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学生用生物解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8861发布日期:2019-03-30 08:5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学生用生物解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具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学生用生物解剖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学,简称生物,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生物学源自博物学,经历实验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而进入了系统生物学时期。

大学里的生物学通常开设有生物解剖实验课程,让学生自己动手,不仅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生物解剖实验课上,常用到的设备是解剖工作台。

传统的生物解剖工作台,结构简单,解剖过程中产生的血液流淌的到处都是,十分的不卫生,且工作台上的灯光不足,光线昏暗,不利于学生解剖实验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学生用生物解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学生用生物解剖装置,包括支撑台、工作台和支腿,支撑台的顶端设有污血腔和两个第一导轨,污血腔内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一支脚,所有第一支脚的顶端固定连接工作台,污血腔的底壁贯通连接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控制阀,两个第一导轨相互对称的分设在污血腔的左右两侧,第一导轨通过第二支脚固定在支撑台的顶端,第一导轨是T型导轨,每一第一导轨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一导轨之间是滑动连接,第一滑块通过连接带与紧固环固定连接,支撑条的顶端面一侧沿长度方向上均匀的设有若干支撑杆,支撑杆设在第一导轨的外侧,所有支撑杆的另一端共同固定连接第二导轨,第二导轨是T型导轨,第二导轨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二导轨之间是滑动连接,每一第二滑块的底端均固定连接灯座,灯座上设有LED灯,灯座上套设有与LED灯相配合的灯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污血腔内均匀的设有4个或6个第一支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工作台的顶端面高于支撑台的顶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滑块上设有限位螺钉。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连接带是金属链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支撑条的顶端面一侧沿长度方向上均匀的设有2~3个支撑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支撑杆是弧形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紧固环可以通过移动第一滑块来改变相对位置,从而适应各种体积大小的动物,结构简单,调整方便;通过第二滑块可以改变LED灯的位置,便于调整光线,保证学生解剖过程中,有充足的灯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学生用生物解剖装置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学生用生物解剖装置的A-A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台,2-污血腔,3-第一支脚,4-工作台,5-排污管,6-控制阀,7-支腿,8-第一导轨,9-第二支脚,10-第一滑块,11-连接带,12-紧固环,13-支撑杆,14-第二导轨,15-第二滑块,16-灯座,17-LED灯,18-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大学生用生物解剖装置,包括支撑台1、工作台4和支腿7,所述支撑台1的顶端设有污血腔2和两个第一导轨8,所述污血腔2内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一支脚3,所有所述第一支脚3的顶端固定连接工作台4,所述工作台4的顶端面高于支撑台1的顶端面,所述污血腔2的底壁贯通连接排污管5,所述排污管5上设有控制阀6,两个所述第一导轨8相互对称的分设在污血腔2的左右两侧,第一导轨8通过第二支脚9固定在支撑台1的顶端,第一导轨8是T型导轨,每一第一导轨8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一滑块10,所述第一滑块10与第一导轨8之间是滑动连接,第一滑块10上设有限位螺钉,用于固定第一滑块10的位置,第一滑块10通过连接带11与紧固环1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11是金属链带,所述支撑条1的顶端面一侧沿长度方向上均匀的设有若干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是弧形杆,支撑杆13设在第一导轨8的外侧,所有所述支撑杆13的另一端共同固定连接第二导轨14,所述第二导轨14是T型导轨,第二导轨14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二滑块15,所述第二滑块15与第二导轨14之间是滑动连接,每一所述第二滑块15的底端均固定连接灯座16,所述灯座16上设有LED灯17,灯座16上套设有与LED灯17相配合的灯罩18。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若干紧固环12固定动物的肢体,把动物限定在工作台4上,通过移动第二滑块15,改变LED灯17的位置,调整光线,以便解剖过程中有充足的灯光照射,解剖过程中产生的污血直接流进污血腔2,最终从排污管5排出,保证工作台4的干净。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