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8818发布日期:2019-02-10 23:33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繁重的工作压力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因久坐、熬夜、加班、活动少而得了腰间盘突出症。腰间盘突出是由于椎间盘组织局限性移位超过椎间隙而造成的,目前市场上现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牵引床治疗、靠枕式治疗仪、护腰带式治疗仪。

在这些治疗方法中,由于腰间盘突出是一种物理性病症,药物的临床效果甚微,手术给人体带来较大副作用伤害,不到迫不得已不推荐使用,牵引床的效果不理想,还会使整条脊椎松动;靠枕式和护腰带式治疗仪是当前市场比较受欢迎的两种产品,它的原理是将患者放在固定的充气模具上,利用模具的形状改善患者的腰椎曲线,但由于模具是静止不动的,治疗效果不能持续,每次治疗只能缓解短暂的疼痛,过后又再次复发,只起到临时缓解作用,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改善患者腰椎曲线,动态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治疗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用以解决现有腰间盘突出治疗仪器治疗效果不明显,副作用伤害大,易复发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所述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包括:床头、床身桁架、床尾、曲柄摇杆机构和多个曲柄传动机构,床身桁架包括前框和后框,前框和后框连接在一起,前框和后框均为四根直杆首尾相连,前框的前端横杆连接两个长支脚,前框的后端横杆连接两个短支脚,后框的后端横杆连接有两个长支脚,前框的两个长支脚中部和两个短支脚下端分别连接前横杆和后横杆,在前横杆和后横杆之间设置有一块固定板,多个曲柄传动机构固定在固定板上,曲柄传动机构顶端设置有按摩机构,固定板下面前端固定有电机,床头与床身桁架前框的前端横杆连接,床尾与床身桁架前框的后端横杆通过铰链连接,曲柄摇杆机构设置在后框和后横杆之间,电机通过齿条连接至曲柄摇杆机构和曲柄传动机构,齿条固定在固定板下面。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一种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所述床头为中间凸起的支撑板,床头与床身桁架的前框通过床头滑动副连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一种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所述床尾后端通过床尾滑动副连接有脚踏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一种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所述床头滑动副上设置有床头调节螺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一种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所述床尾滑动副上设置有床尾调节螺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一种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所述按摩机构包括多个按摩组件,每个按摩组件包括:套杆、套筒、减震器、支撑杆和加热棒,套杆固定在固定板上面,套筒上部弯折,套筒下部套在套杆外,套筒上部弯折处中间设有减震器,套筒上部弯折处的顶端连接支撑杆,支撑杆紧贴患者腰椎,支撑杆为空心圆柱杆且支撑杆内装有加热棒。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一种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所述曲柄摇杆机构包括:大齿轮、大齿轮传动轴、齿轮轴承座、大曲柄和大连杆,大齿轮与大齿轮传动轴固连并通过齿轮轴承座固定在固定板下面,大齿轮与齿条相啮合,大连杆与床身桁架的后框通过轴承连接,大曲柄的两端分别与大连杆和大齿轮传动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一种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所述曲柄传动机构包括:小齿轮、小齿轮传动轴、连杆和曲柄,小齿轮与小齿轮传动轴固连并通过齿轮轴承座固定在固定板下面,小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曲柄的一端与小齿轮传动轴固定,曲柄的另一端与连杆下端连接,连杆上端与套筒下部相连。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一种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齿条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利用曲柄滑块机构形成一道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曲面完全贴合患者腰椎,同时使腰椎局部产生一前一后两个方向的牵引力增大腰椎间隙,并且在另一曲柄摇杆的作用下反复倒弯人体、迫使突出的椎核收缩回腰间盘内,是一种动态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腰椎曲线、治疗椎核突出起到根本治疗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的整体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的曲柄传动机构和按摩机构的结构图。

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的行程起始状态结构图。

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的行程终点状态结构图。

图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的起始状态和终点状态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所述喷头式腰间盘突出治疗床包括:床头13、床身桁架5、床尾3、曲柄摇杆机构25和多个曲柄传动机构27,床身桁架5包括前框31和后框32,前框31和后框32连接在一起,前框31和后框32均为四根直杆首尾相连,前框31的前端横杆连接两个长支脚33,前框31的后端横杆连接两个短支脚34,后框32的后端横杆连接有两个长支脚33,前框31的两个长支脚33中部和两个短支脚34下端分别连接有前横杆35和后横杆36,前横杆35和后横杆36之间设置有一块固定板26,多个曲柄传动机构27固定在固定板26上,曲柄传动机构27顶端设置有按摩机构28,固定板26下面前端固定有电机12,床头13与床身桁架5前框的前端横杆连接,床尾3与床身桁架5前框的后端横杆通过铰链17连接,曲柄摇杆机构25设置在后框和后横杆之间,所述床头13为中间凸起的支撑板,床头13与床身桁架5的前框通过床头滑动副29连接,所述床尾3后端通过床尾滑动副30连接有脚踏板1,床头滑动副29上设置有床头调节螺钮11,床尾滑动副30上设置有床尾调节按钮2,曲柄摇杆机构25包括大齿轮9、大齿轮传动轴8、齿轮轴承座10、大曲柄6和大连杆4,大齿轮9与大齿轮传动轴8固连并通过齿轮轴承座10固定在固定板26下面,大齿轮9与齿条7相啮合,大连杆4与床身桁架5的后框32通过轴承连接,大曲柄6的两端分别与大连杆4和大齿轮传动轴8连接。

参考图2,所述按摩机构28包括多个按摩组件,所述按摩组件包括:套杆20、套筒19、减震器18、支撑杆15和加热棒16,套杆20固定在固定板26上面,套筒19上部弯折,套筒19下部套在套杆20外,套筒19上部弯折处中间设有减震器18,套筒19上部弯折处的顶端连接支撑杆15,支撑杆15紧贴患者腰椎,支撑杆15为空心圆柱杆且支撑杆15内装有加热棒,曲柄传动机构27包括:小齿轮22、小齿轮传动轴23、连杆21和曲柄24,小齿轮22与小齿轮传动轴23固连并通过齿轮轴承座10固定在固定板26下面,小齿轮22与齿条7相啮合,曲柄24的一端与小齿轮传动轴23固定,曲柄24的另一端与连杆21下端连接,连杆21上端与套筒19下部相连,套杆20分别与床身桁架5的固定板形成夹角θ1、θ2、θ3、θ4、θ5、θ6、θ7,其中角θ1、θ2、θ3、θ4均为钝角,角θ5为直角,角θ6、θ7均为锐角。

参考图3,患者躺上治疗床,所有行程机构位于初始状态,床头13表面设有凸起,符合人体工学,可以通过床头调节螺钮11调节床头长度,根据患者下肢的长度,通过床尾调节螺钮2改变脚踏板1的长度满足患者需求,曲柄传动机构27和按摩机构28位于初始状态。

参考图4和图5,启动电机12,电机12正转推动齿条7沿a方向前进,带动每一个小齿轮22沿顺时针b方向旋转,小齿轮传动轴23带动曲柄24一起运动,曲柄24推动连杆21沿c方向运动,连杆21推动套筒19沿d方向运动,套筒19推动支撑杆15沿e方向运动,在套筒19和支撑杆15之间的减震器18对患者具有减震,提高舒适性的效果,支撑杆15内的加热棒16给患者腰部提供一定的温度,在齿条7沿a方向运动的同时,齿条7带动大齿轮9沿f方向顺时针旋转,通过大齿轮传动轴8将顺时针扭矩传递给大曲柄6,推动大连杆4沿g方向向下运动,进一步带动床尾3绕铰链17沿h方向顺时针转动,使躺在床上的患者下肢向下弯曲至某个合适角度,这个过程对于患者腰椎任意一局部的两节骨骼和位于中央的一片椎间盘来说,两节骨骼像两个啮合的齿轮一样在转动同时夹着突出的椎间盘向腰椎间隙内运动,其作用效果是把患者突出的髓核推入椎间盘内,当电机12走到行程终点时,7组支撑杆15共同构成了一个完全贴合患者腰椎的生理曲面,该曲面不但将支撑杆的推升力平均分配到每一节腰椎骨骼上,在保证舒适性的同时,给突出的髓核一个向上的力,推动髓核向上一步所述的前后两侧牵引力生成的腰椎间隙内移动,同时该曲面也对患者腰椎起定型改善作用。电机12将齿条7推至行程终点后,电机12反转,上述运动过程逆转,直至恢复到初始状态,电机12正反转驱动齿条7往复运动,这是一种动态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腰椎曲线、治疗椎核突出起到根本治疗效果。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