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胰腺癌放射治疗用植入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9132发布日期:2019-01-22 22:34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胰腺癌放射治疗用植入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的辅助器具,具体涉及一种胰腺癌放射治疗用植入导管。



背景技术:

目前放射治疗胰腺癌时一般采用外照射,但是胰腺位于上腹深部的后腹膜、前方有胃、结肠、胆管和肝脏等组织,而这些组织对射线敏感度较高,耐受量较差,而胰腺癌的照射治疗要求尽量避开这些脏器,这样可以减少放疗期间引起的恶心、呕吐或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放射粒子植入疗法具有内照射射线剂量小,作用时间更长,治疗定位更准确,对肿瘤局部作用均匀,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极小,并且将其与化疗配合,治疗肿瘤的效果更加明显可杀灭远处的微转移病灶的优点,因此在胰腺癌患者中应用越来越多。现有技术中采用开放性手术将放射粒子植入病灶部位,但是操作复杂。针对上述问题医护人员开发了一种植入导管,植入导管包括外管体和设置在外管体内部的放射粒子管,治疗时将导管植入病灶部位,然后缝合;虽然采用上述放射粒子植入导管可以起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1)放疗一段时间后,会根据肿瘤治疗情况来调整放射粒子的位置,但是现有的植入管植入病灶部位后,放射性粒子位置固定;(2)当植入导管刺入病灶部位时,会有一些积液或者胆汁流出,现有的植入导管不便于这些流体排出,引流效果差;(3)当需要将一些化学药物注入病灶部位进行化疗时,或者对病灶部位进行消毒护理时,现有的植入导管无法满足需求;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研究一种胰腺癌放射治疗用植入导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胰腺癌放射治疗用植入导管,利用该植入导管便于调节放射粒子的位置,引流效果好,而且便于护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胰腺癌放射治疗用植入导管,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活动设有放射粒子管,所述外管的外壁上端沿外管长度方向分别设有冲洗腔、药物加入腔和引流腔,所述冲洗腔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冲洗孔,所述药物加入腔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布液孔,所述引流腔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引流孔;所述放射粒子管的植入端封闭,所述放射粒子管内设有多个放射粒子容纳腔,且相邻所述放射粒子容纳腔之间设有间隔块。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管的内壁上至少设有一列凸块,所述放射粒子管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凸块相配合的凹槽。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管的植入端的端部设有锥形头,所述锥形头上设有多个引流孔。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冲洗腔的冲洗口以及药物加入腔的加入口分别设有密封盖。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管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板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上保护层和下保护层,所述固定板内设有防辐射层。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植入导管包括外管,外管内活动设有放射粒子管,外管的外壁上端沿外管长度方向分别设有冲洗腔、药物加入腔和引流腔,冲洗腔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冲洗孔,药物加入腔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布液孔,引流腔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引流孔;放射粒子管的植入端封闭,放射粒子管内设有多个放射粒子容纳腔,且相邻放射粒子容纳腔之间设有间隔块。采用放射粒子治疗胰腺癌时,将放射粒子置于放射粒子管内,然后再将植入导管植入病灶部位,一些积液或者胆汁穿过引流孔沿着引流腔流出;由于放射粒子管在外管内是活动的,当放射粒子治疗一段时间后,根据治疗情况移动放射粒子管的位置,便于对肿瘤的治疗;同时定期可以将一些生理盐水或者消毒杀菌液体从冲洗腔注入,实现对肿瘤部位的冲洗;当需要化疗时,可将一些药物通过药物加入腔注入肿瘤部位,药物通过布液孔分布在肿瘤部位;采用上述植入导管,可以调整放射粒子的位置,便于肿瘤的治疗;同时便于积液或胆汁的排出,引流效果更好,此外可以用于化疗使用,便于医护人员护理使用。

由于外管的内壁上至少设有一列凸块,放射粒子管的外壁上设有与凸块相配合的凹槽。采用这一设计,便于调整放射粒子管的位置,有助于放射粒子对肿瘤的治疗。

由于外管的植入端的端部设有锥形头,锥形头上设有多个引流孔。植入导管植入病灶部位进行放射治疗时,部分积液或者胆汁可沿着引流孔进入锥形头,沿着外管与放射粒子管之间的空隙流出。锥形头的设计更便于积液或胆汁的排出。

由于冲洗腔的冲洗口以及药物加入腔的加入口分别设有密封盖。密封盖的设计方便打开或封闭冲洗口或者药物加入口,确保患者使用安全。

由于外管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侧设有通孔,固定板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上保护层和下保护层,固定板内设有防辐射层。固定板的设置一方面便于缝合固定,另一方面由于固定板内还设有防辐射层,可有效防止放射粒子对医护人员及周围人员的辐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胰腺癌放射治疗用植入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1-外管,10-冲洗腔,11-药物加入腔,12-引流腔,13-凸块,14-锥形头,2-放射粒子管,20-放射粒子容纳腔,21-间隔块,3-密封盖,4-固定板,4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胰腺癌放射治疗用植入导管,包括外管1,外管1内活动设有放射粒子管2,外管1的外壁上端沿外管长度方向分别设有冲洗腔10、药物加入腔11和引流腔12,冲洗腔10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冲洗孔,药物加入腔11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布液孔,引流腔12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引流孔;外管1的内壁上至少设有一列凸块13,放射粒子管2的外壁上设有与凸块13相配合的凹槽;放射粒子管2的植入端封闭,放射粒子管2内设有多个放射粒子容纳腔20,且相邻放射粒子容纳腔20之间设有间隔块21。

在放射治疗时,首先将放射粒子置于放射粒子管内,并用塑料分隔块分开,再将植入导管植入病灶部位,治疗一段时间后,根据治疗情况当需要调整放射粒子管的位置时,拉着放射粒子管的顶部,放射粒子管沿着凸块移动,然后再通过外管的内壁顶部设有的卡扣将放射粒子管固定,整个过程实现了放射粒子位置的调整;与此同时,一些积液或者胆汁穿过引流孔进入引流腔,然后从引流腔的出口排出;当定期需要进行消毒护理时,可以将一些生理盐水从冲洗腔加入,再穿过冲洗孔对肿瘤部位进行冲洗;在需要化疗时,通过药物加入腔将化疗药物加入,化疗药物穿过布液孔在肿瘤部位进行分布。

作为一种改进,外管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放射粒子管2的外壁上设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螺纹。

作为一种改进,外管1的植入端的端部设有锥形头14,锥形头14上设有多个引流孔。在放射治疗时,植入导管植入病灶部位后,一部分积液或者胆汁可穿过引流孔进入锥形头,沿着外管与放射粒子管之间的空隙流出。

作为一种改进,冲洗腔10的冲洗口以及药物加入腔11的加入口分别设有密封盖3。在放射治疗时,当需要对肿瘤部位进行消毒护理时或者用药物进行化疗时,打开密封盖即可,消毒护理结束后或者化疗药物加入后,关闭密封盖。

作为一种改进,外管1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一侧设有通孔40,固定板4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上保护层和下保护层,固定板4内设有防辐射层。缝合时将缝合线穿过固定板的通孔,然后固定在皮肤表面,固定板设有防辐射铅层,避免辐射源对医护人员或者周围人员的辐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