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用颌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3274发布日期:2019-02-12 21:45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ICU患者用颌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ICU患者用颌垫。



背景技术:

ICU患者在治疗期间常见的并发症为吸入性肺炎,另外牙源性口腔创伤。不论是插管还是不插管,患者的口腔处于不完全封闭状态,影响唾液分泌,口腔干燥,病原菌增多,增加吸入性肺炎的可能。而ICU患者一般意识不清,无法自行控制,口腔内个别牙及残根会对口腔黏膜和牙龈造成创伤,形成大出血或者经久不愈的溃疡。ICU患者一般身体也较为虚弱,抵抗力差,血色素和凝血功能不佳,严重时口腔出血会造成失血性休克。授权公告号为CN 204683852 U的专利所描述的颌垫都是用于缓解磨牙打鼾等症状的,还不曾出现过专门研究ICU患者所使用的颌垫,目前市面上的ICU患者一般所用的插管合垫都是硬质材料,结构简单,设计考虑到的只是保护插管,而对口腔粘膜、牙龈及牙齿未加考虑,患者无意识状态下肌肉紧张,合垫会造成牙龈创伤及牙齿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ICU患者用颌垫,其可起到封闭口腔,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可能,同时也可避免一系列口腔问题,在使用气管插管时,还能起到稳固插管避免牙齿咬伤插管的情况,同时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颌垫还能缓慢释放口腔护理液,达到清理口腔以及缓解患者口腔问题的目的。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ICU患者用颌垫,包括一体成型的上颌垫、下颌垫和咬合面,所述上颌垫和下颌垫与患者口腔上下牙弓的形状一致,所述咬合面为半环形结构且固定于上颌垫和下颌垫内侧,并覆盖整个上颌垫和下颌垫内侧弧形长度,所述咬合面的上表面边缘向其下表面朝向下颌垫弧形延伸。

优选的是,所述咬合面的中部具有水平贯通咬合面及上颌垫和下颌垫的气管插管通孔,所述上颌垫从中部竖直分隔成紧贴的两部分,并向下延伸至咬合面以将咬合面上表面也从中部竖直分隔成紧贴的两部分,并贯通至通孔。

优选的是,所述上颌垫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凸点。

优选的是,所述上颌垫和下颌垫上还设置有适应唇系带的缺口。

优选的是,所述上颌垫的两部分内部设置有密封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靠近第二空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管,其一端开口固定于第一空腔的一侧上,另一端开口位于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二空腔靠近第一空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管,其一端开口位于第二空腔的外部并插入到第一连接管内且不凸出于第一连接管外,另一端开口位于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径略大于第二连接管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管靠近其一端开口的外侧面固定套设有耐磨防水橡胶垫,其为环形结构且外径略大于第一连接管的内径,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均为与上颌垫两部分形状相配合的弧形,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均填充有纯净水。

优选的是,所述咬合面上下表面均粘贴覆盖有适应袋,所述适应袋上设置有多个微孔且适应袋内密封有口腔护理液。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颌垫具有如下有益作用:A、封闭口腔,减少吸入性肺炎;B、患者牙齿有缺失也能使用,整个牙齿均被包裹,不容易移位,避免牙源性口腔创伤;C、取戴方便,同时具有通孔可更好的稳定气管插管,避免口腔内牙齿咬伤插管。

2、本实用新型的颌垫上颌垫设置有填充有液体的密封空腔,且两部分的空腔通过连接管连通,同时通过连接管的相对移位,气管插管更好地插入到通孔中,而后再合上,实现上颌垫密封口腔。

3、本实用新型的颌垫咬合面上设置有适应袋,其内填充有口腔护理液,在患者咬合时可适应不同的牙齿,以更好的达到防止颌垫移位的效果,同时在患者无意识收缩时,口腔护理液还能缓慢流入口腔内,达到自动护理口腔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非插管型的颌垫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非插管型的颌垫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管型的颌垫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管型的颌垫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颌垫,2—下颌垫,3—咬合面,4—通孔,5—缺口,6—凸点,7—第一连接管,8—第二连接管,9—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ICU患者用颌垫,包括一体成型的上颌垫1、下颌垫2和咬合面3,所述上颌垫1和下颌垫2与患者口腔上下牙弓的形状一致,所述咬合面3为半环形结构且固定于上颌垫1和下颌垫2内侧,并覆盖整个上颌垫1和下颌垫2内侧弧形长度,所述咬合面3的上表面边缘向其下表面朝向下颌垫2弧形延伸。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颌垫时,上颌垫1和下颌垫2与患者口腔上下牙弓相配合,从而封闭口腔,同时内侧面固定设置的咬合面3位于上下牙齿之间,起到防止上下牙齿咬合到一起的作用,同时咬合面3的中部向内的环形口从上表面向下表面弧形倾斜延伸,形成弧形向下向下颌垫2延伸的面,以更好地配合患者口腔,本方案适用于患者不需要插管的情况。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咬合面3的中部具有水平贯通咬合面3及上颌垫1和下颌垫2的气管插管通孔4,所述上颌垫1从中部竖直分隔成紧贴的两部分,并向下延伸至咬合面3以将咬合面3上表面也从中部竖直分隔成紧贴的两部分,并贯通至通孔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有气管插管通孔4,其水平设置,正好配合气管插管,根据气管插管的大小来设置通孔4的大小,从而可方便进行患者的气管型插管,防止患者的牙齿咬伤气管插管,上颌垫1被竖直分隔成两部分,往下一直贯通至通孔4。颌垫中间为稍微硬一点的材质制成,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而外面包裹着硅胶等较软的材质,在插管时,通过设置的分隔将上颌垫1的两边掰开,方便插管,顺利插管后再合上,孔刚好卡住插管。考虑到插管型的颌垫和非插管型颌垫的区别,插管型的颌垫咬合面3相对较厚,中间需要插管并且要固定,因此中间需要支撑的硬的材质,而非插管型颌垫只需要固定起到封闭口腔作用即可,因此中间不需要硬的需要起到支撑的材质,直接用软质的硅胶制成即可。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颌垫1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凸点6。凸点6的设置使得与口腔接触时增加摩擦力,以免滑动移位,起到辅助稳定固位的作用,另一方面凸点6只设置于上颌垫1上,可方便区分上颌垫1和下颌垫2,以免戴错。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颌垫1和下颌垫2上还设置有适应唇系带的缺口5。缺口5的设置适应唇系带,起到一定的缓冲和固位作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颌垫1的两部分内部设置有密封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靠近第二空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管7,其一端开口固定于第一空腔的一侧上,另一端开口位于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二空腔靠近第一空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管8,其一端开口位于第二空腔的外部并插入到第一连接管7内且不凸出于第一连接管7外,另一端开口位于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一连接管7的内径略大于第二连接管8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管8靠近其一端开口的外侧面固定套设有耐磨防水橡胶垫9,其为环形结构且外径略大于第一连接管7的内径,所述第一连接管7与第二连接管8为与上颌垫1两部分形状相配合的弧形,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均填充有纯净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填充有纯净水,可流动变形,此设置使得上颌垫1还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形,在佩戴时,更好地贴合口腔,使得口腔封闭更好。在插管型颌垫使用时,插管的过程中要掰开上颌垫1的两部分,而两部分通过第一连接管7和第二连接管8连接,第一连接管7和第二连接管8即可贯通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纯净水,又可起到相对移位的作用,第一连接管7固定于第一空腔中,且形状与上颌垫1的形状相配合,以方便后期的相互移位,第一连接管7一端刚好与其靠近第二空腔的一侧面平齐且固定,以使第二连接管8一端插入到第一连接管7内,并可沿第一连接管7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连接管7的形状也与上颌垫1以及第二连接管8相配合,在需要插管掰开时,第二连接管8沿第一连接管7向外滑动,从而给插管流出可卡合进通孔4中的空间,在合上时,第二连接管8沿第一连接管7向内滑动,在第一连接管7和第二连接管8相互移位滑动的过程过程中,两者之间的水也可以流通,另外为了防止水流出上颌垫1外,在第一连接管7外固定套设有耐磨防水橡胶垫9,可随着第一连接管7的移动而移动,并起到密封的作用,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贯通可使得两边的水相互流通,更好地配合口腔,另一方面贯通的口腔在加水或放水时只需要一个口即可,在上颌垫1上还设置有贯通第一空腔或第二空腔的水流通道,其即可进水也可出水,根据实际患者情况来合理设置空腔内的水量,正常使用时水流通道是密封的。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咬合面3上下表面均粘贴覆盖有适应袋,所述适应袋上设置有多个微孔且适应袋内密封有口腔护理液。咬合面3上下表面均粘贴有适应袋,其内设置有口腔护理液,在牙齿咬合时,液体的流动性可适应不同的牙齿,适应袋为耐磨的材质,不会轻易被牙齿磨破,同时适应袋与咬合面3上下表面为粘贴的可拆卸状态,可取下添加口腔护理液,适应袋上设置有微孔,设置为在正常情况下口腔护理液不会从适应袋中自动流出,患者佩戴后只是牙齿的配合也不会流出,只有在患者无意识收紧肌肉咬合适应袋时,在压力的作用下其才会慢慢流出释放,达到自动清洗护理口腔的目的。

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如下:

征得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临床试验,随机选取不同医院的120名ICU患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并随机分成4组,每组30名,且均匀分配在不同的医院。每一组分别对应试用如下实施例中的颌垫,持续20天观察患者的情况。

实施例1(第一组):患者使用普通的非封闭式颌垫,即只通过在插管外套设有硬质的棒状的非封闭式颌垫,即现有技术描述的目前市面上的ICU患者一般所用的插管合垫;

实施例2(第二组):患者使用本实用新型未设置适应袋的颌垫;

实施例3(第三组):患者使用本实用新型适应袋中仅填充蒸馏水的颌垫;

实施例4(第四组):患者使用本实用新型适应袋中填充普通口腔护理液的颌垫。

普通口腔护理液包括按重量份计的如下成分:中药复合提取物10份、酒精10份、甘油10份、水溶性薄荷脑1份、木糖醇1份、吐温60 1份、防腐剂1份、去离子水100份,所述的中药复合提取物包括按重量份计的如下成分:水仙桃的重量份数为15份、白紫草的重量份数为20份、杯菊的重量份数为20份、金不换的重量份数为15份、鹿耳林的重量份数为10份、金银花的重量份数为30份、连翘的重量份数为15份、醇溶性蜂胶提取物的重量份数为20份。

对上述的实施例进行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

上表所述的各指标说明如下:

吸入性肺炎指标说明:取每组30个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情况的人数。

清洗口腔次数指标说明:取每组30个患者清洗次数平均值。

牙龈炎症指标说明:重度龈炎记为5,中度龈炎记为4,轻微龈炎(有出血)记为3,轻微龈炎记为(轻微出血)2,轻微龈炎记为(无出血)1,无龈炎记为0,每组30个患者取平均值。

猛性龋指标说明:大面积猛性龋记为5,部分牙齿猛性龋记为4,小部分牙齿猛性龋记为3,有猛性龋趋势记为2,无猛性龋趋势记为1,每组30个患者取平均值。

从上表可看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颌垫基本可以避免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对口腔的清洗次数以及发生牙龈炎症和猛性龋的概率大大降低。

从上表还可以看出,同样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颌垫,但是是否使用了口腔护理液,患者口腔情况也各不相同。使用口腔护理液可改善患者口腔的情况,刺激患者唾液的分泌,维持患者口腔的各种细菌的生态平衡,改善患者口腔的气味,表现为使用口腔护理液对患者口腔的清洗次数明显减少,同时降低了牙龈炎症和猛性龋发病的概率,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减轻了工作量,节省了成本,对应患者来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因为口腔问题导致的各种并发症。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