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面罩及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9181发布日期:2019-04-03 00:47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氧气面罩及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吸入来自氧气瓶或氧浓缩机等的氧气(包括浓缩氧气)的氧气面罩、及氧气面罩中使用的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使患者等吸入来自氧气瓶等的氧气或来自氧浓缩机等的浓缩氧,使用氧气面罩。

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与这样的氧气面罩相关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548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321021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在覆盖鼻部的部位和覆盖口部的部位之间设置隔板,并划分为吸气室和呼气室,供给至吸气室的高浓度氧气使来自鼻部的吸气变得自如,并使排出至呼气室的呼气能够向面罩主体的外部排出。

由此,由于从鼻部进行吸气的高浓度氧气中混入呼气的情况得到抑制,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高浓度氧气的吸气,比较合适。

然而,根据使用者的状态不同,还存在难以进行用鼻部吸气的情况,从而有如下需求,即,尽管划分覆盖鼻部的部分与覆盖口部的部分,但是在覆盖口部的部分也有高浓度氧气的供给。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覆盖鼻部的部分与覆盖口部的部分之间具有分隔部的面罩中向覆盖口部的部分也能供给高浓度氧气的氧气面罩、及在该氧气面罩中使用的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结构1)

一种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具备:面罩主体部,其为覆盖鼻部及口部的面罩主体,并在覆盖鼻部的部分和覆盖口部的部分之间具有分隔部;以及氧气导入部,其具有连接供氧管的连接部,并向所述面罩主体部内导入氧气,所述氧气导入部具备:第一导入部,其向所述覆盖鼻部的部分导入氧气;以及第二导入部,其向所述覆盖口部的部分导入氧气。

(结构2)

根据结构1所述的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入部具备第一供氧口,所述第二导入部具备第二供氧口,所述第一供氧口的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二供氧口的开口面积的比率被规定为使向所述覆盖鼻部的部分的供氧量与向所述覆盖口部的部分的供氧量大致相同。

(结构3)

根据结构1所述的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导入部具备筒状体部,在该筒状体部的下部侧形成有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筒状体部的上部侧形成有所述第一导入部,在所述筒状体部的中间部形成有所述第二导入部。

(结构4)

根据结构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氧气面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覆盖鼻部的部分形成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导入部的第一开口部,在所述覆盖口部的部分形成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导入部的第二开口部,所述氧气导入部作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部及所述第二开口部可装拆的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来形成。

(结构5)

一种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其在结构4所述的氧气面罩中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部及所述第二开口部可装拆。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氧气面罩,在覆盖鼻部的部分与覆盖口部的部分之间具有分隔部的面罩中,在从鼻部吸气从口部吐气的情况、从口部吸气从鼻部吐气的情况中的任意情况下,由于进行吸气的高浓度氧气中混入呼气的情况得到抑制,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高浓度氧气的吸气。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氧气面罩的立体图。

图2(a)-图2(e)是表示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的图,其中,图2(a) 为侧视图,图2(b)为主视图,图2(c)为后视图,图2(d)为俯视图,图2(e)为仰视图。

图3(a)及图3(b)是表示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的图,其中,图3 (a)为立体图,图3(b)为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氧气面罩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5(a)及图5(b)是表示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的其他示例的图,其中,图5(a)为立体图,图5(b)为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氧气面罩

11 面罩主体部

111 覆盖鼻部的部分

112 覆盖口部的部分

113 第一开口部

114 第二开口部

115 分隔部

12 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氧气导入部)

121 筒状体部

122 连接部

123 第一导入部

123a 第一供氧口

124 第二导入部

124a 第二供氧口

125 调整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此外,以下实施方式是将本实用新型具体化时的一个实施方式,并不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于该范围内。

图1(a)及图1(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氧气面罩的图,图1(a)是立体图,图1(b)是表示将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氧气导入部)从面罩主体部拆卸下来的状态的图。另外,图4是表示氧气面罩的使用状态的图。

如各图所示,作为基本的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氧气面罩1具有覆盖鼻部及口部的面罩主体部11和相对于面罩主体部11可装拆的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氧气导入部)12。

面罩主体部11具有覆盖鼻部的部分111和覆盖口部的部分112,在覆盖鼻部的部分111与覆盖口部的部分112之间具有分隔部115。即,如图 4所示,通过在成为覆盖鼻部的部分111的下表面的位置具有分隔部115,形成为以下形状,即,覆盖鼻部的部分111仅大致覆盖鼻部的部分、覆盖口部的部分112仅大致覆盖口部的部分。

在覆盖鼻部的部分111的下表面部分形成有用于连接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12的第一导入部123的第一开口部113,在覆盖口部的部分112的正面部分形成有用于连接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12的第二导入部124的第二开口部114(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椭圆形)。

如图1(a)、图1(b)、图4所示,通过将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12 安装在面罩主体部11,并使与氧气供给源连接的供氧管(未图示)与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12连接,从而分别向面罩主体部11的覆盖鼻部的部分111 和覆盖口部的部分112供给氧气。

此外,氧气面罩1向面部的佩戴通过将橡胶绳等安装于面罩主体部11 的周边部上形成的插通孔H,并将该橡胶绳等挂在耳部或者缠绕到头部而进行(与以往相同)。

图2(a)-图2(e)、图3(a)及图3(b)是表示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12的图,其中,图2(a)是侧视图,图2(b)是主视图,图2(c) 是后视图,图2(d)是俯视图,图2(e)是仰视图,图3(a)是立体图,图3(b)是沿图2(b)的A-A线的剖视图。

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氧气导入部)12是用于使供氧管(未图示)与氧气面罩1连接的部件,如图2(a)-图2(e)、图3(a)及图3(b) 所示,将圆筒状的筒状体部121作为其基本形态,在筒状体部121的下部侧形成用于连接供氧管的连接部122。

在筒状体部121的上部侧形成有第一导入部123,在筒状体部121的中间部形成有第二导入部124。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入部123作为筒状体部121的一部分而形成,其外径形成为与第一开口部113的内径大致相等,并且形成有凸缘123b。第一导入部123具备第一供氧口123a,从此处供给氧气。通过该构成,将第一导入部123插入第一开口部113,通过凸缘123b的抵止,从而形成通向覆盖鼻部的部分111的氧气的供给路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导入部124以从筒状体部121的中间部分支的方式形成,其截面的外周形状(椭圆形)形成为与第二开口部114 的内侧形状(椭圆形)大致相同,且形成有凸缘124b。第二导入部124 具备第二供氧口124a,从此处供给氧气。通过该构成,将第二导入部124 插入第二开口部114,通过凸缘124b的抵止,从而形成通向覆盖口部的部分112的氧气的供给路径。

通过上述的第一导入部123向第一开口部113的插入、第二导入部124 向第二开口部114的插入,进行将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12向面罩主体部 11的安装。

如图4所示,通过使上述构成的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12安装在面罩主体部11,第一供氧口123a在面罩主体部11的覆盖鼻部的部分111内开口,第二供氧口124a在覆盖口部的部分112内开口。由此,使氧气(或浓缩氧气等)向面罩主体部11内(分别向覆盖鼻部的部分111内及覆盖口部的部分112内)供给。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氧气面罩1,由于使得覆盖鼻部的部分111与覆盖口部的部分112在空间上进行了划分,因此,因呼气导致的氧气浓度下降的情况得到了抑制。

即,在从鼻部吸气从口部吐气的情况下,由于覆盖鼻部的部分111与覆盖口部的部分112在空间上被划分,来自于口部的呼气进入覆盖鼻部的部分111内的情况得到了抑制,因此,覆盖鼻部的部分111的氧气浓度下降的情况得到了抑制,能高效地进行高浓度氧气的吸气。

同样地,在从口部吸气从鼻部吐气的情况下,由于覆盖鼻部的部分111 与覆盖口部的部分112在空间上进行了划分,来自于鼻部的呼气进入覆盖口部的部分112内的情况得到了抑制,因此,覆盖口部的部分112的氧气浓度下降的情况得到了抑制,能高效地进行高浓度氧气的吸气。

因此,在从鼻部吸气从口部吐气的情况、从口部吸气从鼻部吐气的情况中的任意情况下,进行吸气的高浓度氧气中混入呼气的情况都得到了抑制,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高浓度氧气的吸气。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氧气面罩1中,第一供氧口123a的开口面积与第二供氧口124a的开口面积的比率被规定为使向覆盖鼻部的部分111 的供氧量与向覆盖口部的部分112的供氧量大致相同。

由此,能够使向覆盖鼻部的部分111和向覆盖口部的部分112的氧气的供给比例各为大致50%,从而能够均等地进行氧气供给。

此外,图5(a)及图5(b)中示出了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的其他的示例。关于与实施方式(图1(a)-图1(b)、图2(a)-图2(e)、图 3(a)-图3(b)、图4)相同的构成,使用相同的符号,对于对应的构成使用对应的符号(加上′)。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中,第一供氧口123a的开口面积与第二供氧口124a的开口面积的比率被规定为使向覆盖鼻部的部分111的供氧量与向覆盖口部的部分112的供氧量大致相同,但如图5(b)所示,在图5(a) 及图5(b)的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12′中,在筒状体部121的内部,且在成为第一导入部123与第二导入部124之间的位置,配设有调整向第一导入部123与第二导入部124的氧气的供给比例的调整部件125。

在图5(a)及图5(b)的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12′中,调整部件125 是在筒状体部121的内部遮盖其水平方向的截面的大致一半的部件(俯视时为半圆形的部件),第二导入部124形成在形成有调整部件125的一侧 (图3(b)中的左侧)的筒状体部121的侧面部。

通过该构成,能够使向第一导入部123与第二导入部124的氧气的供给比例,即,能够使向覆盖鼻部的部分111与覆盖口部的部分112的氧气的供给比例各为大致50%,从而能够均等地进行氧气供给。

由图5(b)还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连接供氧管的连接部122 形成在筒状体部121的下部的中央部,以遮盖从该连接部122向上方供给氧气的供给路径的一半的形式形成有调整部件125,因此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上述说明的供氧量的均等分配。

此外,这里将使向第一导入部123与第二导入部124的氧气的供给比例为均等的情况作为了示例,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将任意的供给比例较多地进行设定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氧气导入部)的基本形态为圆筒状的情况作为了示例,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多棱柱等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供氧管连接用连接器(氧气导入部)为与面罩主体部单独形成且相对于面罩主体部可装拆的部件作为了示例,但氧气导入部也可以与面罩主体部一体形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