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穿及肺穿专用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4348发布日期:2019-04-16 23:0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胸穿及肺穿专用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胸穿及肺穿及肺穿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穿及肺穿专用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胸腔穿刺是一种比较常用、方便简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影像学等检查,如果发现患者胸膜腔内有积液,可以通过胸腔穿刺抽取液体,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积液性质,找到疾病的原因。另外,如果胸膜腔内积液过多,也会影响肺部呼吸功能,这都需要抽吸积液,必要时还可以注入药物达到治疗目的。目前,患者在医院接受胸腔穿刺时一般采用的是普通坐椅,患者采用骑跨位坐于椅子上,双上肢搭扶于椅背,头伏在手上,取肩胛线或腋后线7~8肋间,腋中线6~7肋间,腋前线第5肋间进行穿刺操作。上述操作过程存在以下问题:普通坐椅不能调节角度和高度,体位不当时患者常感不适,同时也使得术中有时不能充分暴露术野,亦给术者带来诸多不便。更为重要的是,很多胸穿及肺穿患者往往经历长时间的病情对抗过程,导致该类患者往往体虚且四肢无力,要靠他们自身来抱紧椅背显然是不现实的。很多体虚病人往往在穿刺过程中身体就不自觉下滑,从而影响医患配合及穿刺的顺利实施,不得不重新纠正体位,这些都给穿刺操作带来较大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胸穿及肺穿专用操作平台,其具备构造简单、操作简便快捷、使用舒适度高而成本低的优点,能在确保穿刺操作正常进行的同时,还可适用不同身高患者,并缓解患者在胸穿及肺穿术中坐姿不适感,以便于临床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胸穿及肺穿专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本平台包括供人就坐的台板以及用于使台板远离地面的支脚,台板的一侧处铅垂向上延伸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布置导轨部;所述导轨部为沿患者身体周向环绕布置的圆弧状轨道构造,导轨部的轨面中段处固接有供患者头部搁置的头部托撑垫,且在导轨部的轨面两端处分别布置有一块供患者手臂搁置的手臂托撑垫;本平台还包括用于支撑患者胸口的胸部托撑垫以及用于周向的固定患者身体的紧束带;沿支撑杆杆长方向而由上至下依次套设有第一套环及第二套环;贯穿第一套环环壁而设置第一紧定螺钉孔,第一紧定螺钉螺纹配合于第一紧定螺钉孔处且第一紧定螺钉顶端抵紧于支撑杆上,胸部托撑垫固接于第一套环外壁处且胸部托撑垫的垫面指向患者胸部;贯穿第二套环环壁而设置第二紧定螺钉孔,第二紧定螺钉螺纹配合于第二紧定螺钉孔处且第二紧定螺钉顶端抵紧于支撑杆上,紧束带固定端固接于第二套环外壁处。

优选的,所述手臂托撑垫的底面处铅垂向下延伸有滑块,滑块与导轨部轨面处的导轨槽间构成导向方向为水平环绕患者身体方向的滑轨导向配合;贯穿导轨槽槽壁而设置安装孔,安装孔为腰形孔且其孔长方向与导轨部导向方向同向设置;调节螺钉穿入该安装孔且调节螺钉的螺帽与安装孔相应孔端间构成止口配合,调节螺钉的顶端螺纹固接于滑块处。

优选的,所述手臂托撑垫上凹设有适配人体小臂形状的凹槽,对应患者手部位置的凹槽槽底面处凸设有供患者手握的把手。

优选的,所述胸部托撑垫与第一套环间通过二段式可伸缩的伸缩杆连接彼此;伸缩杆包括固接于第一套环处的第一套管以及套设于第一套管管腔内的第二套管,第一套管处贯穿布置第三紧定螺钉孔,第三紧定螺钉穿过第三紧定螺钉孔且第三紧定螺钉的顶端抵紧于第二套管外壁处。

优选的,本平台还包括起弹性缓冲作用的压缩弹簧组,所述压缩弹簧组的弹性回复方向平行伸缩杆杆长方向;压缩弹簧组的一端固接于胸部托撑垫的背面处,另一端与第二套管相应管端间构成固接配合。

优选的,在支撑杆两侧处的台板板侧处布置有用于供患者腿部卡入的腿部卡槽;所述腿部卡槽槽长方向铅垂设置且槽口朝外设置;所述腿部卡槽槽腔内覆设有一层起柔性托撑功能的软垫层。

优选的,腿部卡槽的一侧槽壁处设置有用于束紧患者小腿的腿部束缚带,腿部束缚带的另一端固定于腿部卡槽另一侧槽壁处预留的锚固点处。

优选的,所述腿部卡槽与台板台面之间平滑过渡。

优选的,以台板的固定支撑杆的一侧为前侧,在台板的后侧处设置“C”字状的弹性卡口,所述弹性卡口与操作车横梁间构成卡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抛弃了传统的采用普通座椅进行胸穿及肺穿操作所导致的诸多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专业化的胸穿及肺穿结构,从而为胸穿及肺穿操作提供标准化的作业平台。具体而言,实际使用时,患者直接坐于台板处,并将双手搁置于手臂托撑垫上,此时患者头部也可直接搁置于头部托撑垫处。在上述三点托撑九尾后,通过调节第一套环而实现胸部托撑垫高度的调节,调节第二套环以实现紧束带束缚高度的调节,通过紧束带沿患者后腰或后背的箍紧缠绕,使得患者身体被紧束带及胸部托撑垫而双向夹持施力,最终确保患者身体被可靠固定于本实用新型处。由于本实用新型对患者双手臂、头部、前胸及后背五个点均进行的了针对性的固定及定位操作,因此即使是体虚无力病人,也可以很稳妥的执行完整套的胸穿及肺穿过程,最终确保穿刺操作的正常进行。此外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可调节的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来适用不同身高患者,并依靠各托撑垫的柔软托撑而缓解患者在胸穿及肺穿术中坐姿不适感,其临床操作极为便捷。

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毕竟胸穿及肺穿过程耗时较长,为缓解甚至避免患者手臂搁置的姿势不当所带来的不适感,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可滑移的手臂托撑垫的设计。在胸穿及肺穿操作前,患者自行坐于台板上,通过拧松调节螺钉,患者自行依靠小臂压住手臂托撑垫并使手臂托撑垫沿导轨部轨面动作,直至移动到患者自认为最舒服的位置处。此时,再紧固调节螺钉,这之后的胸穿及肺穿操作过程中,患者的整个上肢即可处于最舒适的搁置位置处。为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舒适度,可通过在手臂托撑垫的垫面处凹设凹槽,以供患者小臂纳入。把手的布置,则有利于患者在长时间的胸穿及肺穿过程中,手掌可相对把手作握持动作,以缓解长期手臂静置所带来的上肢酸麻感,其使用也极为便捷。

3)、胸部托撑垫依次固接压缩弹簧组及伸缩杆,最终固接于第一套环处。压缩弹簧组的设置,使得患者胸部相对胸部托撑垫的刚性抵靠变为具备缓冲性质的弹性抵靠,使用舒适度更高。伸缩杆的设置,则适应不同患者的实际使用需求,使用灵活度更强。

4)、进一步的,在患者的双手臂、头部、前胸及后背五个点均进行的相应的固定及定位操作后,本实用新型还针对性的可对患者的双小腿进行固定,以提升本实用新型相对患者身体的定位准确性及可靠性,确保胸穿及肺穿过程中患者既处于舒适的坐姿状态下,又可保证整个胸穿及肺穿过程的正常高效进行。腿部卡槽槽口朝外,也即朝向患者的小腿纳入方向。当患者坐于台板上后,双腿自然内缩而沿腿部卡槽槽口卡入槽腔,并依靠软垫层即可实现对患者小腿的可靠定位功能。腿部束缚带则进一步提升腿部卡槽相对患者小腿的约束效果,此处就不再赘述。

5)、弹性卡口的布置,实现了对医院常用的操作车的固定目的。由于本实用新型仅作为专用的胸穿及肺穿平台而使用,而在进行胸穿及肺穿操作时,必然需要配套相应的手术器械进行,医院的操作车即作为手术器械的放置车而使用的。实际操作时,通过将操作车推至本实用新型旁侧,并将操作车的横梁卡入弹性卡口内,即可实现操作车的固定操作。待操作车固定完毕后,由于弹性卡口位于台板后侧,因此刚好以该角度进行对患者的胸穿及肺穿操作,其手术视野等均可得到有效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10-台板 20-支脚 30-支撑杆

41-导轨部 41a-导轨槽 41b-安装孔 41c-调节螺钉

42-手臂托撑垫 42a-凹槽 42b-把手 43-头部托撑垫

51-胸部托撑垫 52-第一套环 53-第一紧定螺钉

54-伸缩杆 54a-第三紧定螺钉 55-压缩弹簧组

61-紧束带 62-第二套环 63-第二紧定螺钉

70-弹性卡口 80-腿部卡槽 81-软垫层 82-腿部束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参照图1-2所示,其主体结构包括台板10、支脚20、弹性卡口70、腿部卡槽80、支撑杆30、导轨部41、头部托撑垫43、手臂托撑垫42、胸部托撑垫51及紧束带61。其中:

台板10作为供患者就坐的结构,其与支脚20共同形成目前常规的台凳构造。考虑到使用便捷性,甚至可将支脚20设计为伸缩式构造,以便于根据患者腿部高度进行相应调节。台板10的后侧设置弹性卡口70以便与放置手术器械的操作车的横梁加以卡接固定。台板10的前侧处这铅垂向下延伸设置腿部卡槽80,而铅垂向上延伸设置支撑杆30。腿部卡槽80外形如图2所示的呈现长条槽结构,且腿部卡槽80的槽腔内垫设有一层软垫层81以便起到保护患者小腿的功能。腿部卡槽80的槽腔与台板10的侧壁及台面间圆滑过渡,以提升其使用舒适性。实际操作时,还可在腿部卡槽80槽壁处布置腿部束缚带82,当患者小腿卡入腿部卡槽80槽腔后,通过腿部束缚带82以确保腿部卡槽80相对患者小腿的周向约束效果。

进一步的,支撑杆30作为主支撑件,其铅垂向的布置于两腿部卡槽80之间的台板10前侧侧壁处。换言之,当患者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实际上是跨坐在支撑杆30两侧并将双腿放入腿部卡槽80内的,此时支撑杆30位于患者两腿之间。支撑杆30处由下而上依次布置紧束带61、胸部托撑垫51以及导轨部41。紧束带61依靠第二套环62而紧定螺钉式配合于支撑杆30上,而胸部托撑垫51则依次通过压缩弹簧组55及伸缩杆54而固定于第一套环52上,第一套环52再紧定螺钉式的固定配合于支撑杆30杆身处。实际操作时,通过调节第一套环52与第二套环62而使之相对支撑杆30杆长方向作滑移动作,即可实现胸部托撑垫51及紧束带61相对患者抵靠及束紧位置的在线调节功能。同理的,伸缩杆54杆长的调节,对应调节胸部托撑垫51相对患者胸部的抵紧力,以针对不同患者所使用。依靠胸部托撑垫51相对患者胸口的向外施力以及紧束带61相对患者后背及后腰的向内施力,该相向的两个力可有效确保患者身体始终处于特定位置处,患者整个身体完全可交由本实用新型实现固定,即使体虚无力患者亦可使用,最终得以确保胸穿操作的正常进行。

头部托撑垫43位于导轨部41中段处,可供患者头部托撑所使用。导轨部41外形则参照图1所示的为水平环绕人体的圆弧杆状。导轨部41轨面处设置导轨槽41a,手臂托撑垫42通过滑块而卡入导轨槽41a内,并通过调节螺钉41c而实现手臂托撑垫42相对导轨槽41a的滑移动作。在胸穿及肺穿操作前,患者自行坐于台板10上,通过拧松调节螺钉41c,患者自行依靠小臂压住手臂托撑垫42并使手臂托撑垫42沿导轨部41轨面动作,直至移动到患者自认为最舒服的位置处。此时,再紧固调节螺钉41c,这之后的胸穿及肺穿操作过程中,患者的整个上肢即可处于最舒适的搁置位置处。为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舒适度,可通过在手臂托撑垫42的垫面处凹设凹槽42a,以供患者小臂纳入。把手42b的布置,则有利于患者在长时间的胸穿及肺穿过程中,手掌可相对把手42b作握持动作,以缓解长期手臂静置所带来的上肢酸麻感,其使用也极为便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