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颅骨骨瓣的简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9654发布日期:2019-01-13 16:50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颅骨骨瓣的简易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固定颅骨骨瓣的简易机构。



背景技术:

颅骨位于脊柱上方,由23块形状和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中耳的3对听小骨未计入)。除下颌骨及舌骨外,其余各骨彼此借缝或软骨牢固连结,起着保护和支持脑、感觉器官以及消化器和呼吸器的起始部分的作用。

以眶上缘及外耳门上缘连线为分界线,将颅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包括成对的顶骨和颞骨,不成对的额骨、蝶骨、枕骨和筛骨,共8块,围成颅腔,容纳脑。面颅为颅的前下部分,包含成对的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及鼻甲骨,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舌骨,共15块,构成眶、鼻腔、口腔和面部的骨性支架。

在进行颅骨手术时,需要将两块或者多块颅骨骨瓣连接,由于颅腔内有压力,所以需要保证连接处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否则会造成连接失效,从而无法痊愈。但是现有的连接方式是穿过骨瓣与硬脑膜接触,会对硬脑膜造成影响,增加病人感染的风险,而且无法承受颅腔的挤压力,在康复期内随着颅腔内的挤压导致颅骨骨瓣相对移动,使得连接失效,造成病人颅骨无法愈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颅骨手术时对颅骨骨瓣的固定是穿透式固定,硬脑膜易触碰到硬脑膜,会对硬脑膜造成影响,而且连接处不稳定,造成颅骨骨瓣之间的松动,影响术后患者的愈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颅骨骨瓣的简易机构,该机构不会穿透颅骨骨瓣直接接触硬脑膜,保护了硬脑膜的安全,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而且固定的稳定性高,能够提高愈合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固定颅骨骨瓣的简易机构,包括能够插入颅骨骨瓣中并与颅骨骨瓣固定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的外壁上套有用于与颅骨骨瓣固定的固定结构,导向机构能够在固定结构的内腔中移动,且在固定结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止退装置。目前手术中对颅骨骨瓣进行固定的结构,基本是采用颅骨锁来固定颅骨骨瓣的方式,这种固定结构使得颅骨锁的下圆盘等均停留在颅腔内才能实现对颅骨骨瓣的固定,即使再如何消毒,外界部件始终有细菌和肉眼看不到的杂质,愈合后不能取出,始终有残留物存在,将其停留在人体颅腔内与硬脑膜接触,会对硬脑膜造成影响,增加了手术感染的风险,而且颅骨骨瓣在愈合时,由于会产生挤压或移动,颅骨锁在愈合时会逐渐松动,造成颅骨骨瓣愈合不到位,需要再次进行手术矫正,,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治愈周期,而本方案设计的固定机构,不会穿透颅骨骨瓣与硬脑膜接触,避免对硬脑膜造成影响,而且固定的稳定性高,通过在固定结构外壁上设置的若干个止退装置能够有效避免固定结构的退出,能够提高愈合的速度,固定颅骨骨瓣的简易棒的原材料包含可植入金属、非金属及各种生物可吸收材料等。

为了对固定装置的插入进行导向,所以设置了导向机构,同时为了保证结构强度,将导向机构设计为金属的导向棒,且导向棒插入到颅骨骨瓣中的部分的端头外壁设置有螺纹段,螺纹段与该端头连通,这样在插入颅骨骨瓣中导向机构能够进行固定,使得固定结构插入时能够调整对位,手术完成后反正转动导向棒能够将其从颅骨骨瓣中取出,不会造成在颅骨骨瓣中的残留。

而固定结构需要与导向棒进行配合,所以最好也是设计为棒状结构,棒状结构的中心处设置有与棒状结构同轴的通孔,导向棒穿过通孔,这样能够沿着导向棒插入到颅骨骨瓣中。

为了防止固定结构在颅骨骨瓣愈合过程中移动或者受到挤压而退出颅骨骨瓣,造成固定失效,所以设置了止退装置,止退装置有多种结构,其中最优结构是外形为V型结构,止退装置沿着固定结构的轴线方向分布,从轴向上看相邻的止退装置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得其轴向受力均匀,稳定性更高,由于固定结构为棒状,其横截面为圆周形,为了固定牢固,止退装置中同一圆周上的止退装置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具体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当同一圆周上设置两个时,其沿着中心对称设置,数量为三个或以上,均匀分布在圆周上,止退装置的纵向剖面为直角三角形,且直角三角形的腰部均与固定结构外壁固定并与固定结构的轴线平行,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均指向导向机构与颅骨骨瓣固定的位置,这种结构能够增加接触面积,使得其旋入时方便,退出时展开面积大,不易退出,从而达到止退功能,使得与颅骨骨瓣的固定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会穿透颅骨骨瓣而直接接触硬脑膜,保护了硬脑膜的安全,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有效避免了颅骨锁固定颅骨骨瓣后下圆盘等均会停留在颅内,而造成对硬脑膜损伤的问题,而且固定的稳定性高,通过V型止退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固定棒的退出,能够提高愈合的速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2的A-A向示意图;

图3为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固定后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固定结构,1-1-止退装置,1-2-通孔,2-导向机构,2-1-螺纹段,3-颅骨骨瓣一,4-颅骨骨瓣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固定颅骨骨瓣的简易机构,包括能够插入颅骨骨瓣中并与颅骨骨瓣固定的导向机构2,导向机构2优选为金属材料制成的导向棒,在导向棒插入到颅骨骨瓣中的部分的端头外壁设置有螺纹段2-1,且螺纹段2-1与该端头连通。导向棒上套有用于与颅骨骨瓣固定的固定结构1,固定结构1也设计为棒状结构,棒状结构的中心处设置有与棒状结构同轴的通孔1-2,导向棒穿过通孔1-2,固定结构1能够沿着导向棒的外壁移动,使得其插入到颅骨骨瓣中,为了防止其退出,还在固定结构1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止退装置1-1构成钉子一样钉在颅骨骨瓣中,从而避免在手术后从颅骨骨瓣中退出造成连接失效。

根据多次试验,当止退装置1-1的外形为V型结构时,其与颅骨骨瓣的接触面积最大,固定的效果最好,止退装置1-1从轴向上看是沿着固定结构1的轴线方向分布,且在轴向上相邻的止退装置1-1之间的距离相等。而且为了固定的牢固性,止退装置1-1中同一圆周上的止退装置1-1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根据实际的需求,设计时可以将轴向上相邻的止退装置1-1错开设置,形成多条止退装置带,增加止退装置1-1在固定结构1上分布的面积,从而使得接触时面积更大,单点受力小,从而固定更加牢固,从单个止退装置1-1而言,其沿着固定结构的轴线方向形成的剖面为直角三角形,且直角三角形的腰部均与固定结构外壁固定并与固定结构1的轴线平行,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均指向导向机构2与颅骨骨瓣固定的位置。

其使用方法如下:

第1步:将需要固定的颅骨骨瓣一3和颅骨骨瓣二4上均设置斜度同心孔并且同心孔连通,但是孔并未与硬脑膜接触,将金属的导向棒穿过需要固定的两块颅骨骨瓣的斜度同心孔,并将金属的导向棒的螺纹段2-1与颅骨骨瓣二4攻丝后旋紧配合;

第2步:固定棒的通孔1-2套在金属的导向棒上,在金属导向棒的协助下将固定棒穿过颅骨骨瓣一3和颅骨骨瓣二4,固定棒通过棒上的V型止退装置与颅骨骨瓣一3和颅骨骨瓣二4过盈配合,实现对颅骨骨瓣一3和颅骨骨瓣二4间的固定,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金属导向棒松紧前后来协助可吸收固定棒的固定;

第3步:将金属导向棒反向旋出。

通过上述操作,整个固定机构没有穿透颅骨骨瓣从而不会直接接触硬脑膜,保护了硬脑膜的安全,从而降低了感染的风险,有效避免了现有颅骨锁固定颅骨骨瓣后下圆盘等均会停留在在颅内,而造成对硬脑膜损伤的问题,而且固定的稳定性高,通过V型止退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固定棒的退出,能够提高愈合的速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