自动训练单元3为先前技术,故其细部结构不再赘述);一后壳座4,与该前壳座2相互对应结合,该后壳座4上对应于该前壳座2的二个透视开口20位置上分别设有观测口40,该后壳座4的顶缘设有一上靠持缘41,该上靠持缘41供使用者的额头贴靠,该后壳座4的底缘两侧各设有一下靠持缘42,该下靠持缘42供使用者的脸颊贴靠,该后壳座4的中间底部设有一鼻托部43,该鼻托部43供跨置于使用者的鼻梁上,该后壳座4的内侧面中间部位设有一定位凸体44,该定位凸体44上设有一螺孔45,该后壳座4上对应于该前壳座2的固接凸柱27位置均设有一穿孔46,该穿孔46内穿设有螺固元件47,该螺固元件47螺固于该前壳座2的固接凸柱27上,该后壳座4的两侧各设有一扣接部48;一配镜单元5,设于该后壳座4的内侧面,该配镜单元5设有一固定座50,该固定座50上设有一与该后壳座4的定位凸体44相对应的定位嵌孔51,一螺接件52螺固于该后壳座4的螺孔45内,该固定座50上设有一调整钮53,该固定座50的二侧分别设有一调整架54,二调整架54上分别设有一配镜座55,该配镜座55上设有多个定位卡片56,二配镜片57分别卡设于二配镜座55上;一配戴单元6,设于该前壳座2与该后壳座4上,该配戴单元6由一横束带60与一上束带61所组成,该上束带61的一端与该横束带60连接并垂直设置,该横束带60的二端及该上束带61的另一端上均设有一扣接件600、610,该上束带61的扣接件610扣持于该前壳座2的扣接部26上,该横束带60两端的扣接件600扣持于该后壳座4两侧的扣接部48上;一行动电源7(如图3所示),由一传输线70连接至该前壳座2的USB插接孔24上;一遥控器8(如图3所示),可控制该自动训练单元3动作,该遥控器8上设有多个按钮,如此,即为一眼睛训练装置。

组装时,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将二自动训练单元3组设于前壳座2内,分别使其调整旋钮33设于前壳座2顶面的调整孔25上,借由调整旋钮33的旋紧与放松可调整二自动训练单元3的设置间距,再将后壳座4靠合于前壳座2上,使后壳座4的穿孔46对正于前壳座2的固接凸柱27上,借由螺固元件47穿设于后壳座4的穿孔46并螺固于前壳座2的固接凸柱27上,将前壳座2与后壳座4固设为一体,而后壳座4的观测口40则对正于前壳座2的透视开口20,再将配镜单元5组设于后壳座4的内侧面,后壳座4的定位凸体44则设入于配镜单元5的固定座50上的定位嵌孔51内,再借由螺接件52螺锁于后壳座4的螺孔45内,将配镜单元5固设于后壳座4的内侧面上,另将配戴单元6的横束带60二端的扣接件600扣持于后壳座4两侧的扣接部48上,再将配戴单元6的上束带61另一端的扣接件610扣持于前壳座2顶面的扣接部26上,如此,即可完成整体的组装。

使用时,请参阅图3至图8所示,将行动电源7由传输线70插接于该眼睛训练装置的USB插接孔24上,当欲进行眼睛训练时,先依使用者二眼的瞳孔与瞳孔间的距离来调整设于前壳座2内的自动训练单元3,调整时仅须旋松前壳座2上的调整旋钮33,即可借由调整旋钮33来移动前壳座2内的自动训练单元3,自动训练单元3调整至所须的位置后,将调整旋钮33予以旋紧即可定位,另依使用者的眼睛状况与疾病于配镜单元5的配镜座55上放入适合使用者眼睛问题的配镜片57,如近视配镜片、远视配镜片、散光配镜片、斜视配镜片或弱视配镜片等,借由不同功能的配镜片57的设置来矫正使用者配戴后的眼睛视力的清晰度,再依使用者二眼的瞳孔与瞳孔间的距离由调整钮53的旋转来带动二调整架54呈相对位移,进而调整二配镜座55的间距,于配镜座55上插设入使用者眼睛所需的种类与度数的配镜片57,用户通过配镜单元5的设置使眼睛视力调整至正常值,再将该眼睛训练装置的配戴单元6套设于用户的头部上,使该眼睛训练装置的后壳座4的上靠持缘41贴靠于使用者的额头,后壳座4的二下靠持缘42则贴靠于使用者的二脸颊上,可将该眼睛训练装置稳固的配戴于使用者的脸部上,使用者的二眼睛分别对准后壳座4的二观测口40与前壳座2的二透视开口20,而二组自动训练单元3上的其中一镜片32分别对准于相对正的二透视开口20及二观测口40位置,可经由配镜单元5的配镜片57及自动训练单元3的镜片32观看外部东西,当眼睛通过自动训练单元3的其中一镜片32观看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眼睛已经适应该镜片32的度数,使用者再由遥控器8的按钮按压遥控,由接收器22接收遥控器8的讯号来启动该自动训练单元3的电动换位机构30动作,进而带动转盘31旋转,将转盘31旋转一角度,使转盘32上的另一度数的镜片32对准于相对正的透视开口20及观测口40位置,使眼睛重新适应另一度数的镜片32,迫使眼部肌肉配合不同度数的镜片32做运动,其镜片32旋转的间隔时间及变换位置,如图8所示,二组自动训练单元3的转盘31上分别相对应设有一具有度数+2.0、-2.0、+1.0、-1.0的镜片32,而该遥控器8上设有一STOP(停止动作)、+2.0(按压一下,转盘上+2.0的镜片旋转至透视开口及观测口的对正位置)、-2.0(按压一下,转盘上-2.0的镜片旋转至透视开口及观测口的对正位置)、+1.0(按压一下,转盘上+1.0的镜片旋转至透视开口及观测口的对正位置)、-1.0(按压一下,转盘上-1.0的镜片旋转至透视开口及观测口的对正位置)、A0(按压一下,转盘上+2.0镜片与-2.0镜片间隔5秒变换至透视开口及观测口的对正位置)、A1(按压一下,转盘上+2.0镜片与-2.0镜片间隔3秒变换至透视开口及观测口的对正位置)、A2(按压一下,转盘上+2.0镜片与-2.0镜片间隔2秒变换至透视开口及观测口的对正位置)、A3(按压一下,转盘上+2.0镜片与-2.0镜片间隔1.5秒变换至透视开口及观测口的对正位置)、A4(按压一下,转盘上+2.0镜片与-2.0镜片间隔1秒变换至透视开口及观测口的对正位置)、A5(按压一下,转盘上-1.0镜片与+1.0镜片间隔5秒变换至透视开口及观测口的对正位置)、A6(按压一下,转盘上-1.0镜片与+1.0镜片间隔3秒变换至透视开口及观测口的对正位置)、A7(按压一下,转盘上-1.0镜片与+1.0镜片间隔2秒变换至透视开口及观测口的对正位置)、A8(按压一下,转盘上-1.0镜片与+1.0镜片间隔1.5秒变换至透视开口及观测口的对正位置)、A9(按压一下,转盘上-1.0镜片与+1.0镜片间隔1秒变换至透视开口及观测口的对正位置)、M1.0(按压一下,-1.0镜片转到透视开口及观测口的对正位置,再单击,+1.0镜片转到透视开口及观测口的对正位置)、M2.0(按压一下,+2.0镜片转到透视开口及观测口的对正位置,再单击,-2.0镜片转到透视开口及观测口的对正位置)等按钮,用户可随自己喜好及须求借由遥控器8上的各个按钮来控制自动训练单元3上的各镜片32的变换位置及欲变换的间隔时间,其变换间隔时间及变换位置可依不同需求做调整,不受限于该实施范例,由此可知,借由本实用新型该眼睛训练装置的使用,可迫使使用者眼部肌肉运动,进而让眼部肌肉能维持较佳的调节力,可达到舒缓眼部肌肉过度紧绷而产生的眼睛问题,且本实用新型于后壳座4内侧面设有配镜单元5,可适合各种不同眼睛问题的人使用,使用者无需另行配戴眼镜,裸视即可使用,使用时轻松又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已达到所预期的使用目的与功效,且比习知更为理想、实用,上述实施例仅针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而已,此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举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手段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申请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