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袋手术拉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8342发布日期:2019-02-01 20:01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眼袋手术拉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袋手术工具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眼袋手术拉钩。



背景技术:

目前,在采用外切法祛眼袋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眼袋拉钩,手术时切口沿下睑2-3毫米的地方,平行于下眼睑的边缘,稍微超过外眼角,切开皮肤,去除部分眼轮匝肌及眶膈脂肪。现有眼袋拉钩其结构简单,牵拉效果差,需分开两个拉钩同时操作,由于力度不均匀,不容易拉平,且产生的伤口大,同时手术操作的可视范围小,需要牵拉多次才能够完成操作,不但无法灵活调整拉钩位置、视野面积并且也无法保证牵引动作的轻柔,给患者眼睑皮肤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眼袋手术牵拉效果的眼袋手术拉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眼袋手术拉钩,包括手持端,所述的手持端为开口的环形体,在手持端的开口部两边分别连接有连杆,在连杆的前端设有钩体,两条连杆前端的钩体位于同侧;两条连杆的近手持端通过连接部活动连接,在该连接部外侧的两条连杆之间设有调节两条连杆间距的铰链。

进一步的,所述的铰链设于连杆前端与连接部距离的三分之二处。

进一步的,所述的钩体为扁平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钩体头部为钝角。

进一步的,所述的钩体头部宽度为4~6mm。

进一步的,所述的两条连杆前端之间的调节距离为5~25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手持端为圆环形,在手持端上设有防滑纹路,手持端的内径为15~25mm。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眼袋手术拉钩具有以下优点:

1、该手术拉钩具有更好的牵拉效果,能有效减少牵拉次数,有效减少牵拉时间;

2、利用该拉钩操作时,切口小于牵拉后的暴露面,有效地增大了可视面积,利于手术操作过程,并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切口面积;

3、该手术拉钩为钝头结构,有效防止操作过程中造成的额外拉伤或扩大切口等情况;

4、该手术拉钩的手持端为扣环状结构,方便手术者单手插入并牵拉固定,使牵拉幅度保持恒定,且因其表面有防滑纹,长时间牵拉时拉杆也不会滑脱,有效防止遮挡手术视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中:1、手持端;2、连杆;3、钩体;4、连接部;5、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的:如图1~2所示,一种眼袋手术拉钩,包括手持端1,所述的手持端1为开口的环形体,在手持端1的开口部两边分别连接有连杆2,在连杆2的前端设有钩体3,两条连杆2前端的钩体3位于同侧;两条连杆2的近手持端1通过连接部4活动连接,在该连接部4外侧的两条连杆2之间设有调节两条连杆2间距的铰链5。该手术拉钩具有更好的牵拉效果,与现有的拉钩相比,能有效减少牵拉次数,有效减少牵拉时间,无需临时更换牵拉器,避免进一步造成眼部松弛等不良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铰链5设于连杆2前端与连接部4距离的三分之二处。利用该拉钩操作时,切口可小于牵拉后的暴露面,放入拉钩时,可调整铰链5,使拉钩缩小,置入切口后,拉钩撑开,可视范围呈扇面形状,从而有效地增大了可视面积,利于手术操作过程,并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切口面积。

所述的钩体3为扁平体,头部为钝角且宽度设置为5mm。所述的两条连杆2前端之间的调节距离最短为5mm,最大为25mm。经过多次实验证明,这样的设置可有效防止操作过程中造成的额外拉伤或扩大切口等情况。

所述的手持端1为圆环形,在手持端1上设有防滑纹路,手持端1的内径设置为20mm。该手术拉钩方便手术者单手指插入并牵拉固定,使牵拉幅度保持恒定,且因其表面有防滑纹,不但长时间牵拉时拉杆不会滑脱,而且能有效防止手术拉钩遮挡过多的手术视野。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