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仪导联线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5080发布日期:2019-08-13 21:00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心电监护仪导联线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心电监护仪是目前医院普遍采用的监护设备,且使用频率很高。

在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时,通常情况下,导联线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导联线细而硬,长时间的监护对患者皮肤会产生压迫,造成患者的不舒适感,甚至导致压疮的发生,导联线在缺乏保护状态的情况下使用,一方面患者皮肤上的汗液会腐蚀导联线的线皮,一方面心电监护仪由于长时间使用或频繁使用,容易出现斑驳脱皮现象,甚至导致导联线内部的导丝外露和断裂,若不及时发现、维修,容易对患者产生短路漏电的伤害;导联线破损后难以维修,需要直接更换,也增加临床科室的耗材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心电监护仪导联线保护装置,预防压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心电监护仪导联线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套本体和防折保护头;所述的保护套本体为手套状,包括套设在导联线电极板上的第一保护套和5个套设在连接线上的第二保护套;所述的第一保护套上设置有5个通孔;

所述第二保护套的一端通过防折保护头与通孔连接,所述第二保护套的另一端也设置有防折保护头。

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护套本体由三层结构组成,自外至内依次包括全棉保护层、太空记忆棉层和防水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折保护头包括PVC软管和弹簧套管;所述的PVC软管套设在所述的弹簧套管外周;所述的PVC软管与所述的第二保护套的通孔或者第二保护套的末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实用,清洗过程方便快捷,既能增加患者的舒适感,预防压疮,又可防止交叉感染,同时更能满足延长使用导联线寿命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保护套本体的剖视图。

图3为防折保护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心电监护仪导联线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套本体和防折保护头3;所述的保护套本体为手套状,包括套设在导联线电极板上的第一保护套1和5个套设在连接线上的第二保护套2;所述的第一保护套上设置有5个通孔;

所述第二保护套2的一端通过防折保护头3与通孔连接,所述第二保护套的另一端也设置有防折保护头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护套本体由三层结构组成,自外至内依次包括全棉保护层11、太空记忆棉层12和抗菌防水层13。全棉保护层11面料柔软舒适,有弹性;避免患者皮肤与导连线直接接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弹性面料方便保护、固定与更换。高密度的太空记忆棉层12强化预防压疮的效果。防水层13起到防尘、防水的效果。所述的防水层13为市面上现有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折保护头3包括PVC软管31和弹簧套管32;所述的PVC软管31套设在所述的弹簧套管32外周;所述的PVC软管31与所述的第二保护套2的通孔或者第二保护套2的末端固定连接。PVC软管31位透明软管,柔韧不伤线,内设弹簧套管32,防止与电极连接处导丝打折或断裂。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