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使用的吸氧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5046发布日期:2019-04-09 22:2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使用的吸氧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防护器械,具体说是一种方便使用的吸氧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病人可能会出现不能控制的咳嗽,由于医护人员离病人较近,很多时候病人咳嗽的病菌会直接喷到医护人员身上,给医护人员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于是就有了发明人研发的一种吸氧防护装置,包括有口部防护罩,在口部防护罩上设置了输氧管和固定结构,在支气管镜检查的过程中,病人佩戴该口部防护罩可以减少或避免因咳嗽而造成的传染。但现有的这种吸氧防护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连接在口部防护罩上的输氧管无法实现上下位置调节,因此输氧管在使用时病人会有不适感;2、口部防护罩是通过输氧管与锁扣形成圈套套在头部,连接不牢固,容易脱落;3、该口部防护罩与病人口部贴得比较近,使用不舒服;4、该口部防护罩只适用于单腔输氧管使用,而且该口部防护罩无法单独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输氧管位置,佩戴稳固舒服,且使用方便的吸氧防护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使用的吸氧防护装置,包括有口部防护罩,其特点是所述口部防护罩上设有调节固定结构,市面上通用的输氧管可活动调节的安装在所述调节固定结构上。

其中,所述调节固定结构设置在口部防护罩的外端面中部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固定结构为设有连接孔的结构体,所述结构体凸设在口部防护罩的外端面中间位置,所述连接孔的开孔方向为沿着口部防护罩的上下方向贯通,同时所述连接孔的孔宽方向沿着口部防护罩的左右方向延伸,所述输氧管穿过所述连接孔且可在所述连接孔的左右方向调节移动。

更进一步的,为方便输氧管伸入到连接孔中,所述结构体凸出的外部边中间或旁边均开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宽度满足所述输氧管穿过进入到所述连接孔中。

为了使输氧管在连接孔中能牢固定位,所述调节固定结构具有可定位输氧管在连接孔位置的定位结构。

具体地,所述外部边的朝向连接孔的边壁上设有与所述输氧管匹配的多个连续的凹位。

为了提高佩戴舒适度,所述口部防护罩上部向口戴方向内侧弯折形成接触边。

为了方便佩戴以及佩戴稳固,所述口部防护罩上设有方便将口部防护罩套到人头部以掩住口部的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接触边的左右两侧。

为提高佩戴舒适感以及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所述口部防护罩为中部向口戴方向外侧凸起、左右两侧向口戴方向内侧弧形弯曲的弧形挡片,所述弧形挡片的两侧形成护翼。

本实用新型为了使该口部防护罩能适用于不同的输氧管,如单腔输氧管或双腔输氧管,故还包括有可与所述调节固定结构配合连接的转换头。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头为双孔转单孔的三通管体,所述转换头可活动调节地安装在所述调节固定结构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了调节固定结构,故实现了输氧管可相对口部防护罩进行调节,以满足病人选择左鼻孔或右鼻孔插输氧管的需求,提高使用的舒适度;

2、设置了接触边,通过接触边与病人的上唇部位接触,故能使口部防护罩与病人口部有一定的距离,提高佩戴舒适度,也方便医护人员为病人抹痰;

3、设置了松紧带,通过松紧带可方便将口部防护罩佩戴到病人头部,佩戴稳固,而且该口部防护罩可以单独作为防护口罩使用;

4、设置了双孔转单孔的转换头,故该口部防护罩既适用于现在比较普遍使用的双腔输氧管,也适用于单腔输氧管,适用性强。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口部防护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口部防护罩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口部防护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换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方便使用的吸氧防护装置,包括有口部防护罩1,该口部防护罩1上设有调节固定结构2,市面上通用的输氧管5可活动调节的安装在该调节固定结构2上,故实现了输氧管5可相对口部防护罩1进行调节,以满足病人选择左鼻孔或右鼻孔插输氧管5的需求,提高使用的舒适度。

如图1和图3所示,该调节固定结构2为设有连接孔21的结构体,该结构体凸设在口部防护罩1的外端面中间位置,连接孔21的开孔方向为沿着口部防护罩1的上下方向贯通,同时连接孔21的孔宽方向沿着口部防护罩1的左右方向延伸,该连接孔21的深度(即口部防护罩1的前壁面到该连接孔21与该口部防护罩1前壁面相对的孔壁之间的距离)必须满足输氧管5可以被穿过且输氧管5不会被挤压变形到影响正常输氧的尺寸,该输氧管5穿过连接孔21后可在连接孔21的左右方向调节移动,从而实现供病人选择左鼻孔插输氧管5或是右鼻孔插输氧管5,因此连接孔21的左右宽度必须大于普通成年人的左右鼻孔之间的距离。

该连接孔21可以是周边封闭的孔,如果是这样,输氧管5在与连接孔21连接时,需要将输氧管5从连接孔21的下方往上伸出的方式安装到连接孔21中,但因为一般输氧管5的端部有一个供塞入鼻孔的软胶头50,该软胶头50的直径会大于输氧管5的管径,所以采用这种方式连接不大方便,也不方便更换输氧管5;因此为方便输氧管5伸入到连接孔21中,在结构体凸出的外部边开有缺口22,该缺口22可开在外部边的中间位置,也可以开在外部边的侧边位置,该缺口22的宽度满足输氧管5穿过进入到连接孔21中,故当需要装入或拆出输氧管5时,只需将输氧管5移动到缺口22的位置,就可以轻松的将输氧管5沿着口部防护罩1前壁垂直远离的方向拿出。

另外,为了使该输氧管5在连接孔21中能牢固定位,该调节固定结构2还具有可定位输氧管5在连接孔21位置的定位结构,为了更节约成本,同时利用了输氧管5的软管特性,于是将连接孔21的深度设计成略小于输氧管5的管径,故当输氧管5从缺口22进入后往左或往右移动时,输氧管5就会被连接孔21所挤压变形,从而产生挤压力和摩擦力,故连接孔21同时起到了定位输氧管5的作用,节省了额外的定位结构的设计;进一步的,还可以在外部边的朝向连接孔21的边壁上设有与输氧管匹配的多个连续的凹位23。当然,该定位结构还可以是额外设置的结构,比如卡夹、卡套等。

如图2所示,该口部防护罩1上部向口戴方向内侧弯折形成接触边11,在病人佩戴该口部防护罩1时,该接触边11是与病人的上唇部分相接触的,这样可以使得该口部防护罩1不会紧贴到病人的嘴巴,提高佩戴舒适度,而且口部防护罩1与嘴巴之间留有空间可方便医护人员为病人抹痰。

为了方便佩戴以及佩戴稳固,该口部防护罩1上设有方便将口部防护罩1套到人头部以掩住口部的松紧带3,而该松紧带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接触边11的左右两侧,具体可以是在接触边11上左右各开有一个孔12,松紧带3穿过这两个孔12而实现与口部防护罩1连接。

同样为提高佩戴舒适感以及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该口部防护罩1为中部向口戴方向外侧凸起、左右两侧向口戴方向内侧弧形弯曲的弧形挡片,所述弧形挡片的两侧形成护翼101。

如图4所示,由于该吸氧防护装置可以适用于市面上所有的输氧管5,如单腔输氧管51或双腔输氧管52,而为了能更好的适用于双腔输氧管52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故还包括有可与调节固定结构2配合连接的转换头4,该转换头4为双孔转单孔的三通管体,双孔的管体41为并排间隔设置,其间隔距离与双氧管52的双出气孔距离相同,单孔的管体41为与二孔的管体41平行且朝相反方向延伸,双孔的两管体41和单孔的管体41之间通过联通管42相连接成一体,单孔的管体41为软管体,其端部同样设有供塞入鼻孔的软胶头40。故通过该转换头4的双孔与双腔输氧管52的双出气孔部相连接,从而实现将该双腔输氧管52转换成单腔输氧管51,该转换头4的单孔的管体尺寸满足可活动调节地安装在调节固定结构2上的,且同样能够通过连接孔21自身的深度进行定位夹紧。

实施例一:

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口部防护罩1是与单腔输氧管51配合使用的,使用时,直接将单腔输氧管51的管体部分从缺口22位置放入到连接孔21中,然后根据病人的情况,例如病人需要左鼻孔插输氧管5,那么在调节好单腔输氧管51的往上的高度后,就将单腔输氧管51往左边移动,卡入到左侧部分的连接孔21中,接着将松紧带3套到病人头部,将口部防护罩1佩戴到病人的嘴巴位置,最后再上下微调单腔输氧管51的高度,使单腔输氧管51的软胶头50恰好伸入到病人的左鼻孔中,完成佩戴。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口部防护罩1是与双氧管52配合使用的,使用前,先将转换头4与双腔输氧管52连接,操作方式是直接将转换头4的并排两管体41与双腔输氧管52的双出气孔部相连接;然后将转换头4的单孔的管体41从缺口22位置放入到连接孔21中,然后根据病人的情况,例如病人需要右鼻孔插输氧管5,那么在调节好转换头4的往上的高度后,就将单孔的管体41往右边移动,卡入到右侧部分的连接孔21中,接着将松紧带3套到病人头部,将口部防护罩1佩戴到病人的嘴巴位置,最后再上下微调转换头4的高度,使单孔管体41的软胶头40恰好伸入到病人的右鼻孔中,完成佩戴。

尽管本实用新型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这种的变化应属于所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