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形体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3303发布日期:2018-12-11 20:10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形体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矫正辅助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形体衣。



背景技术:

人体正常的力线是耳垂到肩峰到股骨大转子到脚外踝前1公分左右。由于现在的人长期久坐,长期穿高跟鞋,孕后,或大肚子等原因易导致骨盆前倾。骨盆前倾人群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人体肌肉是等长收缩的,骨骼正常的位置决定肌肉的张力,肌肉收缩对侧拮抗肌势必被拉长舒张,被拉长的肌肉往往易损伤无力。

骨盆前倾时,腰部竖脊肌过紧,髂腰肌过紧,腹直肌被拉长无力,臀大肌拉长无力,进而导致了失衡乏力腰痛等问题。且由于腹直肌长期被拉长无力,腹部脂肪堆积代谢差易肥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形体衣,可将骨骼拉到正常位置,减小由于骨骼错位导致的乏力腰痛和腹部肥胖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形体衣,包括肩带和可包覆住腰部、腹部和胯部的束腰带,所述束腰带两端之间设有用于连接束腰带两端的第一连接件,所述肩带包括拉紧部和套设于肩部的连接部,所述拉紧部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部相对人体背部一侧,且另一端经过人体腰侧连接于束腰带相对人体前部一侧,所述拉紧部和束腰带上设有用于连接拉紧部和束腰带的第二连接组件,所述肩带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肩带的拉紧部均经过人体背部且两根所述拉紧部呈重叠交叉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束腰带对人体腰部、腹部和胯部有一个向上的托举力,挺腰提臀的效果。同时肩带对人体背部的背胛骨有一个朝内的拉力,使人体背部在肩带拉力的作用下保持挺直的状态。束腰带和肩带配合,使脊柱挺直,骨盆复位到健康时的位置,改善体态失衡。此时腰部竖脊肌和髂腰肌放松,减小了乏力腰痛等问题;腹直肌和臀大肌恢复其张力,提高了腹部脂肪的代谢,减小了腹部肥胖的情况发生。整体提升了穿戴者的形体美。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束腰带的连接带和用于连接连接带和拉紧部的第二连接件,两根所述拉紧部均经过人体背部和人体前部,两根所述拉紧部在人体背部和人体前部均呈重叠交叉设置,两根所述拉紧部连接于与其对其的连接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紧部呈交叉设置,使两根拉紧部之间的摩擦力更大,进而使拉紧部可更稳定的输出给连接部拉力,使人体背部在连接部的作用下变的直挺,提高穿戴者的形体美。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束腰带上沿其周向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沿束腰带轴向设有两个,所述活动槽将束腰带从上至下分割成分别对应腰部、腹部和胯部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槽使束腰带有更好的沿其宽度方向的张力和扩张幅度,使穿戴了该形体衣的穿戴者可更方便的弯腰蹲下等,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两根所述拉紧部之间连接有第一拉紧带,所述第一拉紧带位于拉紧部对应人体背部处且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拉紧带位于两根拉紧部的交叉点下方,所述第一拉紧带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根拉紧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使两根拉紧部均受到一个朝内的拉力,进而使拉紧部可好的输出朝内的拉力给连接部,使人体背部在连接部的作用下变的直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拉紧带和第一部之间、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第二部和第三部之间均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二拉紧带,所述第二拉紧带对应人体脊椎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和拉紧部稳定连接在一起,进行了形体衣部件丢失的可能性。同时由于第二拉紧带位于人体脊椎处,当人体从弯腰状态变为站直状态时,第二拉紧带对人体背部有一个沿人体脊椎方向的拉力,使人体可更轻松的起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沿水平方向设有第三拉紧带,所述第三拉紧带位于连接部对应人体背部处,所述第三拉紧带位于两根拉紧部的交叉点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拉紧带可提供给两个连接部朝内的拉力,使人体背部更好的在连接部的作用下变的直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拉紧带两端均分叉设置形成第四拉紧带,所述第三拉紧带一端的其中一根第四拉紧带固定连接于连接部且另一根第四拉紧带固定连接于拉紧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使肩带上多点受到朝内的拉力,使肩带可更平稳的将拉力传递给人体,使人体背部在拉力作用下挺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形体衣还包括腿带,所述腿带对应人体大腿设有两根,所述腿带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拉紧端,所述连接端连接于束腰带对应人体背部一侧侧面的下端,所述拉紧端依次绕设过人体大腿前侧和后侧后连接于连接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骨盆前倾,则股骨内旋髂腰肌内收肌紧,易产生膝超伸o型腿。通途臀大肌臀小肌梨状肌紧,易产生股骨外旋、八字脚等问题。腿带对股骨有一个朝向腿内侧的拉力,将股骨朝内掰回到正常位置,进而改善股骨外旋、八字脚等问题。提高穿戴者的形体美。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端和束腰带之间设有用于可拆卸连接连接端和束腰带的第三连接件,所述拉紧端上设有用于可拆卸连接拉紧端和连接端的第四连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穿戴者无股骨外旋,八字脚等问题,则可拆卸下腿带,减小了穿着形体衣受到的束缚感。在穿着该形体衣时,可先穿好束腰带和肩带,然后再在腿部缠绕腿带,使连接端和拉紧端连接固定,方便了形体衣的穿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均为魔力粘,所述束腰带、肩带和腿带均为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束腰带、肩带和腿带根据实际穿戴者的体型和骨盆前倾情况,自行调节其长度和张紧度,扩大了该形体衣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可将人体的背胛骨、骨盆、股骨等拉到正常位置,使人体挺直,提高了穿戴者的形体美;

2、骨骼位置正常后被拉长无力的肌肉自然恢复其张力,改善了腹部肥胖和腿部肥胖;

3、放松了长期处于张紧状态的腰部竖脊肌和髂腰肌,改善了乏力腰痛;

4、可适用与多种体型的人群。

附图说明

图1为穿戴实施例一后的人体前部图;

图2为穿戴实施例一过程中的人体前部图;

图3为穿戴实施例一后的人体背部图;

图4为穿戴实施例二后的人体前部图;

图5为穿戴实施例二后的人体背部图。

附图标记:1、束腰带;2、肩带;3、第一连接件;4、活动槽;5、第一部;6、第二部;7、第三部;8、第二拉紧带;9、连接部;10、拉紧部;11、第二连接组件;11.1、第二连接件;11.2、连接带;12、第一拉紧带;13、第三拉紧带;14、第四拉紧带;15、腿带;16、连接端;17、拉紧端;18、第三连接件;19、第四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形体衣,包括束腰带1和肩带2。束腰带1和肩带2均由弹性网布制成。

如图1和图2所示,束腰带1绕人体腰部周向设置。束腰带1两端之间设有第一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3为魔术贴,第一连接件3固定连接于束腰带1一端朝外一侧。在穿戴时,将束腰带1包覆在人体腰部外,此时束腰带1两端位于人体前部,然后根据穿戴者实际体型,将束腰带1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3粘附固定于束腰带1另一端上,进而使束腰带1稳定穿戴在人体上。此时束腰带1包覆住人体腰部、腹部和胯部,进而对人体腰部、腹部和胯部有一个向上的托举力,使穿戴者挺腰提臀。

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穿戴着在穿着形体衣时弯腰,束腰带1上沿其周向开设有活动槽4,活动槽4沿束腰带1轴向设有两个。活动槽4将束腰带1从上至下分割成分别对应腰部、腹部和胯部的第一部5、第二部6和第三部7。第一部5和第二部6之间、第二部6和第三部7之间均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二拉紧带8,第二拉紧带8对应于人体脊椎处。

如图3所示,肩带2设有两个且分别对应人体两个肩部。肩带2包括连接部9和拉紧部10,连接部9呈环形设置,在穿戴时人体手臂穿入连接部9内,直至连接部9套设于人体肩部。拉紧部10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部9相对人体背部一侧,且另一端经过人体腰侧连接于束腰带1相对人体前部一侧。如图1和图2所示,拉紧部10和束腰带1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组件11。第二连接组件11包括第二连接件11.1和连接带11.2。连接带11.2固定连接于束腰带1下端,且第二连接件11.1固定连接于拉紧部10朝向连接带11.2一端,第二连接件11.1可连接拉紧部10和连接带11.2。第二连接件11.1为魔术贴。

如图1和图3所示,在穿戴时先将两个连接部9套设到人体的两个肩部,此时拉紧部10位于人体背部。然后将其中一根拉紧部10一端从人体背部,绕设过人体腰部后通过第二连接件11.1粘合固定到连接带11.2上。再对另一根拉紧部10进行同样的操作,使两根拉紧部10均稳定连接于束腰带1。此时两根拉紧部10在人体背部和束腰带1处均呈重叠交叉设置。

在肩带2穿戴完毕后,拉紧部10对连接部9施力,使连接部9对人体背部的背胛骨有一个朝内的拉力,使人体背部在肩带2拉力的作用下保持挺直的状态。

如图3所示,为了增大肩带2对人体背部的拉力,使人体背部更好的保持挺直。两根拉紧部10之间连接有第一拉紧带12,第一拉紧带12位于拉紧部10对应人体背部处且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拉紧带12位于两根拉紧部10的交叉点下方。第一拉紧带1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根拉紧部10。两个连接部9之间沿水平方向设有第三拉紧带13,第三拉紧带13位于连接部9对应人体背部处,第三拉紧带13位于两根拉紧部10的交叉点上方。第三拉紧带13两端均分叉设置形成第四拉紧带14,第三拉紧带13一端的其中一根第四拉紧带14固定连接于连接部9,且另一根第四拉紧带14固定连接于拉紧部10。

为了使肩带2和束腰带1稳定连接在一起,第一拉紧带12和第一部5之间沿竖直方向也设有第二拉紧带8,第二拉紧带8对应人体脊椎处。

该形体衣的穿戴方式如下所示:

1、将两个连接部9套设到人体的两个肩部,此时拉紧部10位于人体背部;

2、将束腰带1两端拉到人体前部,然后将束腰带1一端粘附固定于束腰带1另一端上,使束腰带1稳定穿戴在人体上;此时束腰带1包覆住人体腰部、腹部和胯部,进而对人体腰部、腹部和胯部有一个向上的托举力,使穿戴者挺腰提臀;

3、将其中一根肩带2的拉紧部10一端从人体背部,绕设过人体腰部后粘合固定到连接带11.2上;再对另一根拉紧部10进行同样的操作,使两根拉紧部10均稳定连接于束腰带1;

在肩带2穿戴完毕后,拉紧部10对连接部9施力,使连接部9对人体背部的背胛骨有一个朝内的拉力,使人体背部在肩带2拉力的作用下保持挺直的状态。

束腰带1和肩带2配合,使脊柱挺直,骨盆复位到健康时的位置,改善体态失衡。此时腰部竖脊肌和髂腰肌放松,减小了乏力腰痛等问题;腹直肌和臀大肌恢复其张力,提高了腹部脂肪的代谢,减小了腹部肥胖的情况发生。整体提升了穿戴者的形体美。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4和图5所示,形体衣还包括腿带15,腿带15对应人体大腿设有两根。腿带15两端分别为连接端16和拉紧端17。连接端16连接于束腰带1对应人体背部一侧侧面的下端,拉紧端17依次绕设过人体大腿前侧和后侧后连接于连接端16。连接端16朝向束腰带1一侧设有第三连接件18,拉紧端17朝向束腰带1一侧设有第四连接件19。第三连接件18和第四连接件19均为魔术贴。

穿戴时,先将束腰带1和肩带2穿戴好,然后将腿带15的连接端16通过第三连接件18粘合固定在束腰带1上,连接端16连接于束腰带1对应人体背部一侧侧面的下端。再将拉紧端17依次绕设过人体大腿前侧和后侧,通过第四连接件19使拉紧端17粘合固定于连接端16。

此时腿带15对股骨有一个朝向腿内侧的拉力,将股骨朝内掰回到正常位置,进而改善股骨外旋、八字脚等问题。提高穿戴者的形体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