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牙科超声治疗器用的调节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6770发布日期:2018-11-07 20:4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牙科超声治疗器用的调节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科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牙科超声治疗器用的调节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长,口腔清洁和无痛治疗成为了广大人民的追求。牙周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其主要诱因是牙菌斑,通常的治疗方式是采用漱口水、药物等局部治疗,以及清除牙垢、牙石等。牙科超声治疗器是治疗牙周病的主要设备之一。

牙科超声治疗器包括超声洁牙机、超声牙周治疗仪等,可用于刮除牙齿表面的结石、牙菌斑,牙齿窝洞的制备,牙齿根管治疗等。牙科超声治疗器上安装有超声换能器,作为超声波振荡源,通过将电能是转换成超声波振荡,带动安装在换能器上的工作头工作。

然而,市面上的牙科超声治疗器为换能器所提供的电感量是固定不变的,使得牙科超声治疗器所产生的超声波振荡固定,其灵活性低,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牙科超声治疗器用的调节电路,可以调节牙科超声治疗器所产生的电感量,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牙科超声治疗器用的调节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电感器,其一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其一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容,其一端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第一电容的一端与电感器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电感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其一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其一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接电压源;第一晶体管,其第一端与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端与电感器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输出端,其第一端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连接;第二电容,其一端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连接;第四电阻,其一端与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第四电阻的一端接电压源,且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电源输出端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其正极端与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负极端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连接;其中,电感器为可调电感器。

其中,第一晶体管为NPN型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为NPN型晶体管的基极,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为NPN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为NPN型晶体管的发射极。

其中,可调电感器包括线圈和设置在线圈的一端的框架,其中线圈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且第一电容的一端与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其中,框架设有与线圈的通孔对应的螺纹孔,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旋转部,旋转部设有在线圈的通孔内的磁芯,以通过旋转旋转部控制磁芯在线圈的长度。

其中,电感器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可调电阻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牙科超声治疗器用的调节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电感器,其一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其一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容,其一端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第一电容的一端与电感器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电感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其一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其一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接电压源;第一晶体管,其第一端与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端与电感器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输出端,其第一端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连接;第二电容,其一端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连接;第四电阻,其一端与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第四电阻的一端接电压源,且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电源输出端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其正极端与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负极端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连接;其中,电感器为可调电感器。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牙科超声治疗器用的调节电路可以调节牙科超声治疗器所产生的电感量,以改变牙科超声治疗器所产生的超声波振荡,其灵活性高,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牙科超声治疗器用的调节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牙科超声治疗器用的调节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牙科超声治疗器用的调节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10、电感器T1、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晶体管Q1、电源输出端J1、第二电容C2、第四电阻R4和二极管D1。

电源输入端10用于输入10-20V(伏特)的电压值。

电感器T1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端10连接。

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端10连接。

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电感器T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感器T1的另一端连接。

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应理解,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阻R2形成谐振电路,产生高频振荡,而第一电容C1与电感器T1并列设置,因此可以通过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阻R2所产生的谐振电路能够对电感器T1产生高频谐振,使产生高频电感。

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电压源VCC。

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晶体管Q1的第二端与电感器T1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Q1为NPN型晶体管,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一端为NPN型晶体管的基极,第一晶体管Q1的第二端为NPN型晶体管的集电极,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三端为NPN型晶体管的发射极。

应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Q1为NMOS管,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一端为NMOS管的栅极,第一晶体管Q1的第二端为NMOS管的源极,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三端为NMOS管的漏极。

电源输出端J1的第一端与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三端连接。

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三端连接。

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第四电阻R4的一端接电压源VCC,且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电源输出端J1的第二端连接。

二极管D1的正极端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端与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三端连接。

应理解,第二电容C2、第四电阻R4和二极管D1形成过滤电路,以过滤掉低电平的电感,输出高电平的电感至电源输出端JI。

在本实施例中,电感器T1为可调电感器。具体地,可调电感器包括线圈和设置在线圈的一端的框架,其中线圈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端10连接,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一晶体管Q1的第二端连接,且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框架设有与线圈的通孔对应的螺纹孔,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旋转部,旋转部设有在线圈的通孔内的磁芯,以通过旋转旋转部控制磁芯在线圈的长度。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旋转旋转部来调节磁芯在线圈的长度,以改变可调电感器所产生的电感量。

应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感器T1的一端与电源输入端10之间设置有第一可调电阻器,以通过调节第一可调电阻器来调节流经电感器T1的电流。

应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电路还设有与第二电阻R2串联设置的第二可调电阻器,以通过第二可调电阻器调节阻值,以改变谐振电路的振荡频率。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牙科超声治疗器用的调节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电感器,其一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其一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容,其一端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第一电容的一端与电感器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电感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其一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其一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接电压源;第一晶体管,其第一端与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端与电感器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输出端,其第一端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连接;第二电容,其一端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连接;第四电阻,其一端与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第四电阻的一端接电压源,且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电源输出端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其正极端与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负极端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连接;其中,电感器为可调电感器。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牙科超声治疗器用的调节电路可以调节牙科超声治疗器所产生的电感量,以改变牙科超声治疗器所产生的超声波振荡,其灵活性高,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