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型小儿胸部X射线摄影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0097发布日期:2018-09-01 02:5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X射线摄影防护装置,具体属于防护型小儿胸部X射线摄影托。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小儿的胸部X射线摄影检查,一般都是由家长协助小儿在X射线摄影床上摆出符合摄影需要的姿势,由于小儿年龄过小,并不能积极配合工作,通常会乱动或者是哭闹,使X射线摄影图像出现伪影,不清晰,从而影响X射线诊断;并且在X射线摄影中,很少对小儿的其他身体部位进行X射线防护,而对小儿进行的防护也会遇到工作困难,小儿并不配合工作,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因为需要家长协助小儿拍摄,防止小儿乱动,在此过程中家长会受到不必要的X射线的辐射,损伤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护型小儿胸部X射线摄影托,以达到不需要家长协助小儿进行X射线摄影,防止小儿乱动,并对小儿的其他身体部位进行防护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型小儿胸部X射线摄影托,其特征在于:外部设置人体形状的凹槽壳体,所述的壳体固定在摄影床上,为铅板材质,包括头部,颈部,身体,及胳膊;在壳体的底端,小儿的背部位置,开设窗口;在壳体内部内衬有海绵套,海绵套形成小儿容纳腔,同样,在壳体窗口位置设置海绵套窗口,形成胸背部窗;壳体的颈部、胳膊及身体部位的肚脐以下,分别设置有铅橡胶带;所述的铅橡胶带的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另一端通过活动固定方式固定在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海绵套的外层设置有弹性外套,为硅胶套。

进一步的,所述的海绵套在头部位置,设置有向下的凹坑,以适合小儿的头部曲线;所述的海绵套在颈部位置,设置有圆滑的凸起,以适合小儿的颈部曲线;所述的海绵套窗口,边缘平缓连接到摄影床。

进一步的,所述的颈部的铅橡胶带接触下颌处与锁骨处,分别设置为向身体外部凸出的弧形托。

进一步的,所述的活动固定方式为通过魔术贴固定在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的高度为20cm,铅板厚度为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颈部铅橡胶带设置有弧形托,在覆盖住小儿的颈部的同时,还能保证小儿头部及颈部的舒适度;既可以保护小儿的甲状腺、腮腺,还可以防止小儿低头,下颌与胸前重叠,影响拍摄效果;身体部位的肚脐以下铅橡胶带覆盖住小儿下身;可以保护小儿的下身部分不受X射线伤害,还可以防止小儿下身乱动情况;胳膊部位的铅橡胶带能够防止小儿胳膊乱动及保护胳膊不受X射线伤害。

(2)头部凹坑与颈部凸起在使小儿舒适的同时,还起到防止小儿上下移动的作用;胸背部窗能够保证通过小儿胸部的X射线不被阻挡,直接进入接收装置,不影响X射线摄影效果。

(3)壳体采用铅板,能够防止X射线从侧面伤害小儿的身体。

(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小儿直接固定在摄影托内进行摄影;不需要家长陪同协助小儿,保护了家长及其他人员免受辐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海绵套;3、胸背部窗;4、橡胶带;5、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型小儿胸部X射线摄影托,其特征在于:外部设置人体形状的凹槽壳体1,所述的壳体1固定在摄影床上,为铅板材质,包括头部,颈部,身体,及胳膊;所述的壳体的高度为20cm,铅板厚度为2mm;在壳体1的底端,小儿的背部位置,开设窗口;在壳体内部内衬有海绵套2,海绵套2形成小儿容纳腔,同样,在壳体窗口位置设置海绵套窗口,形成胸背部窗3;所述的海绵套2的外层设置有弹性外套,为硅胶套;所述的海绵套在头部位置,设置有有向下的凹坑,以适合小儿的头部曲线;所述的海绵套在颈部位置,设置有圆滑的凸起,以适合小儿的颈部曲线;所述的海绵套窗口,边缘平缓连接到摄影床;海绵套的使用,使小儿躺入后感觉舒服,保障小儿胸部X射线摄影的顺利完成,提高X射线检查的成功率;因海绵具有伸缩性,所以可躺下不同身形的小儿;壳体的颈部、胳膊及身体部位的肚脐以下,分别设置有铅橡胶带4;所述的颈部的铅橡胶带接触下颌处与锁骨处,分别设置为向身体外部凸出的弧形托;防止小儿低头,以及保证小儿的头部及颈部的舒适度;所述的铅橡胶带4的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另一端通过通过魔术贴5固定在壳体上;实现重复粘连固定与分开,同时还能控制束缚小儿的松紧度。

在本实用新型应用时,使小儿仰卧躺入海绵套2形成的小儿容纳腔内,调整小儿姿势,使其背部调整在胸背部窗3内,柔软的小儿容纳腔提高了小儿的舒适度,有助于防止小儿哭闹;之后,分别固定好各处铅橡胶带,防止小儿乱动以及保护小儿其余身体部位不受X射线辐射伤害,保证了摄影效果,还避免了X射线对家长的身体伤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