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8348发布日期:2019-02-01 20:01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手术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



背景技术:

微创膝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以最小的组织损伤,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是微创技术的核心理念。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通过专业的手术操作系统对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髌骨进行截骨以获得合适的假体安装平面,在进行系列操作时对截骨面的保护和显露尤其重要,是获得满意假体覆盖、利于术后骨长入、避免假体松动的前提条件。

临床上,胫骨近端截骨后,使用目前传统的单齿撬板将胫骨平台外侧缘软组织向外侧牵开时,单齿骨撬板不能很好的牵开髌下脂肪垫,在安放假体试模和假体时,常导致软组织嵌入假体和骨面之间,严重妨碍了医生的手术操作,从而影响试模大小的判断以及假体和胫骨平台骨质的紧密接触,也就影响了假体的正确选择以及和胫骨平台的可靠固定。

其次,因杠杆原理,翘板的齿造成平台外侧骨质接触处受压,截骨面破坏,导致临床疗效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在很好地牵开胫骨平台外侧软组织的同时,有效保护截骨骨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包括:固定齿、手柄和撬板连接体;所述固定齿与撬板连接体的下端连接,所述手柄与撬板连接体的上端连接;所述固定齿的下端设有至少两个向下延伸的板齿,且所述固定齿具有从膝关节内侧凸向外侧的弧度,以及从膝关节后侧向前侧逐渐降低的弧形切迹。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中,优选地,所述固定齿的下端设有三个板齿。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中,优选地,所述板齿的尖端为钝头且间距相等。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中,优选地,所述手柄包括从撬板连接体的上端部向外侧延伸的第一柄部,以及从第一柄部向前侧和外侧延伸的第二柄部。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柄部和第二柄部的中心轴线呈125°~145°。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中,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柄部的宽度为24~26mm,厚度为4~6mm。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中,优选地,所述固定齿上设有至少两个槽孔。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槽孔为沿膝关节的前后侧方向延伸的长方形槽孔,且从上至下平行间隔布置,下方的槽孔较上方的槽孔向前侧偏移预定距离。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中,优选地,所述手柄的尾端设置有一个或两个圆形孔。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中,优选地,所述固定齿、所述撬板连接体和所述手柄为一体化板条状结构件。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撬板通过至少两个板齿以及外凸和向前逐渐减低的弧形切迹,能够充分牵开胫骨平台外侧软组织,确保准确选择假体尺寸以及假体和胫骨截骨面的可靠贴合;既有效保护截骨骨面不被齿尖破坏,同时充分保护了胫骨平台外侧的软组织,如髌韧带以及腓总神经。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的主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的俯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的左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的立体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的主视图。图2、图3和图4分别为其俯视图、左视图和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包括平板状的固定齿10、手柄30、和位于固定齿10与手柄30之间的撬板连接体20。其中,固定齿10设置在撬板连接体20的下端,手柄30设置在撬板连接体20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中的方位结合撬板在使用时的状态进行定义,与膝关节的方位一致,即以膝关节的前侧和后侧作为撬板的“前侧”和“后侧”,以膝关节的内侧和外侧作为撬板的“内侧”和“外侧”,以膝关节的上下方位作为撬板的“上方”和“下方”。优选地,为了方便手术操作,本实用新型的撬板区分侧别进行设计,例如该第一实施例的撬板的手柄形状设置适用于人左膝的膝关节置换手术,在使用时撬板的内侧与胫骨外侧平台贴合,撬板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对应于膝关节的前侧和后侧。即第一实施例中,图1中上下方位为第一实施例撬板的“上方”和“下方”,图1中左侧和右侧为撬板的“后侧”与“前侧”,垂直于图1的纸面向内的方向为撬板的“外侧”,垂直于图1的纸面向外的方向为撬板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的固定齿10的下端设有至少两个向下延伸的板齿11。优选地,该板齿1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板齿11的设计能够充分牵开胫骨平台外侧软组织,确保准确选择假体尺寸以及假体和胫骨截骨面的可靠贴合。更优选地,这三个板齿11的尖端为钝头,且大小一致,间距相等,以平均受力且有效保护截骨骨面不被齿尖破坏,同时充分保护了胫骨平台外侧的软组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撬板的固定齿10具有从膝关节内侧凸向外侧的弧度,以适应胫骨外侧平台的外凸的弧度。如图2中可以看到,固定齿10的中间向外侧凸出,相对而言,固定齿10的前端和后端向内侧延伸。通过固定齿10的弧面设计,可以在使用时使得撬板的内侧与胫骨外侧平台更好地贴合,便于撬板进入胫骨与胫骨平台外侧软组织之间,充分牵开软组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撬板的固定齿10具有从膝关节后侧向前侧逐渐降低的弧形切迹12。如图1中固定齿10的长度从后侧向前侧依次降低,形成弧形切迹12,从而避开术中位于膝关节外侧的髌骨软骨面,减轻因牵拉髌骨而造成的髌韧带过高的张力。使用时将固定齿10插入胫骨外侧平台及其外侧的软组织之间,并使得从后向前的切迹位于髌骨下方。优选地,固定齿10的下端宽度为38~42mm,上端宽度为12~16mm。前侧高度为3~6mm,后侧高度为18~22mm。更优选地,固定齿10的下端宽度为41mm,上端宽度为14mm,前侧高度为4mm,后侧高度为20mm。

本实施例方案通过改变固定齿10的形状和板齿数量等,通过三个板齿以及外凸和向前逐渐减低的弧形切迹确保充分牵开了遮挡截骨面的软组织,避免传统翘板为了牵开软组织采用过大的切口(增加手术创伤),过多切除软组织(增加感染可能),暴力牵开,或者置入多个翘板引起髌韧带断裂或者髌韧带撕脱骨折,在减轻手术创伤的同时确保假体试模的正确选择以及假体和截骨面的充分接触和可靠固定;其次,还有效地保护了胫骨平台外侧的软组织,如髌韧带以及腓总神经;撬板与骨面的接触面积增加解决了传统撬板易引起截骨面塌陷的问题。

请再参阅图3,优选地,撬板连接体20所在平面与手柄30所在平面夹角α为钝角,例如95°~120°,更优选为:100°。经验证,采用该角度可使得撬板使用更加省力。进一步地,上述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中,固定齿10所在平面到撬板连接体20所在平面呈钝角,更优选位于同一平面上,从而与手柄30所在平面到撬板连接体20所在平面的角度的钝角相配合,进一步增加力矩,使得撬板使用更加省力。固定齿10上还设有至少两个贯穿固定齿的内侧和外侧表面的槽孔13,优选地,这些槽孔13呈长方形,相互平行且长度相等,从上至下间隔布置。设置槽孔13可以用于保护翘板的固定齿10避免受到过分集中的应力,这些槽孔13有助于应力分散,使得固定齿10不至于因为力量过大或者发生疲劳断裂。更优选地,设置三个槽孔13,且下方的槽孔13较上方的槽孔向前侧偏移4~6mm,从而与弧形切迹12的形状相匹配。优选地,槽孔13的间距为4mm。

本实用新型的手柄30可以为一根直板状手柄,即向一个方向延伸。优选地,手柄30也可以由至少两端朝向不同方向延伸的手柄部构成,以便于手持操作。例如,手柄30包括从撬板连接体20的上端部向外侧延伸的第一柄部31,以及从第一柄部31向外侧和前侧延伸的第二柄部32。对于膝关节置换手术而言,需要执行牵开胫骨平台外侧软组织操作的医生或助手通常位于膝关节同侧并面向患者,例如当进行左膝手术时,医生或者助手需要左手握持此撬板,当进行右膝手术时,需要右手握持此撬板,相应地,第二柄部32只有朝向外侧和前侧延伸时,牵开操作最为顺手且省力。优选地,第一柄部31和第二柄部32的中心轴线的夹角β为125°~145°,具体优选为:125°或135°或145°。经验证,采用该角度可使得撬板使用更加省力且便于操作。优选地,第二柄部32的宽度为24~26mm,厚度为4~6mm,更优选为宽度20mm,厚度5mm。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手柄30的尾端设置有一个或两个圆形孔33,更加利于手持操作,便于撬板的固定。优选地,手柄30的边缘还可增设防滑的凹凸结构,进一步起到防滑的作用,以便于手持操作。

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中,撬板连接体20与手柄30通过曲面连接,固定齿10与撬板连接体20也可通过平面或者曲面连接,以实现固定齿10、撬板连接体20与手柄30之间的连接过度。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撬板的固定齿10、撬板连接体20和手柄30为一体化板条状结构件,可采用医用金属材料一体加工成型。该医用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钛及钛合金、钴基合金、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或贵金属等。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固定齿10也可以单独加工,成为可组配部件,医生或助手可以根据病人膝关节尺寸,选配具有三个板齿或者四个板齿的固定齿10,将其组装到撬板连接体20的下端,进一步提高匹配度。

上述实施例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在使用时,将固定齿插入胫骨外侧平台及其外侧的软组织之间,并使得从后向前的切迹位于髌骨下方,助手手握手柄30,利用杠杆原理将软组织向外侧牵开,便于截骨,安装试模和假体等。

请参阅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的主视图。该第二实施例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该撬板适用于人右膝的膝关节置换手术。相应地,虽然固定齿10也具有从膝关节内侧凸向外侧的弧度,以及从膝关节后侧向前侧逐渐降低的弧形切迹12,但是相对于右膝而言,图5中上下方位仍为第一实施例撬板的“上方”和“下方”,垂直于图5的纸面向内和向外的方向仍然为撬板的“外侧”和“内侧”,而与图1不同的是,图5中左侧为撬板的“前侧”,右侧为撬板的“后侧”。也即是说,第一实施例中弧形切迹12设置于撬板的左边,而第二实施例中弧形切迹12设置于撬板的右边。并且,第一实施例中第二柄部32向左边延伸,而第二实施例中第二柄部32向右边延伸。通过以上不同的方向设置,就可以根据所施手术的膝关节的侧别,选择不同连接方向及固定齿方向的手柄。相应地,第二柄部32与第一柄部31之间所呈的角度β也可以根据膝关节的侧别进行调整,例如对人左膝实施膝关节置换术时选择125°、135°或145°,对人右膝实施膝关节置换术时选择235°、225°或215°(以第一柄部31和第二柄部32所在的平面为基准,将第一柄部31逆时针旋转至第二柄部32所经过的角度为β)本实用新型的手柄30的两段柄部的角度设置,以及区分侧别的设计有助于位于膝关节外侧的助手把持和操作该翘板,符合人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微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用撬板能够充分牵开胫骨平台外侧软组织,确保准确选择假体尺寸以及安装假体时假体和胫骨截骨面的可靠贴合;既有效保护截骨骨面不被齿尖破坏,同时充分保护了胫骨平台外侧的软组织,如髌韧带以及腓总神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