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压弹道式冲击波治疗仪的集成气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7018发布日期:2019-02-10 23:22阅读:8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压弹道式冲击波治疗仪的集成气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击波治疗仪,尤其涉及一种气压弹道式冲击波治疗仪的集成气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气压弹道冲击波治疗仪手柄设计都是侧面供气,而且没有缓冲气室。由于弹道管中子弹体是由气体推动的,那么市面上的设计就会导致气压不稳,气路受阻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压弹道式冲击波治疗仪的集成气路系统,通过高集成的气路系统设计,结构紧凑,保证工作气压稳定,密封效果好不漏气,大大缩小手柄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气压弹道式冲击波治疗仪的集成气路系统,包括手柄、冲击系统和气路系统本体,所述冲击系统设在所述手柄的内部上方,所述气路系统本体设在所述手柄的内部下方,所述气路系统本体包括进气管道、排气管道、缓冲气室、工作通道和电磁阀,所述进气管道与缓冲气室连通,所述工作通道和冲击系统连通,所述缓冲气室、工作通道、排气管道分别与电磁阀的不同通气孔连通;工作时,压缩空气从进气管道进入缓冲气室,所述电磁阀连通缓冲气室和工作通道,压缩空气从缓冲气室进入工作通道;随后,所述电磁阀连通工作通道和排气管道,工作通道内剩余的压缩空气通过排气管道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1)工作时,压缩空气经由进气管道进入缓冲气室,电磁阀同时开启通向缓冲气室的通气孔和工作通道的通气孔,使缓冲气室和工作通道连通,压缩空气从缓冲气室进入工作通道,进入冲击系统,使冲击系统前端的子弹体动作。(2)完成冲击动作后,电磁阀同时开启通向工作通道的通气孔和通向排气管道的通气孔,使工作通道和排气管道连通,工作通道内剩余的压缩空气通过排气管道排出。

采用此技术方案,通过电磁阀来完成对多个部件之间的连通、关闭工作,结构紧凑、效率高,大大缩小气路系统的体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气室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进气管道连通,第二腔室与工作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设有通孔。采用此技术方案,缓冲气室为两级缓冲,这样大大增加气压的稳定性,在电磁阀高速开闭时保证流量的充足,从而整个系统更加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阀为两位三通电磁阀,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包括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第三通气孔分别与缓冲气室、工作通道、排气管道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连通时,所述第三通气孔关闭;所述第二通气孔与第三通气孔连通时,所述第一通气孔关闭。

采用两位三通电磁阀来完成对多个部件之间的连通、关闭工作,结构紧凑、效率高,并且连通关系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固定构件,不容易漏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路系统本体还包括工作气室,所述工作通道通过工作气室与冲击系统连通,所述工作气室为圆管状硬质材料制成,并与所述冲击系统的管道同中心轴。采用此技术方案,压缩空气的能量损耗最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路系统本体还包括基座,所述进气管道、排气管道、工作通道和工作气室均设在基座的上方,所述缓冲气室、电磁阀均设在基座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设有第一矩形孔、第二矩形孔、第三矩形孔,所述缓冲气室通过第一矩形孔与第一通气孔连通,所述工作通道通过第二矩形孔与第二通气孔连通,所述排气管道通过第三矩形孔与第三通气孔连接。

采用基座,高度集成气路系统本体的所有部件,使结构紧凑,大大减小气路系统体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路系统本体采用3D打印一体成型。采用3D打印技术,密封效果好不漏气,大大缩小气路系统的体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两位三通电磁阀,使气路各个部件高度集成,并且连通关系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固定构件,不容易漏气;

(2)结构紧凑,可以通过3D技术打印技术一体成型,大大缩小气路系统本体的体积,从而减小了手柄的体积;

(3)增加了缓冲气室,缓冲气室为两级缓冲,这样大大增加气压的稳定性,在电磁阀高速开闭时保证流量的充足,从而整个系统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气压弹道式冲击波治疗仪的集成气路系统的总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路系统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不含电磁阀)。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不含电磁阀)。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不含电磁阀)。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不含电磁阀)。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阀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路系统本体的3D模型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路系统本体的3D模型图。

附图说明:1-手柄,2-冲击系统,3-气路系统本体,4-进气管道, 5-排气管道,6-缓冲气室,61-第一腔室,62-第二腔室,63-通孔, 7-工作通道,8-电磁阀,81-第一通气孔,82-第二通气孔,83-第三通气孔,9-工作气室,91-第一固定件,92-第二固定件,10-基座, 101-第一矩形孔,102-第二矩形孔,103-第三矩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9所示一种气压弹道式冲击波治疗仪的集成气路系统,包括手柄1、冲击系统2和气路系统本体3,所述冲击系统2设在所述手柄1的内部上方,所述气路系统本体3设在所述手柄1的内部下方,所述气路系统本体3包括进气管道4、排气管道5、缓冲气室6、工作通道7和电磁阀8,所述进气管道4与缓冲气室6连通,所述工作通道7和冲击系统2连通,所述缓冲气室6、工作通道7、排气管道5分别与电磁阀8的不同通气孔连通;工作时,压缩空气从进气管道 4进入缓冲气室6,所述电磁阀8连通缓冲气室6和工作通道7,压缩空气从缓冲气室6进入工作通道7;随后,所述电磁阀8连通工作通道7和排气管道5,工作通道7内剩余的压缩空气通过排气管道7 排出。

工作时,压缩空气经由进气管道4进入缓冲气室6,电磁阀8同时开启通向缓冲气室6的通气孔和工作通道7的通气孔,使缓冲气室 6和工作通道7连通,压缩空气从缓冲气室6进入工作通道7,进入冲击系统2,使冲击系统2前端的子弹体动作。

完成冲击动作后,电磁阀8同时开启通向工作通道7的通气孔和通向排气管道5的通气孔,使工作通道7和排气管道5连通,工作通道7内剩余的压缩空气通过排气管道5排出。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磁阀来完成对多个部件之间的连通、关闭工作,结构紧凑、效率高,大大缩小气路系统本体的体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所述缓冲气室6包括第一腔室61和第二腔室62,所述第一腔室61与进气管道4连通,第二腔室62与工作通道7连通,所述第一腔室61和第二腔室62之间设有通孔63。

采用此技术方案,缓冲气室6为两级缓冲,这样大大增加气压的稳定性,在电磁阀8高速开闭时保证流量的充足,从而整个系统更加稳定。

实施例3

进一步的,如图8-9所示,所述电磁阀8为两位三通电磁阀,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包括第一通气孔81、第二通气孔82、第三通气孔83,所述第一通气孔81、第二通气孔82、第三通气孔83分别与缓冲气室6、工作通道7、排气管道5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气孔81与第二通气孔82连通时,所述第三通气孔83关闭;所述第二通气孔82与第三通气孔83连通时,所述第一通气孔81关闭。

采用两位三通电磁阀来完成对多个部件之间的连通、关闭工作,结构紧凑、效率高,并且连通关系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固定构件,不容易漏气。

实施例4

进一步的,所述气路系统本体3还包括工作气室9,所述工作通道7通过工作气室9与冲击系统2连通,所述工作气室9为圆管状硬质材料制成,并与所述冲击系统2的管道同中心轴。采用此技术方案,压缩空气的能量损耗最小。

进一步的,还包括基座10,所述进气管道4、排气管道5、工作通道7和工作气室9均设在基座10的上方,所述缓冲气室6、电磁阀8均设在基座10的下方。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基座10设有第一矩形孔101、第二矩形孔102、第三矩形孔103,所述缓冲气室6通过第一矩形孔101 与第一通气孔81连通,所述工作通道7通过第二矩形孔102与第二通气孔82连通,所述排气管道5通过第三矩形孔103与第三通气孔 83连接。

采用基座10,高度集成气路系统本体3的所有部件,使结构紧凑,大大减小气路系统体积。

进一步的,所述气路系统本体采用3D打印一体成型,如图10-11 为本实用新型的3D打印模型图。在工作气室9上设计了第一固定件91,第二固定件92,第一固定件91用于顶住定位销,第二固定件92 用于安装时固定线。

采用3D打印技术,密封效果好不漏气,通过减小气路系统本体的体积,大大缩小手柄的体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