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0160发布日期:2019-03-15 19:3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穿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创手术工具,尤其是一种穿刺器。



背景技术:

现今外科手术以穿刺器(Trocar)取代手术刀,对人体进行开口,再通过光纤、内视镜、激光等医疗器械进行体内的组织烧炙、切除等手术步骤。此手术方式能缩小伤员的伤口、减少疼痛感、缩短卧床及术后休养时间,且缩小复原后的伤疤。由于这些手术的伤口小、复原快,而被称为微创手术。

穿刺器通常包含长管以及用以穿刺的刀械,刀械套入长管之中,当刀械从人体或动物身上开口之后,可从长管退出,而长管固定于人体上,接着,将相关的光纤、内视镜、激光等等的手术工具沿长管深入人体内部,以进行组织割除、烧炙等手术。

现有穿刺器的长管,在手术阶段时,固定于人体或动物之上,由于长度较长,容易受到触碰及晃动,容易干扰了的医疗人员的操作。此外,由于刀械仅受到长管管壁的限制,长管与器械仍会相对移动,若定位的位置有偏移,需要调整位置时,可能造成额外的破坏性侵入,使得伤口扩大,而造成病患的疼痛与不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在此提供一种穿刺器。穿刺器包含穿刺器械以及套接件。穿刺器械包含底座以及穿刺部,穿刺部由垂直于底座的方向延伸出,且穿刺部包含凸块及尖端。尖端位于穿刺部相对于底座的另一端,凸块由穿刺部的外表面向外径向延伸。套接件包含气压座、第一套管组件、第二套管组件、固定座、以及气囊。

气压座包含握柄、连接部、及第一气阀。握柄包含开口,穿刺部由开口穿入,底座接触握柄。连接部由握柄延伸出,包含组装信道,组装信道与开口连通。第一气阀连接连接部,并与组装通道连通。第一套管组件包含第一组接端及第一套接端,第一组接端组接于组装通道中,且第一组接端对应于第一气阀,第一套接端的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一开口。第二套管组件包含第二组接端及第二套接端,第二组接端可伸缩地套接于第一套接端。第二套管组件可相对第一套管组件收缩,使第一套管组件容置于第二套管组件中,以缩短第一套管组件及第二套管组件的总长度。固定座固定于第二套接端,固定座包含通道、内缘壁、导引槽、键槽、以及出气口。通道贯穿固定座、沿伸壁由固定座的内壁面向通道沿伸,导引槽与通道连通,且相邻于该内缘壁。键槽开设于内缘壁,并与导引槽连通。键槽远离导引槽的一端的宽度小于邻近导引槽的一端的宽度。出气口开设于该固定座的外表面,穿刺部的位于组装通道、第一套管组件、第二套管组件中、及信道中,而尖端突出于固定座。气囊套设于固定座,且对应于出气口,当穿刺器械的凸块由导引槽进入,可旋转使该凸沿该键槽滑动至与内缘壁接触,使穿刺器械与固定座固定,穿刺器械带动套接件沿穿刺器械的长轴方向上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套管组件更包含第一内管及第一外管,且第一套管组件区分为第一管壁区域及第二管壁区域。在第一管壁区域,第一外管围绕第一内管。第二管壁区域,第一外管不围绕第一内管。第二套管组件包含第二内管及一二外管,且第二套管组件区分为第三管壁区域及第四管壁区域,在第三外管壁区域,第二外管围绕第一外管,在第四外管壁区域、第二外管壁围绕第二内管,第一开口开设于第一外管的管壁。

更进一步地,第一内管与第一外管之间、第一开口、第一外管与第二外管之间、第二外管与第二内管之间、及出气口连通形成气流通道。当气体由第一气阀进入后,沿气流通道流动,经过出气口进入气囊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刺器更包含气密组件。气密组件设置于第一套管组件及第二套管组件的一部分上,密封第一套管组件及第二套管组件的套接处。更详细地,气密组件包含挡止件及气密套管,挡止件组接于第一套管组件上,并邻近第一套接端,气密套管套接于第一套管组件及第二套管组件的套接处,且气密套管包覆挡止件。

当穿刺器拉伸时,第二套管组件相对于第一套管组件朝远离气压座移动,直到挡止件与第二套管组件接触。当套接件收缩时,第二套管组件相对于第一套管组件朝向握持部移动,第一套管组件收入第二套管组件之中,直到气密组件与连接部接触。

更进一步地,气密组件更包含气密环,气密环套接于第一套管组件的一部分,并与挡止件接触,且气密环包覆于气密套管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气密组件更包含紧固件,紧固件组接于第一套接端,并与第二内管的内管璧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当凸块由键槽回到导引槽时,穿刺器械可自由地由套接件中退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各实施例提出的套接件穿刺器,其穿刺器械主要藉由凸块与套接件的固定座能够通过键槽固定,从而穿刺器械能与套接件能够同步地沿着轴向方向移动,而调整至最适切的位置。此外,第一套管组件与第二套管组件相互套接、第一套管组件能容置于第二套管组件中,使套接件的长度伸缩。无论在伸长或是收缩的状态,穿刺器械能与套接件同步地移动且利于实时调整,能避免重复破坏性的侵入,能避免触碰而造成伤口扩大、减少病患的痛苦及不适感,且套接件在人体外部的长度能够缩短,能便于医疗人员进行手术。

附图说明

图1为穿刺器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穿刺器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图2的固定座及穿刺器械的局部放大图;

图3A为图3中穿刺器械未固定于固定座的剖视图;

图3B为图3中穿刺器械固定于固定座的剖视图;

图4为穿刺器一实施例的操作剖面示意图;

图5为穿刺器一实施例轴向移动并定位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套接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7为图5的套接件在收缩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穿刺器 10穿刺器械

11底座 13穿刺部

131凸块 133尖端

20套接件 21气压座

211握柄 2111开口

213连接部 2131组装通道

215第一气阀 217第二气阀

23第一套管组件 231第一组接端

233第一套接端 2331第一开口

23A第一管壁区域 23B第二管壁区域

241第一内管 243第一外管

25第二套管组件 251第二组接端

253第二套接端 25A第三管壁区域

25B第四管壁区域 261第二内管

263第二外管 27固定座

271通道 273内缘壁

2731止挡块 275导引槽

277键槽 279出气口

29气囊 30气密组件

31挡止件 33气密套管

35气密环 500人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2分别为穿刺器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以及穿刺器一实施例的爆炸图。图3为图2的固定座及穿刺器械的局部放大图、图3A为图3中穿刺器械未固定于固定座的剖式图、图3B为图3中穿刺器械固定于固定座的剖式图、图4为穿刺器一实施例的操作剖面示意图、图5为穿刺器一实施例轴向移动并定位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5的套接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以及图7为图5的套接件在收缩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1及图2所示,穿刺器1包含穿刺器械10以及套接件20。穿刺器械10包含底座11以及穿刺部13,穿刺部13由垂直于底座11的方向延伸出。穿刺部13包含凸块131及尖端133。尖端133位于穿刺部13相对于底座11的另一端。凸块131由穿刺部13的外表面向外径向延伸,在此,凸块131为于穿刺部13的外表面局部径向凸起于穿刺部13的外表面的凸块,然而,这仅为示例,亦可以为环状外径凸起于穿刺部13的外表面的凸台。套接件20包含气压座21、第一套管组件23、第二套管组件25、固定座27、以及气囊29。

如图2所示,气压座21包含握柄211、连接部213、及第一气阀215。握柄211包含开口2111,穿刺部13由开口2111穿入,且底座11接触握柄211。连接部213由握柄211延伸出,其延伸的方向平行于穿刺部13的长轴方向。连接部213包含组装信道2131,组装信道2131与开口2111连通。第一气阀215连接连接部213,并与组装通道2131连通,能使得由第一气阀215通入的气体能进入组装通道2131之中。

第一套管组件23包含第一组接端231及第一套接端233,第一组接端231组接于组装通道2131中,且第一组接端231对应于第一气阀215,第一套接端233的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一开口2331。第二套管组件25包含第二组接端251及第二套接端253。第二套管组件25的口径大于第一套管组件23的口径,使得第二组接端251可伸缩地套接于第一套接端233,从而第二套管组件25可相对第一套管组件23收缩,使第一套管组件23容置于第二套管组件25中。如此可以缩短第一套管组件23及第二套管组件25的总长度。使得后续手术操作时更加便利。固定座27固定于第二套接端253、而气囊29套设于固定座27。

图2-3、图3A及图3B所示,固定座27固定于第二套接端253,且固定座27包含通道271、内缘壁273、导引槽275、以及键槽277。通道271贯穿固定座27,通常位于固定座27的中心。内缘壁273由固定座27的内壁面向通道271沿伸,而形成弧状的凸起。导引槽275与通道271连通,并相邻于内缘壁273。在此,如图3所示,固定座27包含二内缘壁273及二导引槽275,彼此相邻。在此仅为示例,而不限于此。键槽277开设于内缘壁273,并与导引槽275连通。键槽277位于远离导引槽275的一端的宽度小于邻近导引槽275的一端。也就是,内缘壁273在键槽277位于远离导引槽275的一端向键槽277凸出,而形成止挡块2731。

当如图3A所示,穿刺器械10的凸块131能由导引槽275进入固定座27,此时,穿刺器械10能自由地由固定座27取出或穿入。当如图3B所示,将穿刺器械10旋转后,凸块131由导引槽275进入键槽277,能持续滑动直到凸块131与内缘壁273的止挡块2731接触,从而不再能持续转动。此时,穿刺器械10与固定座27固定。穿刺器械10能带动套接件20沿穿刺部13的长轴方向上移动。若将穿刺器械10旋转使凸块131回到导引槽275,则可自由地将穿刺器械10取出。

如图4所示,穿刺部13的一部分位于组装通道2131、第一套管组件23、第二套管组件中25、以及信道271中。尖端133突出于固定座27。当穿刺器械10于人体500开孔后,穿刺器械10在与固定座27固定的状态下,能带动套接件20沿穿刺部13的长轴方向上移动。进而,如图5所示,在抵达适切位置后,由第一气阀215进行充气,当气囊29膨胀后,能将套接件20固定于人体500之后。此时,能穿刺器械10旋转而退出套接件20。

图6为图5的套接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藉此详述气体的流动方式。如图6所示,并同时参见图2、4、5,第一套管组件23更包含第一内管241及第一外管243。第一套管组件区23分为第一管壁区域23A及第二管壁区域23B。在第一管壁区域23A,第一外管243围绕第一内管241。在第二管壁区域23B,第一外管243不围绕第一内管241。第二套管组件25包含第二内管261及第二外管263。第二套管组件25区分为第三管壁区域25A及第四管壁区域25B。在第三管壁区域25A,第二外管263围绕第一外管243。在第四外管壁区域25B,第二外管263壁围绕第二内管261。第一开口2331开设于第一外管243的管壁。固定座27中包含一出气口279。在此,第一内管241与第一外管243之间、第一开口2331、第一外管243与第二外管263之间、第二外管263与第二内管261之间、及出气口279连通形成气流通道。当气体由第一气阀25通入后,沿气流通道流动,最后经由出气口279进入该气囊29中,将气囊29充气,而如同图5的状态,而能将套接件20固定于人体500之中。

参阅图7,当穿刺器1已完成定位,即气囊29充气使套接件20固定于人体500之中时,当穿刺器械10退出套接件20后,可以抵持握柄211,而将第一套管组件23收容于第二套管组件25中,而缩减在人体500外部的总长度。当套接件20收缩时,第二套管组件25相对于第一套管组件23朝向气压座21移动,第一套管组件23收入第二套管组件25之中。

更详细地,参阅图2、以及图4至图7,穿刺器1还更包含有气密组件30,气密组件30位于第一套管组件23及第二套管组件25的套接处。气密组件30包含挡止件31及气密套管33。挡止件31组接于第一套管组件23上,并邻近第一套接端233。气密套管33套接于第一套管组件23及第二套管组件25的套接处,且气密套33管包覆挡止件31,如此,以防止气体经由套接处的缝隙而泄漏出。

如图4至图6所示,在套接件20拉伸的状态,拉伸时第二套管组件25相对于第一套管组件23朝远离气压座21移动,直到挡止件31与第二套管组件25接触。更详细地,在挡止件31与第二外管263的管壁接触后,第二套管组件25就不再朝远离气压座21移动。而如图7所示,当套接件20拉伸的状态收缩时,第二套管组件25相对于第一套管组件23朝气压座21移动,使得第一套管组件23收容于第二套管组件25中,直到气密组件30与连接部213接触后停止。

再次参阅图2、及图4-7,气密组件30更包含气密环35,气密环35套接于第一套管组件23的一部分,并与挡止件31接触,且气密环35包覆于气密套管33中。进一步地达到气密的效果。此外,挡止件31还可以为螺锁式的紧固件,能使得第一套管组件23收容于第二套管组件25时,套接更为紧实,避免脱落。

再次参阅图2、及图4-7,气压座21更包含第二气阀217。当穿刺器械10由套接件20取出后,第二气阀17将气体经由第一套管组件23、第二套管组件25,也就是沿着穿刺器械10原本装设的位置充入人体500中,以将人体的组织局部膨胀,以利于进行后续内视镜、光纤、激光等医疗器材的放入、观察及手术操作。更详细地,第二气阀217可以为气体的开关阀,连接外部的气体装置进行充气。进一步地,在完成手术之后,可以将第一气阀215开启使得气囊29泄气,而将套接件管20从人体取出。

上述实施例提出的穿刺器套接件,主要藉由将穿刺器械的凸块与套接件之固定座能够通过键槽固定,从而穿刺器械与套接件能同步地能够沿着轴向方向移动,从而能实时调整至最适切的位置,能避免重复破坏性的侵入,避免触碰而造成伤口扩大、减少病患的痛苦及不适感。此外,第一套管及组件与第二套管组件套接、且第一套管组件能容置于第二套管组件中,使得套接件的长度伸缩,能缩减在人体外部的长度,更能便于医疗人员进行手术。

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所述,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